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拖习近平下水 这个危险的客人来到北京
国际社会认为,中共、俄罗斯和伊朗构成了反西方的新冷战同盟,中共不仅和俄罗斯的关系上不封顶,而且还和被国际社会强力制裁的伊朗也是暗通款曲,现在,北京与伊朗的关系更加亲近了。据报道,伊朗总统莱西14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计划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外媒说,伊朗在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中,希望加强与中共的合作。
德黑兰还被西方国家指责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提供支持,向俄罗斯提供伊朗的武装无人机。去年9月16日,因违反伊斯兰共和国严格的着装规定而被捕的22岁女子阿米尼的死亡引发了伊朗的抗议运动,伊朗总统莱西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访问中国。据报道,中共已于2021年与伊朗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庞大战略协议,
莱西将会见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莱西与习近平于去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首次会晤。他呼吁与北京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在 "石油和能源、过境、农业、贸易和投资 "领域。
据法新社说,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加强与德黑兰的关系。习近平在2016年对伊朗的一次罕见访问中,将伊朗描述为 "北京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北京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北京是伊朗最大的石油买家之一。
有人说,如果中共加强和伊朗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只能日益远离西方国和国际社会,将中国带回改革开放前的封闭状态。
2、严重!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这个事
中共面临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中共中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6次提及“粮食安全”,其中提到“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学者认为,中共高层认为“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强调粮食安全的次数随之增加。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本周一晚间出炉。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
关注中国粮食问题的云南学者苏恩培1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因为中国耕地面积少,产量不稳定,而且农民种粮成本高,收购价却被压得很低。他说:“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是农村,一个是产量不稳定,因为都是小型农户式生产。另外,被侵占的农地非常多,种粮食的人现在很少了,因为农户种地挣不到钱,种一年,一亩地能赚个几百元钱,农药、化肥等,成本非常高。目前,没有真正的惠民政策出台。”
这份文件中6次提及“粮食安全”。例如“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以及“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等。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仅2次提及“粮食安全”、2021年4次,2022年5次,而到今年增加至6次。
中国农村问题学者潘先生也说,面对西方的科技封锁,中共也在防范随时出现的粮食封锁,试图打造农业国,解决吃饭问题。潘先生认为,目前除了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没有更多的政策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他说,农民种粮赚不到钱:“附加值很低,所以农民不愿意种粮,把土地转让使用权,年底收一份租子,这样比自己种粮划算。土地就变成集约了,大量集中在个人手里。这是一种趋势。”
有评论说,中国吃饭一旦成为问题,将酿成巨大的社会动乱,并危及中共统治。
3、麻烦来了!中共海警船激光照瞎菲律宾船员
菲律宾总统府透露,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14日召见了中共驻菲大使黄溪连,针对近期中共海警船的敌意行为表达了严正抗议。菲律宾总统召见外国驻地大使罕见。中共稍早回应菲律宾指控称,中共海警回应专业而无错。
菲律宾媒体《拉普勒》消息引述菲律宾总统府声明称:“菲律宾总统在14日召见中共大使黄溪连,对中共向菲律宾海岸防卫队与菲律宾渔民采取行动越来越频繁和强烈的状况表达严重关切,最近的一次更是对我们的菲律宾海岸防卫队船只使用了军用等级的雷射光”。
据《拉普勒》报称,在外交领域,国家元首召集一国大使是对外国政府最高级别的抗议之一。
美国2月14日周二表示,马尼拉指责中共海岸警卫队使用激光破坏菲律宾在南海的部队补给任务,美方与菲律宾站在一起。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周一说,2月6日,菲方“BRP马拉帕斯加号”补给船正在协助海军执行任务,向驻扎在有争议的南海第二托马斯浅滩即中国称的仁爱礁的菲律宾军人运送食品。这时,一艘中共海岸警卫队船只两度射来“军事级别的激光”,致使菲律宾船员短暂失明。
普赖斯周二就这一事件在国务院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并由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在其官方脸书页面上做了分享。
他说:“美国与我们的菲律宾盟友站在一起,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海洋秩序,并重申:对菲律宾武装部队、公共船只或飞机的武装攻击,包括海岸警卫队在南中国海的船只,将引发美国根据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作出的共同防御承诺。”
普赖斯在声明中提醒北京遵守海牙常设仲裁法院2016年7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其中法院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仁爱礁没有合法的海洋主张”。
“中共的危险行动行为直接威胁到区域和平与稳定,侵犯了国际法所保障的南海航行自由,并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普赖斯补充说。
4、上海被搞得一团糟 欧盟商会发布评估报告
中共对外与西方对抗,对内实行严控,国际大都市上海已经被搞得一团糟。中国欧盟商会2月14日发布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议书》,呼吁上海重拾国际竞争力。该报告调查显示,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的信心不再,仅有12%的欧商愿意在上海设亚太总部,而且有500家中企因去年上海封城和动态清零政策所带来的营运干扰,已转往新加坡设立总部。对此,观察人士表示,外贸企业目前对于投资上海、乃至全中国,仍处于观望阶段,因此,中共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消除任何对经济、市场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企业能安心投资,人民安心消费,才能刺激经济稳步复苏。
去年四月的封城和严厉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已重创上海的经济前景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度《上海建议书》,上海欧商的营运去年受到疫情冲击,有高达92%的欧商都因供应链中断而出现营收亏损,也间接重创上海的营商环境。
该报告称,上海作为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的吸引力在过去十年间已渐渐褪色,再加上,去年后三季度,因封控政策导致人员旅行流动的受限,使得不少外企员工有长达2年的时间无法回上海返岗,许多人甚至永久撤出上海,这使得新加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连高达500家中国公司也于2022年转出上海,而在新加坡注册亚太总部。
该会去年的《商业信心民调》还发现,只有12%的受访欧商会员企业愿意在上海设立总部。
外籍人才流失的问题也严重威胁到欧企的创新力。欧盟商会预估,在中国的德国籍员工社区约有25%的人自上海封城后便撤出中国,而法国和意大利籍员工社区则流失了约20%的人才,包括位于上海多所国际学校的跨国师资去年都出现40%的流动,远高于2021年约30%的流动率及新冠疫情爆发前约15%相对偏低的流动率。
欧盟商会呼吁上海当局重拾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并列出八大建议事项,以协助重建上海疫后的经济复苏。
据商会副主席许倍帝表示,外企占上海GDP的25%,所缴交的税赋占全市的33%,制造的工作机会也占占全市的20%,内外销量和工业产值更分别占全市的66%和30%,是该市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
因此,除了松绑防疫措施外,欧盟商会建议上海当局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利吸引人来,并为欧洲籍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援助,包括疫后的减税、减租纾困方案,更要解决法規障碍,以利招商引资。
商会报告称,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达45%,远高于香港的17%和新加坡的22%,缺乏竞争力。
欧盟商会也进一步呼吁上海当局消除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并推动公平的商业竞争游戏规则,且厉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和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鼓励外企的创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