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向变了?党媒抬出李克强
前中共总理李克强2023年被官方宣布突发心脏病离世,但留下重重疑团,其死亡被疑与内斗有关。近日有爆料称,一直低调的李克强妻子程虹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公开陈情讨要李克强的死亡真相。7月3日是李克强70岁冥诞,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当天大篇幅刊文赞扬李克强,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官网却在发表此文后又删文,有分析认为该事件涉及中共激烈的内斗。
党媒《人民日报》7月3日在第6版刊登了纪念文章,文章分五个部分回顾了李克强的生平与主要经历,并赞扬李克强“著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集体领导”“积极倡导讲实话、办实事”“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海外时评人士岳山分析指出,这篇文章虽然是按照中共惯例来纪念李克强,但颇为敏感。李克强本身是团派,7月2日是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开幕,这个代表国内青年的官方组织,过去是团派的基础之一。习近平也按例发了贺信。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在党刊发文的作者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2021年12月曾在《人民日报》发文,赞扬所谓“改革开放”,九提邓小平,提及江、胡,却未提习近平。当时文章被认为暗示习近平对“改革开放”没有贡献,表达对习背离“邓小平路线”的不满。岳山认为,这不排除习近平现在在党内外普遍受质疑,实际权势遭削弱之际,曲青山这些人就趁机再变相以挺李克强来贬习,意在带起党内反习风潮。是否和传言所说的“秋天有变”,大家拭目以待。海外时评人士李林一分析指出,党媒发文纪念党国领导人仅70周年的冥诞,可谓是前所未有,这也让更多人联想猜测李克强的真实死因。特别是最近盛传习近平大权旁落,又是在北戴河会议、四中全会前夕之际,可能这篇文章的发表,本身涉及派系斗争,是支持李克强原来所在的团派的官员所为。
不过,海外时评人士蔡慎坤在X上指出,去世的正国级国务院总理逢十纪念是惯例,按说应该开一个座谈会,但现在看并没有这样的安排,单纯发一篇纪念文章,并不意味着政局大变,也不意味着李克强的死因会有新的说法,对他的评价也如同两年前一样。他还指出一点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人民日报》连早逝的人也不放过,在结尾部分特别强调纪念李克强就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中央周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党刊《求是》原本发布了纪念李克强诞辰70周年的文章,但现在这篇文章已被删除,显示“404 Not Found”。在求是网也无法搜索到这篇文章。党媒之间明显不同调。
李克强任内,不时传出“习李不和”“习下李上”。特别是李克强在2020年的两会记者会爆出中国6亿人口月收入仅千元的实情。这一席话被认为在公开打脸习近平提出的2020年全民实现小康的“中国梦”。李克强2023年3月裸退时还若有所指“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就党媒刊文纪念李克强,网友留言,“好像局势有点变了?”“看来,他们内部确实在相互夺权,激烈斗争!有一个或多个派系是不满清零大帝的。”“这是政治风向标,风向变了。看来10月份真有大事。”此外,继传出李克强遗孀程虹的陈情书吁彻查李克强的死亡真相后,近日网上又传出疑似李克强女儿写的一封信《终于写给您》,心中表达了愤怒与对李克强的思念,还多次直呼习近平为暴君。不过,上述两封信的真实性还无法证实。
2、干婚现象正以惊人速度席卷中国
近年来,中国社会悄然兴起一股名为“干婚”的现象,并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种婚姻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尤其在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愈发普遍。在当下高压的社会环境中,“干婚”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无奈与困境,也引发了社会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抛弃了传统婚姻方式”的深刻思考。
“干婚”指的便是形同虚设的挂名夫妻。法律上,他们仍是伴侣;现实中,却各过各的生活,如同单身一般。这是一种婚姻“空心化”的状态——婚姻关系维系着表面形式,却缺乏情感联结、亲密互动和共同成长。据陆媒报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干婚”现象日益普遍,并有向全国其它地区蔓延的趋势,甚至在上海已出现了“假结婚”的灰色产业链。一位上海白领在网上哭诉:“自己好像是在给婚姻打工:她和老公AA制供房,周末轮流去双方父母家‘值班’,就连怀孕生子都好像在完成关键绩效指标。”这段婚姻未能滋养她成长,只留下了疲惫与不甘。
“干婚”并非个案。近日,一位上海博主引述一份调查数据指出,截至2025年,上海“干婚”家庭的占比已达到15%。这份数据为这股隐秘的社会趋势提供了量化佐证。大V“百科密码”近日的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干婚”家庭的内部细节:92%的夫妻在婚前签署了详细的财产协议,其条款之细致甚至超越公司合同,房产归属、日常开支乃至未来育儿费用的分摊比例都一清二楚。这些看似为婚姻做准备的协议,实则更像为离婚铺垫。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夫妻间92%的日常对话仅限于家务安排。“今天谁去取快递”、“垃圾分类谁来弄”成了他们相处的主要内容,情感交流几乎为零。
这种“形同虚设”的干婚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百科密码”的文章表示,首先是经济压力。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动辄五六万元一平米,一旦离婚,居住成本会立刻暴增58%。许多人即使感情已死,也被房子绑架在婚姻里。同时,户籍政策、购房资格、子女入学等制度因素也在无形中推动着婚姻的工具化。其次是职场压力。996工作制下,年轻人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加上通勤时间,能用于经营感情的时间少得可怜。情感教育的缺失也被认为是关键因素。此外,中国高学历人群的婚恋困境以及相亲市场乱象,也是“干婚”现象日益普遍的成因之一。一位重点大学金融硕士小田,曾因轻信某高端相亲平台而缴纳1.2万元会费,该平台承诺匹配“资产500万以上、硕士学历、无婚史”的优质单身。小田在初次见面就被包装过的“高端人士”蒙蔽,随后在交往中屡次遭遇对方不顾意愿的“亲密接触”暗示。最终,小田果断拒绝并报警,警方查明该男子竟是已婚状态。法院判决平台归还会费并赔偿小田精神损失费,这也警示了婚恋平台需加强监管,揭露了婚姻市场上日益增多的诈骗行为。这种乱象无疑让原本就不想结婚的年轻人对婚姻更加望而却步,成为“干婚”在上海等大城市盛行的原因之一。
3、不是台湾?中共计划先在这里动手
一份来自俄罗斯情报部门的泄露文件显示,中共真正的军事目标,可能不是大家以为的台湾,而是资源丰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
日前,哈佛大学学者、国际商业问题专家约翰.洛纳根在《国会山》发表文章,指出相比台湾,西伯利亚的风险更低、回报更大。现在已经能看出端倪,北京正在把战略重点,从东南沿海往北转,盯上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为什么?因为打台湾太难,代价太高,而且还得面对美国和盟国的强大防线。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23年曾做过兵棋推演,发现中共如果攻打台湾,很可能遭遇惨败,会损失大量兵力和装备。去年,彭博经济研究所也警告,一旦台海爆发战争,全球经济恐怕要蒸发10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台湾在半导体生产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一旦断供,中共的高科技产业也将遭到重创。相比之下,西伯利亚简直像个资源宝库。
文章指出,俄乌战争让俄罗斯把大量军力调往西线,远东防务几乎是空的,根本挡不住中共现代化的军队。这份被泄露的俄罗斯情报文件,还暴露出莫斯科对中共渗透西伯利亚越来越担忧。中共不仅在当地招募科学家、窃取军事技术,甚至在官方地图上,悄悄地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标注成了“海参崴”,暗示自己对这片土地拥有历史主权。文章分析,中共可能会仿照俄罗斯打乌克兰时的说法,把对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包装成“有限特别行动”,说是为了“保护资源和国家利益”,以此来减轻国际压力。洛纳根提醒,到了2027年,共军很可能就准备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而俄罗斯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共,到那时,北京真动手,莫斯科可能也只能忍气吞声,毫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