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形势恶化,泰国军方准备撤侨
香港局势持续紧张,泰国正在评估香港示威情况。泰国皇家空军8月13日表示,已经安排两架飞机,以及官员随时候命,必要时协助滞留香港的国民撤离。卫星图片显示,超过130辆装甲车等重型车辆停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待命,增添了香港局势的紧张气氛。
泰国皇家空军8月13日表示,已经安排两架飞机,以及官员随时候命,必要时协助滞留香港的国民撤离。泰国皇家空军发言人13日表示,已经安排一架C130运输机及一架A340空中巴士,为接载滞留香港的国民做好准备。发言人表示,皇家空军已经制定撤离国民计划,相关官员亦随时候命,但主要问题是,他们未知军用飞机是否能降落香港机场。另有媒体称,泰国军方派出两架飞机,已经抵达香港机场待命。
《曼谷邮报》14日周三报道,泰国空军总司令已要求空军官员密切关注情况,并准备航线。总理巴育表示,泰国驻港总领事馆正定期评估情况,并呼吁所有泰国人避开示威活动地区,建议如非急切需要,国民需延迟前往香港的行程。
2、川普谴责WTO纵容中国,美国考虑退出
美国总统川普周二在宾夕法尼亚发表演讲时,指责世界贸易组织纵容中国发展,如果继续对美国不公,美国会考虑退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采用不公平手段,掠夺他国经济,美国因此失去数百万工作,产生数百亿美元贸易逆差。
川普周二指责中国利用世贸组织支持发展壮大。
川普说:“他们多年来掠夺我们国家,利用我们的资金以及世贸组织支持。他们还利用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川普表示,世贸组织多年来愚弄美国,导致美国输了几乎所有的案子,现在世贸组织明白,如果再对美国不公,美国会考虑离开。
川普还表示,中国和印度等国利用世贸组织规定,以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为由,享受优惠待遇。
他说:“但是这些国家已经长大了,他们占有很大优势。我们不会再让这种情况发生了。”
川普政府之前声明,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历史错误。
主导美中贸易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当年就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支持川普的主张,让美国退出世贸组织。
3、香港示威者究竟由哪些人组成?他们在想什么?
持续了两个月的香港示威运动,参加者是否以年轻人为主?是否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他们示威的最主要诉求究竟是什么?他们对于部分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又有着怎样的看法?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四所大学的相关院系,根据两个月来示威现场的调查数据,发布了一份报告。
研究报告指出,"反送中游行"或者"反修例运动"的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大多数都在20到30岁之间。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如果是大型游行,30岁以上参与者的比例相对更高;如果是"流动性集会",30岁以上受访者明显偏少。
历次示威中,男性比例基本都略高于女性,仅有6月26日一次例外。
示威者的教育程度则普遍偏高。12次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2/3的示威参与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在6月12日以及7月27日的两场示威中,受访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6%。
研究者还询问了示威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家庭属于"上层阶级";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将自己归类于"中层阶级"或者"下层阶级"。在大型集会或游行中,中层阶级人数略多。而在"流动性集会"中,则下层阶级人数略多。研究者同时也承认,受访者未必愿意填报详细的个人信息,因此这些阶级划分都是示威者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
调研还发现,现场的示威者中,政治立场上自认为"温和民主派"的比例最高,约占三、四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认为是"本土派"的比例已经从6月初的四分之一左右逐渐增加到8月初的近四成。"激进派"的比例也已经上升到9%。而"中间派/无取向"人士的比例则从最初的20%左右下滑到8%。
超过一半的示威者曾经参与过2014年的雨伞运动。
研究人员还指出,现场示威者最关心的议题,与近期示威者代表人物提出的"五大诉求"基本吻合。"要求港府全面撤销修订逃犯条例"一直被绝大多数示威者(>85%)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要求主要官员下台"非常重要的示威者比例,则一直在半数左右徘徊。示威者"五大诉求"中,其余三项,即"要求收回6月12日暴动定性"、"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以及"争取香港民主发展/争取真正的双普选"也被历次示威的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对警方处理手法表示不满"的示威者比例也非常高,几乎与"全面撤销修例"持平。
研究者注意到了这场示威运动正逐渐趋向于激进。八成的示威者认为,如果港府除了"暂缓修例"之外不作其他让步,就应该继续抗争。认同"进一步把抗争升级"的示威者比例,甚至也达到半数,且在7月底、8月初之后,该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
相应地,赞成"激进示威手段可以令政府聆听民意"的示威者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而担心"激进示威手段可能会令社会上其他人反感"的受访者则逐渐减少。
历次调查中,赞同"和平集会与冲击形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大效果"的示威者比例,一直在71%在89%之间。而认同"在政府一意孤行的情况下,抗争者使用武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受访者比例,更是从6月中旬的七成持续上升到8月初的九成。
4、美国国会态度更强硬:镇压香港抗议后果严重
在北京支持下的香港当局大力打压民众抗议,港府拒绝回应民众诉求之际,北京也摆出了要直接干预香港的架势。路透社报道说,美国国会重量级参议员卡丁8月13日星期二发出警告说,假如中国大力镇压,美国国会就会采取行动取消在执法和贸易方面对香港的特殊待遇。
卡丁参议员来自民主党。他先前与其他一些参议员共同提出立法议案,要求美国行政当局每年提出报告以证明美国继续给予香港特殊待遇是正当合理的。美国1992年通过的一则法律使香港跟中国大陆不同,可以在签证、执法和投资等贸易和经济领域获得优惠待遇。
卡丁还对川普总统在香港问题上的表态提出批评。他说:“总统没有明确表明,在香港人民捍卫他们的人权和自治的时候,美国跟他们站在一起。”
在另外一方面,来自共和党的参议员、参议院东亚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加德纳则通过推特说,川普行政当局“必须向北京明确表示,在香港展开任何镇压行动将对中国有深远的不良后果,其中包括美国的制裁”。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麦康奈尔本星期一向中国发出警告说,对香港的抗议活动进行任何镇压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川普行政当局官员则敦促在香港问题上各方克制,避免暴力。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议员就中国威胁军事干预香港发表声明。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英格尔和资深共和党众议员麦考尔8月14日对中国威胁要军事干预香港的抗议者发表声明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残暴屠杀天安门和平民主抗议者30年之后,我们对中国会再次考虑残暴镇压和平抗议感到担忧。”并谴责“中国当局骚扰在香港的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外交官”,肯定国务院的表态:“这种行为是‘流氓政权’的行为。”
5、川普推迟关税只是缓兵之计
在中美贸易谈判代表通电结束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声明称,决定推迟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关税。
美国总统川普于8月13日发表讲话称,“(推迟对华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目的是为了圣诞消费季,确保人们不会受到影响”。
中信证券分析称,美方对部分商品暂缓加征关税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商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加征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影响较大,而其余部分从9月1日起加征10%关税也有悖美方在日本大阪G20中美元首峰会上所作的承诺。
该公司进一步指出,从市场策略角度看,部分商品暂缓加征关税的情形“优于”市场预期,因此有助于夯实市场的底部,但并非中美贸易摩擦根本性的好转。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方官员透露,川普推迟部分关税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包括8月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之际美国股市于近期陷入震荡。7月底在上海举行的贸易谈判结果令人失望,拖累美国股市下挫。
美国政府一位消息人士称,“不能将推迟征税视为美国政府对华和解手段”。
川普政府的另一位高级官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表示暂缓加征关税不应被视为向北京伸出橄榄枝。
6、美国又一轮制裁 中国最大核电企业中招
有消息指,美国将宣布对中国公司的新一轮制裁,这次目标直指核电行业。
据美国商务部8月13日消息,将把中国最大国有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列入限制名单。美方认为,中广核正把美国的核能技术转为军用,将阻止对其销售美国产品。
对此,据陆媒《证券时报》消息,中广核集团于北京时间8月14日回应表示,已注意到相关报道,经过初步分析,其对中广核的发展影响可控。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核电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美国政府正在利用禁运措施等,加强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打击。美国8月14日将在针对存在安保风险的外国企业进行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中列入中广核及相关企业总计4家。向对象企业出口美国的零部件和技术时,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但申请原则上会被驳回。
报道还指出,中广核所建造的核电厂基于来自美国著名核电厂建筑公司“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的技术。美国商务部的这一最新举动可以阻止中国核扩张计划,因为中广核是中国业内最大的公司。
7、不祥之兆!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降至十四年最低
据法新社华盛顿13日电报道,皮尤研究中心当天报告说,近年美中战略和贸易紧张升高,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骤降。中国在美国民意中由正变负的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表示,60% 美国人对中国没好感,比率为14年前开始这项调查以来最高,去年则有47%表示对中国没好感。
尽管美国总统川普2017年上任后在贸易议题杠上中国,但比起经济威胁,有更多美国人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
美国5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紧绷,但半数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有益,41%的人则视为坏事。
相形之下,81%认为中国军事成长是坏事,促使战略触角伸入太平洋、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开始这项调查时,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观感好很多,当时仅有35%对于中国这个亚洲强权没好感。2012年好感度急转直下,之后过半数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