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上,有一个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那就是莱卡。1954年,在莫斯科街头,一只带有哈士奇、萨摩耶和部分㹴犬血统的混血小狗出生了,随后它开始在莫斯科街头流浪,不出意外的话,它的一生应该像普通流浪狗那样度过,没有人会在意,可能它自己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它会名垂青史。仅仅在3年后的1957年11月3日,它被苏联的航天器斯普特尼克2号送入太空,成为了最早进入太空的动物之一,也是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动物,比加加林还要早,它就是苏联太空狗:莱卡。她是一只苏联太空犬,也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地球生物。她的太空之旅不仅证明了哺乳动物能够承受火箭发射和失重的环境,也为未来的载人飞行奠定了基础,。然而,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发展出让太空舱返回地面的技术,所以她注定无法回家。而她的死亡真相却被隐瞒了45年,直到2002年才被苏联科学家揭露。本期的时光故事将会为你讲述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生物莱卡。

从流浪狗到“太空英雄”

话说上世纪50年代起,苏联和美国就开始在太空领域展开了竞赛。前期,苏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1961年,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历时1小时48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并顺利返航,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对于这种载人航天项目而言,一开始并不会直接把人送上太空,苏联和美国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用动物提前做活体实验。当时苏联航天部门的工程师选择了用“流浪狗”来做试验。

他们选择“狗”来做“活体实验”,主要是因为“狗”已经被人类驯化,陪伴了人类几千年,只需要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让它们听懂指令。而相对于“家犬”来说,流浪狗拥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对饥寒的环境耐受力也更为出色。

于是,苏联航天部门的职工找到了不少流浪狗,其中就有莱卡。莱卡是一只雌性混血狗,大约出生于1954年,原本是一只在莫斯科街头流浪的狗。她被苏联科学家选中作为实验动物,因为他们认为流浪狗比家养狗更能适应太空飞行的艰苦环境 。莱卡的品种不清楚,可能有哈士奇或其他北欧犬种的血统,也可能有点㹴犬的基因 。NASA曾经称她是一只“混血萨摩耶㹴”。莱卡是一只温顺而聪明的狗,工作人员给她取了几个小名,像是“小卷毛”、“小虫”和“小柠檬”,但最有名的还是“莱卡”,这个词原本是指一种类似哈士奇的犬类品种 。美国媒体当时则称她为“杂种”,以此影射苏联卫星计划。

莱卡来到苏联航天中心时,已经在莫斯科的街道上流浪了近3年的时间。它的身体条件都非常符合成为一只太空狗的要求,首先它是一只雌性流浪狗,体重约为6公斤,体型足够小,还不需要抬腿尿尿,对于航天器这种寸土寸金的空间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也更容易设计航天服。其次,莱卡的年纪恰到好处,三岁的狗子,无论是体力、精力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又不会像小狗那样不够稳定,这样容易接受航天中心的魔鬼训练。更重要的一点是,莱卡实在太出色了。为了这次试验,当时苏联的相关工作人员训练了三只太空犬,除了莱卡之外,另外两只分别叫做:阿尔比娜、穆什卡。

为了让莱卡能够承担这次太空飞行的任务,苏联科学家对她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们先把她单独关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笼子里,让她适应太空舱的狭小空间。为了让它们适应航空飞行器座舱尺寸的限制。这些实验狗狗分别被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在长达20天的训练当中,它们被连续囚禁,且笼子的尺寸被不断地减小,导致它们出现了便秘少尿、焦躁不安的情况。随后,状况还在恶化,即使用了泻药也没有多大用处。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想要改善这个情况,就只能继续这样长期训练。

然后,他们把她放在一个离心机里,模拟火箭发射时的加速度和噪音。他们还给她喂了一种特殊的高营养胶状食物,这是她在太空中唯一的食物来源。莱卡在训练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但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不适 。而在这么多的训练中,莱卡的脾气非常稳定,不会和其他太空犬发生冲突。当时规划这次实验的科学家弗拉迪米尔·雅兹多夫斯基,在他后来的著作中描述莱卡“安静而有魅力”。在发射前的几天,有一位科学家把莱卡带回了家,让她和他的孩子们玩了一会儿。他说:“我真想对她好一点,因为她的日子所剩无多。” 

所以,当时他们选择了莱卡担任本次的任务,阿尔比那作为莱卡的候补;而穆什卡则作为对照组。由于这次发射任务还没有太空返回技术,也就是说,莱卡要踏上一条不归路。在发射之前,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们希望能对她好一些,有一位科学家把莱卡带回家,和孩子一起玩耍,这也是莱卡到访航天中心后,为数不多的愉快时光。

1957年10月31日,莱卡被固定在金属的卫星里面,身上还接着许多设备和仪器,来监测和报告莱卡的生理指标,比如:呼吸、心跳和血压。同时,舱内还安装了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氧气发生装置和一台电风扇,只要温度超过15℃,电风扇就会自动启动。此时距离发射还有三天时间,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莱卡继续训练,同时地面工作人员也在持续关注着它的状态。

1957年11月3日,莱卡被装进了太空舱,准备开始她的太空之旅。斯普特尼克2号是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也是第一艘载有活体乘客的太空船。它是在极度匆忙之下制造出来的,因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想要在1957年11月7日,即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之前,展示苏联的太空技术优势,并给世界一个惊喜。

斯普特尼克2号除了载有莱卡之外,还装有一些测量太阳光和宇宙射线的仪器。它的设计非常粗糙,没有考虑到莱卡的安全和舒适。它没有设计返回地球的能力,也没有任何救援或回收的计划。它只是一个用来证明活体乘客能否在太空中存活的实验平台 。斯普特尼克2号上配备了一个简单的维生系统,包括一个化学制氧机、一个防止二氧化碳或氧气中毒的装置、一个在温度超过15摄氏度时会自动运转的电扇、一个储存凝胶状食物的容器、一个收集排泄物的袋子等 。莱卡被固定在一个只能站立、坐下或躺下的座椅上,无法转身或活动。她身上还安装了一些生理感应器,用来测量她的心跳、呼吸、血压和活动等数据 。1957年11月3日,斯普特尼克2号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了地球轨道。

在整个发射过程中,莱卡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发射之前,她的心跳是每分钟103下,加速段的前期心跳增加到每分钟240下,而当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呼吸频率更是达到了发射之前的3~4倍。然而这还不是对莱卡最大的考验,当进入轨道后,斯普特尼克2号的鼻锥成功脱离;可万万没想到,火箭芯级未能分离,结果就是热控系统无法工作,舱内温度升高到40℃。在失重3小时后,莱卡的心跳才恢复正常,这相对于她在地面的训练而言,已经长了3倍的时间。初期的遥测数据显示,莱卡虽然焦躁不安,但依然还能进食,但是在5~7小时之后,莱卡彻底地失去了生命迹象。

莱卡之死

然而,苏联官方并没有公布莱卡的真实死因,而是宣称她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周后安乐死,或者在飞船自然解体时死亡。这是为了掩盖他们对莱卡的不人道对待,也是为了维护苏联的太空形象。这个谎言被维持了45年,直到2002年,一位参与斯普特尼克2号计划的科学家才公开承认了莱卡的真实死亡时间和原因。莱卡去世后,社会对此有着不同的评价。这场实验的曝光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质疑苏联航空部门对生命的不尊重。动物保护组织人士也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强烈指责,他们认为,即使是狗也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而苏联当局的行为显然是不人道的。

作为普通的流浪狗,莱卡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事迹,它也不懂得自己的牺牲对于人类航天事业的意义。但人类没有忘记它的牺牲,为了纪念莱卡,不仅为她建立了纪念碑,发行了邮票,还创作了歌曲,只是她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然而,也有一些声音支持这一做法。这部分人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人类若要继续探索外太空并发展航天事业,就必须做出牺牲。尽管莱卡犬的死亡是悲惨的,但她对人类航天事业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后来的载人飞行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探索太空开辟了道路。如今,许多组织为了纪念莱卡的贡献,设立了不同的品牌,让人们想起莱卡的生活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莱卡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踏上太空,登上了月球,太空探索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然而,莱卡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年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