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洁篪会见蓬佩奥 香港局势是主题
本周三,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与中国高级外交官杨洁篪在纽约会面。但官方新华社并未公布谈话内容。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早些时候告诉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要求中国遵守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保证香港的高度自治。这位官员谴责暴力,并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但表示华盛顿坚决支持香港的言论自由及和平集会。外界未知杨洁篪如何回应。中国政府曾要求美国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并指责美国政客支持香港的抗议者。
美国民主党国会参议员卡丁警告说,如果北京直接镇压香港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香港可能会丧失美国法律赋予的特殊贸易地位。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批评指部分美国政客是极端暴力分子背后的黑手。
2、舆论先行了 北京将对香港抗议者下狠手
过去10个星期里,香港的抗议者和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香港民众抗议的主要诉求是撤回《逃犯条例》的修订,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警方滥权滥暴,全面落实双真普选等。抗议者们对“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众的自由受到侵蚀感到担忧。中国官方媒体8月14日星期三呼吁北京以有力手段应对香港的抗议活动。此前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报》称该报记者8月13日在香港机场被抗议者围攻。此外也有一名身份可疑的大陆居民被殴打。
据美国之音报道,抗议者8月13日星期二晚间同警方再度爆发冲突,香港机场的航班连续第二天被取消。抗议者一度扣住一名自称是记者的男子,但他没有穿记者采访背心,也没有佩戴记者证,他被捆绑、搜身和殴打。环球时报后来证实他是该报记者,名叫付国豪。
自称是大陆游客的深圳居民徐锦炀被示威者进行网络肉搜后发现,他是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的辅警,示威者怀疑徐锦炀是伺机兴乱的卧底。不过,徐锦炀对此予以否认,表示他是来送朋友登机。
人民日报发文称,“暴徒越是猖狂,越是肆无忌惮,越需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手段,向一起犯罪行为说不,向一切暴力分子说不”。
中国央视新闻网说,香港抗议者“正在向恐怖主义行径狂奔”。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发文称: “我们是不是真的应该不再喊你们暴徒,而改称你们‘恐怖分子’了”。
中国官媒呼吁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香港的暴力事件,进一步加大了外界对中国政府干涉香港事务的担忧。
美国总统川普8月13日发推文说,中国政府正在向香港边界调遣军队。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4日说,大批示威者13日下午在机场集结,瘫痪机场运作,严重影响出入境旅客,已经远超和平示威行为。
香港中联办14日发表声明,对两名内地居民在香港机场被围殴和非法禁锢,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徐露颖14日称,在香港机场接人的深圳居民徐某被抗议者用索带绑上;“激进暴徒分子又以怀疑《环球时报》记者付某假扮记者为名,将其双手捆绑并围殴”。徐露颖说:“我们对这种近乎恐怖主义的行径表示最强烈的谴责”。
香港记者协会14日发表声明,对最近两个大陆传媒记者在拍摄示威者时受阻表示遗憾,并谴责暴力对待记者的行为。
声明说,中通社记者被要求删除手机影片,环球时报记者被示威者围困,捆绑事件发生时,两名记者均没有佩戴记者证。
声明呼吁香港市民,不应阻碍记者采访,以免干预新闻自由。声明也呼吁大陆记者在香港采访时清楚展示其记者证件,方便市民辨认。
3、获法院颁临时禁制令 香港机场正常运作
香港机场管理局14日在一项声明中表示,它已获得法院颁发临时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地及有意图地,故意阻碍或干扰香港国际机场的正常使用。香港反送中示威者从12日连续两天在机场举行的抗争行动,造成这个全球其中一个最繁忙的机场航班编排大乱。
经过一连两日的示威活动后,机管局开始着手重新编配14日星期三的航班。14日早上已经有数十班航机离境,而当天需要取消的离境班机,也只有51班,入境的航班则有61班被取消。
机管局的声明表示,声明又指,任何人不得在机场出席或参与任何在机管局指定地方之外举行的示威、抗议或公众活动。14日早上,在机场的示威者已经减少至只有50人不到。
周三,抗议者似乎已经意识到前一天的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抗议者使用的消息传递渠道及其他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一则帖子写道:“我们为我们的行为道歉,但我们只是太害怕了;我们的警察向我们射击,政府背叛了我们,社会机构令我们失望。请帮助我们。”
“请接受我们对所有旅行者、新闻记者和医护人员的真诚道歉,”另一则帖子写道。 “我们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请给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证明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4、江静玲:外力介入、颜色革命、恐怖主义是指鹿为马
中国港澳办7月29日首次召开国际记者会时,谴责外国势力介入香港抗争,给香港反送中示威贴上“颜色革命”标签。当时,中共当局已把香港反送中抗争定调为“外力介入”,等同“颜色革命”,最近,更升级到“恐怖主义”的定性。此语一出,震惊国际社会。
资深媒体人江静玲著文认为,短短两周,“外力介入”,“颜色革命”,“恐怖主义”,成了北京谴责香港反送中抗争的三部曲,但却无一令人信服。“恐怖主义”是何等巨大的一顶帽子,如今中国官方竟然把这大帽扣在香港反送中事件和抗争者头上
江静玲从三个方面对北京官方的定性进行了一一反驳。
江静玲说,官方“外力介入”部分,没有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特加斯说得更好,与驻地政府官员和反对派势力接触,是美国外交官在全球每天都在做的事,香港也不例外。中方的作法和所谓抗议,贻笑大方外,不啻自取其辱。
她分析指出,至于港澳办说,14亿广大中国人民不会让“颜色革命”在香港成功。殊不知20世纪末以来发生在中亚、东欧独立国协国家的一系列,以颜色或花朵为标志的所谓“颜色革命”,局限的是以政权更替为最终目标的运动。香港反送中抗争诉求未要求香港独立,也没有要求更换北京政权,怎么会是“颜色革命”?中国官方企图把分离主义意识散布到拒绝修订逃犯引渡条例的香港抗争,其心可诛。
至于定性港人示威为“恐怖主义”的说法,江静玲质疑,从美国911事件以来,尽管全球反恐,但对恐怖主义并没有一个统合准则。恐怖主义不仅只是行动,同时含盖心理状态在内。因此,从区域,国家到个人对所谓的“恐怖主义”的介定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官方把香港抗争和恐怖主义挂在一起,意图何在?
最后,江静玲一语道破天机,僵化的脑子和极权思维让北京无法倾听香港民意,更不敢撤回修订逃犯引渡条例,不仅错失了向香港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大好机会,荒腔走板地给香港抗争扣大帽、贴标签,恐将让事件升温到不可控制局势。届时,难保30年前天安门事件不会在香港重现。
5、政治学教授明居正喊话林郑:当心北京取你“性命”
香港反送中抗争越演越烈,台湾大学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表示,北京当局与香港市民之间已不存在退让空间,中国政府接下来恐会牺牲林郑月娥的性命,来掩盖中国在整起事件中的罪行。
明居正12日在视频中表示:“看到8月10号至8月11号香港的紧张局势,让外界非常忧心,因为香港局势的发展,果然像之前预测的:向不好的方向去发展了。
明居正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香港市民也好,北京方面也好,大概都没有办法再退让,香港局势恐怕会变得比现在情况还要更糟糕。”
他分析,“在这个情况下,中共为了掩盖它的罪行,他们会牺牲几个方面的人,首先他们会牺牲的就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这个牺牲很可能会包括到林郑月娥的性命。”
名居正直接对特首林郑喊话:“所以在这里,我们郑重建议林郑月娥女士,如果有机会的话,尽快利用最早的公开机会提出辞职,这样或许可以保住你,我们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我们希望,这样能够帮助到你。”
明居正进一步分析,中共极会牺牲的还包括香港警队里的高阶警官,与第一线卧底的警察,“当事情到了一定转折的时候,你们会是下一个牺牲品,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这机会,尽快想办法自保。”
明居正支招:“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国际社会提出呼吁,希望国际社会更多的、更大的关注香港局势,并且提供必要的人道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6、香港怎么收拾局面?港府还有这三大杀手锏
香港局势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有专家认为,不排除中国派军队可能介入,但目前,香港政府还有三个大招可用。
本身是资深新闻工作者,也是香港著名时政评论人士的程翔分析说,目前中国政府似乎尚未决定直接动用军队,因为他们认为香港特区政府还有所谓三大“杀手锏”:
第一个是根据香港现有的公安条例第十七条,行政长官可以宣布戒严;
第二招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个是根据基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人大(常委)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一部分国内法律适用于香港;
第三招是按照基本法第四十八条,在特殊情况下,香港特首可以绕过立法会,颁布一些新的法律。
他估计,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当局会祭出这三大招。
美国非政府组织“公民力量”负责人杨建利则认为,中国大批权贵在香港有特殊的利益,他们不愿意香港特殊国际城市地位的消失。但如果北京认为政权受到威胁,一定会采取断然措施:“中共不想香港垮掉,但如果威胁到它的政权,中共不会顾忌,因为威胁它的稳定了,可以之后再采取他们认为有效的方法去补救。”
他分析说,因为有三十年前的六四事件为先例,中共不会害怕国际制裁,因此香港民众不应对国际干预抱太大的期望。
7、香港作家首次入围茅盾文学奖十强
茅盾文学奖前十名单12日公布,香港作家葛亮名列其中,其作品《北鸢》获奖。这也是自1982年茅盾文学奖创办以来,香港作家首次入围决选,角逐这一国家级最高文学奖项。
据文汇报报道,葛亮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近年在香港担任教席。著有小说《北鸢》《朱雀》《问米》《七声》《戏年》《谜鸦》《浣熊》等,散文随笔《绘色》《小山河》《纸上》,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俄、日、韩等国文字。
《北鸢》写作历时七年,小说将波谲云诡的近现代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丰盛起伏的时代。自2016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获誉无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论:“葛亮笔下的人物心中,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北鸢》的人物中得到了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