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大!汪洋暗示今年是两岸“最艰难一年”
自2016年以来,北京对台奉行强硬路线,两岸关系每况愈下,台海局势逐渐走向难以回环的境地,中南海高层对此已经心知肚明。
稍早前在1月底,中共召开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迭加,台海方向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多”,“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同样在1月,台北论坛基金会举行了一场活动,“九二共识”一词的发明者、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展望两岸关系,指两岸谈判“已经没有了”,大陆将“单方面一次处理台湾问题”,且会是“定调、一锤定音”。
可以看到,不论在北京还是台湾民间智库,对台海局势的预期都在进一步走低。
观察者说,两岸关系在2022年至少面临三大关键因素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台海局势在未来五年的走向。
北京方面,2022年将召开中共二十大。在政治稳定高于一切的前提之下,这或许某种程度上为美台加深创造条件。
在上述台北论坛基金会的活动中,苏起指以往大陆在关于两岸问题上强调的始终是“防独、促统、统一”,并未重点论述统一之后怎么办,但近期随著北京单方面公开“各种两岸统一之后的计划安排”,宣告着两岸谈判的可能性已逐步萎缩。新华社亦在1月刊文文章,大篇幅谈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显示中共内部对两岸问题的研判确已发生转变。
其次,拜登政府将在2022年迎来中期选举。从近年来华盛顿的表现来看,台湾牌无疑已经成为其制衡大陆的的最重要工具,拜登政府势必会加大对台湾的支持。
1月下旬,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视频会晤,会中再度确认《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并大篇幅谈及台海问题。在该会晤之前的美日外长防长“2+2”会议,也着眼于“台湾有事”,双方提及对“紧急事态”共同计划的进展。除此之外,日本和法国在同期举行的“2+2”会谈,同样谈到台海问题。
在2022年,预计美国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活动会持续增加,甚至会呈现出加强趋势,美日两国在台海地区安全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也会进一步增强,包括强化美日在相关区域的联合演练。经济层面,新的“印太经济框架”可能继续加深台湾与美日的经贸合作,而台湾也在争取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谋求进一步缩小对大陆的经济依赖。
此外,台湾也将在2022年举行“九合一”选举,这是岛内各党派抢夺政坛空间的关键性卡位之战,会极大程度左右2024年台湾总统大选的局势。
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昙花一现之后,国民党近几年持续低迷屡战屡败,预计政治能量将进一步萎缩。而从国民党本身来看,其“泛民进党化”的趋势也在走强,党内巨头林立分裂弥深,已难以凝聚有效的集体战斗力,恐难再有机会和民进党分庭抗礼。
之前“四大公投”惨败,民进党对抗中共的信心无疑将持续增加,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不排除在2022年做出更激进举动,进一步踩北京的所谓“红线”。
2、想不到!中美全面对抗,在这个领域也杠上了
中共国家电影局去年11月公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宣示2035年达成“电影强国”。专家分析,中美对抗从贸易、科技到军事,双方对立有增无减,电影领域将是中美竞争最新战场。
对此,中央社今天引述报道称,中美对抗新战场,电影话语权争霸。据“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到的数个重点,包括努力实现每年重点推出约10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国产影片年度票房比重保持在55%以上;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幕;“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撰写“红毯:好莱坞、中共和全球文化霸权之战”一文的作者施瓦策尔向美国媒体表示,中共已将电影产业发展视作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国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施瓦策尔指出,随着重新划定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共希望利用自己的电影重定文化边界。
他分析中国电影市场与好莱坞“如何从佳偶转为怨偶”说,1990年代中期,中共正在实现各方面的现代化,试图成为世界舞台成员。1994年,第一部好莱坞电影“绝命追杀令”进军中国,当时中国虽有庞大人口,却没有很多电影院。
据施瓦策尔说,中共到了2010年前后才开始有大规模电影院建设,有更多电影院就可以卖更多电影票。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票房成长得非常快;到了2020年,中共成为世界上票房第一的国家。但2021年这1年,很多好莱坞电影未能获准进入中国,美国电影公司期待的票房收入没有发生。他认为,美国电影某段期间在中国非常地受欢迎。但随着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很多中国观众转而选择本国电影,因为那是和他们有关的故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文化影响力是其中一个,目前中共正在复制美国在20世纪的作法,透过电影和电视节目向其他国家介绍文化,且受到国家强力支持。
3、北京冬奥其实很“政治”,老百姓年夜饭都吃不了
据悉中共当局在奥运期间,一直到三月结束中共两会,全国将进入四十多天的所谓“维稳期”,对百姓严密监控。
中国新年前夕,各地访民和维权人士,遭到当局所谓严厉“维稳”。有些人在除夕前被截访、关押,年夜饭都吃不了。
上海访民刘来娣1月3号进京上访,最近接到街道办主任电话,说2月8号要送她去崇明岛郊区黑监狱关押,一直到3月20号两会结束。
刘来娣说:“整个上海市所有的访民都是这样,他们有的人比我们早就到了北京,他叫你、劝你回来没有回来,28号就从北京抓回来。现在不是大数据嘛,你在哪里,他马上就知道,当天就他们全部关起来,有的关在家里,有的关在旅馆里面。他就说是隔离期,就关在那里。过年都没过,全部关在里边。”
去北京上访的甘肃访民孙金秀,1月29号到北京市公安局东交民巷派出所反映问题时,警察通知她户籍所在地截访人员把她带走。
孙金秀说:“我下午到北京市公安局,反映前天的事情。然后他们通知我当地,地方的人现在又诬告我,我不认识,反正一个早上围着我,我现在很危险。”
广东的异见人士梁一鸣告诉媒体,她在除夕当天被江门市国保人员劫持。
梁一鸣说:“回广州过年,我刚刚用车,他们就来人了,就把我带到酒店。他意思就是说,奥运会国际性的,有很多外媒记者过来,就是怕我跟他们接触的意思。”
梁一鸣补充说:“当局就说我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不能归顺于大众思想,说我危害国家吧。年夜饭就是他们在外面打快餐给我,就是用饭盒装的那种。”
4、封城效果如何?美国名校研究数据出来了
新冠疫情肆虐已2年多,是否该采取封城、该采取多严格的封城措施,在许多国家都引起辩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稍早发表1份报告,指出欧洲和美国的封城仅降低新冠死亡率 0.2%,但在实施封锁的地方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疫情爆发后,有多达186 个国家实施各种封城措施,试图限制疾病的传播。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曾经预测,这些措施可以将死亡率降低多达 98%。
然而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全球健康与商业企业研究所稍早发布的《封城对Covid-19死亡率效应的文献回顾与统合分析》,这些封城措施在美国和欧洲所降低的新冠死亡率仅 0.2%。就地避难令也仅降低染疫死亡率2.9%。
该所的创办人与主任韩克、丹麦哥本哈根政治研究中心的特别顾问赫尔比与瑞典隆德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周荣得到的结论是:在疫情大流行期间,至少在第一波新冠大流行期间,封城不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但他们确实注意到一些证据表明关闭酒吧有助于减少死亡人数。3位学者指出:“关闭非必要业务似乎产生了一些效果,将新冠死亡率降低了 10.6%,这可能与关闭酒吧有关。”
作者们指出,封城对公共卫生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实施封锁的地方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因此,封城政策是没有根据的。各界应该拒绝采取这种政策工具。
韩克更直接在他自己的推特上写道:“封城只适合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