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不祥之兆  北京79号文件曝光

对于在中国的美国科技公司来说,不祥之兆已经出现,并且写在了北京79号文件上。据美媒最新报道,中共当局2022年的这一指令扩大了将美国技术挤出中国的行动, 一些人将其称为“消A” ,即“清除美国科技 ” 。

《华尔街日报》3月7日报道,79号文十分敏感,中共高级官员和高管只是看到了该指令,但不许复制,这份文件要求金融、能源和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在2027年之前更换IT系统中的所有外国软件。

长期以来,美国科技巨头一直在华蓬勃发展,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添砖加瓦。但在推动自给自足之际,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出于对长期国家安全的担忧,希望彻底切断这种关系。79号文因文件上的编号而得名,其目标是替换提供日常运营的外国软件,从基本办公工具到供应链管理,不一而足。据悉,首批目标是硬件制造商,戴尔、 IBM和思科的大部分设备已逐渐被中国竞争对手的产品所取代,这一领域是外国科技公司在华盈利的最后堡垒之一,像微软和甲骨文这样的公司正逐渐失去优势。

报道指出,北京于2022年9月下发了79号文,当时美国正在收紧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芯片出口限制和制裁,该文件要求国有企业每个季度报送最新信息,说明他们在电子邮件、人力资源和业务管理方面用中国软件替代外国软件取得的进展,这项指令是由中共国资委下达的,中国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有60多家都属于国企。2022年中共国有部门的公共采购支出超过人民币48万亿元,该指令利用这种购买力来支持中国本土科技公司,而这些公司反过来又可以改进产品,缩小与美国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据《华尔街日报》看到的数据和采购文件,国有企业已经全力加大了对国产品牌的采购力度,即使国内的替代品并不那么好用。采购者涉及银行、金融经纪公司和邮政系统等公共服务部门。

一位参与过以往中美技术讨论的前美国贸易代表官员坦言,回想2006年,“中国遍地黄金,而知识产权是主要的挑战。”而“现在,人们感觉已经不再有机会。美国企业只是在苦苦支撑。”在中国多地的一些商品展览交流会上,供应商将本土技术作为外国品牌的替代品加以兜售。在南京,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摊位直截了当地提出可以帮助买家从供应链中“消A”。然而就在六年前,多数中共政府招标还在寻求西方品牌的硬件、芯片和软件,到了2023年,许多政府招标都在寻求中国科技产品。

过去10年来,习近平一再强调技术创新以及在政府部门和制造业使用值得信赖的国产技术。思科曾在中国科技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但该公司2019年表示,采购活动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使得该公司在华订单不断被本地供应商抢走。研究机构Canalys称,过去五年,美国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乎减少了一半。在软件方面,过去两年里,Adobe、思杰母公司Cloud Software Group和Salesforce已相继撤出或缩减在中国的直接业务。身为全球最大软件供应商的微软历来称霸中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摩根士丹利对中国135名首席信息官进行的调查发现,许多受访者预计,未来三年,他们所在公司安装的由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驱动的计算机所占份额将下降。

报道最后指出,对于西方公司来说,尽管在中国仍有一些机会,特别是在中国仍然落后的更先进技术领域。但展望未来,习近平当局偏向性需求意味着,西方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将进一步被排挤。

2、取消总理记者会后  两会又传大消息

中共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中共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预计将在3月11日的闭幕式上表决通过。由于草案中明订“国务院坚持党的领导”,分析指出,这是继取消总理记者会之后,进一步从法律上降低中共国务院的位阶,更加扩大习近平个人权力。

现行的中共国务院组织法通过于1982年,时隔42年,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两会期间称,此次修法是基于中共二十大强调的“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这次修法的首要政治要求,就是“明确国务院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务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修订草案总共20条,修改条文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是在草案第三条新增国务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等内容,此次修法被学者拿来跟最受关注的取消总理记者会相提并论。海外时评人士邓聿文直言,李鸿忠说得好像国务院过去不是中共领导一样,实际上就是要把习思想作为国务院指导思想强加在这部法律上。台湾学者王信贤指出,修订草案第一条明确国务院的性质、地位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彻底避免2013到2016年间中共权力核心所在的中南海传出“南院、北院之争”,也就是已故前总理李克强所领导的国务院跟习中央不同调的情况重演。从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次要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以及没有总理记者会这3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国务院的地位日渐式微。

台湾政大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指出,过去10年来,中共政治发展轮廓核心的大方向就是权力集中,不仅国家强化对社会和市场的控制,中共的权力更加扩大,最后集中在领导人,也就是习近平一个人身上。不仅法条、规则出现变化,过去已故前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时,经常会提到国务院要“接受人民监督”、“尊受宪法规定”,但在李强就任后已经不提这些说法。美詹姆斯敦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林和立指出,二十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党领导一切,包含经济跟金融领域,不仅无视宪法和党章的规则,他现在权力集中的程度甚至超越了当年的毛泽东。林和立还特别提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循往例应该在2023年末举行,却拖到“两会”开议都没下文。习近平恐怕是担心一旦开会,会被中央委员们问起中国经济疲软的问题,自己却拿不出明确的答案,索性不开了。

依照惯例,国务院组织法修法几乎毫无疑问会在3月11日的闭幕式中高票通过。对于此后的中共政治,林和立指出,短期内在习近平“党高于一切”的政治正确之下,中共想要取得经济金融方面进步的可能性不大。往长远看,习的内循环政策几乎是恢复到毛时期的闭关自守,很难再有长期经济发展,更遑论要超越美国。

3、出事了?又是习身边人

中共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召开,按照惯例,在总理做完报告后,代表们进行分组讨论。6日,中共军网刊发了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何卫东的发言;7日,军网刊发了新闻“刘振立张升民分别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蹊跷的是,习近平的亲信、中共军委另一个委员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却未按照惯例出现在新闻中。在李尚福去年出事后,难道苗华也出了状况?此前就有分析,习近平军中还有沉默“巨虎”,此人就是苗华。

不妨先比照2023和2022年两会期间的同类新闻。在2023年官媒发布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下,依次列举了李尚福、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苗华、军纪委书记张升民的发言。在2022年军网的标题中,直接点出了哪些人进行了发言,同样包括苗华。也就是说,苗华在2023年和2022年正常参加了两会,也正常地参加了分组讨论,还做了发言。海外时评人士周晓辉分析,这样的苗华如果一切“正常”,应该也一如既往,参加今年两会的讨论并发言,军网、军报亦给予报道。然而,军网、军报却直接忽略了苗华的名字,这在传递什么信息?

仔细梳理,苗华是否出席两会了呢?在今年两会开幕式扫过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刘振立和张升民坐在一起,似乎并未看见苗华的影子。而2023年开幕式上,扫过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李尚福、刘振立以及坐在刘身边的苗华。军网、军报忽略苗华的名字,央视镜头没有或没给苗华影像,一起传递的信息就是“苗华大概率出了状况”,至于出了什么问题,自然是党国的秘密。首先患病的可能性有,但在两会这样重要的场合不出席,绝非患病就可以解释得通的。因此,苗华被“隐身”最大的原因是出了政治问题。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在两会前的一个传闻。2月15日,海外时评人士杜政撰文指出,中共海军背景的新国防部长董军,靠山应是掌管全军政工人事的苗华。苗华是江苏如皋人,但生于福州,是海军上将,与曾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关系紧密。而苗华主管六年多的中共军队政工系统,历史上就是腐败重灾区。其前任徐才厚和张阳,均是涉及巨腐,两人一个“病亡”、一个自杀。而过去数十年,官员如果想在体制内晋升,首先必须腐败到足以累积足够的脏钱来贿赂上级。由于苗华是军委政工部主任,全军所有的政委都是他的马仔和眼线,军中升迁都要他点头才能向习呈报,所以将官们都要抱苗华大腿。要说腐败,苗华可能是“军中第一腐”。

是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传到了习的耳朵里,而让他对苗华产生怀疑,甚至调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苗华据传与习关系很好,但从习对待曾经信任的李尚福、秦刚的态度看,听说苗华贪腐严重的习认为其不忠诚,并将其抛弃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周晓辉分析指出,如果苗华出事,必定还会牵出军队一大批行贿的将官。习这是要彻底将军队进行大清洗吗?

无疑,苗华是否出事,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何卫东,仅剩的军委委员刘振立和张升民应该是一清二楚的。在分组发言中,4个人的表态也略有不同,都提到了要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但与何、刘、张更为谄媚的“表忠”说辞相比,张又侠明显差了一些。张又侠和习近平之间的关系显然很微妙。文章最后写道,军队高层接连出事,军中高级军官各怀心腹事,这对于内外交困中的习政权而言,确实很头疼,而枪杆子的不稳只会让习更加担心自己的政治安全,更加夜不能寐。

4、中共提心吊胆  两会2天封杀15个敏感词

中共政权危机四伏,来自民间和中共党内对习近平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之际,当局对网络的控制也更加歇斯底里,敏感词迅速增加。基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团队的敏感词搜索探测器系统,“中国数字时代”整理2024年3月4日至5日的敏感词,发现仅仅两天之内,被屏蔽的敏感词已超过15个。

对比去年李克强所做的政府报告,今年报告中提及习近平的次数大幅增加。简而言之,整个报告充斥着对习近平的崇拜。有关中共“两会”的讨论一直是墙内互联网的热点。中国网民调侃:“人大是负责举手的,政协是负责拍手的。” 因此,人大代表们也被戏称为“举手机器”。随着今年总理记者会也被取消,有网友表示:看看这几年代表们不疼不痒的“建议”,两会其实也没必要开了,纯浪费时间。“取消两会”“举手机器 + 大会”因此也成为新的敏感词。基于百度搜索的敏感词组还包括:“敏感词 + 习大大” “习近平 + 闽江新军” “灾难 + 习近”“习近平 + 个人集权” 。

此外,基于微博搜索的敏感词组包括:“记者会/记者会”“记者问/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讲话 + 主题教育”“总理 + 倒车”“总理 + 倒退”。这些词组已被软屏蔽,即只有微博官方和蓝标用户可以发表相关内容。另外,在官方宣布人大会议结束后没有总理记者会,今后几年也不再有之后,网易新闻一则往期专题《总理记者会的前生今世》也被迅速删除。

随着习近平进一步扩大个人集权,人们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评价习。最近两则比较有新意的评价如下。 一条写道,鄙人根据研究发现,古代皇帝,一种是昏君,一种是暴君。昏君是从小没吃过苦,子承父业,世袭罔替,不知民间疾苦,“何不食肉糜”。暴君则是小时候吃苦太多,心理变态,一旦得势,加倍报复,荼毒苍生。有这么一个人,同时具有以上两者背景……你们就偷着“乐”吧!另一条写道,现在搞文革搞不成,搞改革也搞不成,半文革半改革,相当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吧…… 习被他自己卡住了,邓是打左转灯右行,习是挂前进挡倒退,其实是在原地打转,电跟油都耗尽了,他坐在车里发呆,车在人也在,可就是坚决不下岗。法国费加罗报写道,今年中共两会是全面进入习近平新时代的最新标志,一个为有创业精神的中国掘墓的新时代。

 5、没救了  中国经济已落幕

中共当局面临的人口结构薄弱和债务沉重等根本性挑战确实严峻,但还有一点显而易见,困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轮糟糕的周期性滑坡,而习近平当局不恰当的政策选择令这种局面雪上加霜。中共总理李强履新后首次的政府工作报道几乎无法让人相信中共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者愿意改弦更张。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这次两会李强所谓的“大目标”,并不出人意料:经济成长目标和去年一样仍是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以上。令人惊讶和担忧的是,考虑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上述目标似乎与现实相去甚远。

近期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可能低于其潜在增速的程度,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显然在走低:自2010年代中期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见顶以来,这种下行趋势尤为明显。但中共决策者现在有可能重蹈2009年后西方决策者的覆辙:维持过于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长期低于潜在水平。鉴于形势如此糟糕,中国银行间短期利率和政府债券收益率在过去半年里仍显著过高,与2016年初上一次严重低迷时的水平差不多,而当时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率都还相当高。

文章写道,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高频就业数据是国内经济中仍有多少闲置劳动力的另一条线索。研究咨询公司Gavekal发现,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PMI的就业分项指数按其在就业市场中的行业分量进行加权合成后的水平远远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几乎所有的拖累都来自服务业。鉴于服务业状况仍然不佳,李强在讲话中对服务业的提及很少,这让人关注。眼下,大量迹象显示中国的服务业存在闲置,习近平当局似乎仍然相信,尽管国外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基本上可以通过制造和出口摆脱困境,服务业可能会强劲反弹。穆迪分析的中国经济学家林师顺表示,北京发行特别国债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其它内容都暗示,中共高层已默认中国处于危机状态。文章最后写道,北京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以及受挫的房地产融资模式等一些列棘手问题,但中共最大的结构性问题还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华尔街多家巨头已公开表示,不要再投资中国。标普全球3月7日最新警告说,如果中国经济复苏持续疲软或主要由大规模刺激措施推动,该评级机构可能会下调中共的信用评级。

6、北京宣布对瑞士等欧洲六国赴华免签15天

继法德之后,北京最新宣布会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个欧洲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证策,由3月14日起实施。

据央视报道,上述免签属试行性质,从3月14日刀11月30日期间,上述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则仍需办理来华签证。为了挽救经济,北京当局扩大了免签国家名单,去年底便宣布取消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及马来西亚旅客的入境签证要求。到了今年初,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北京实行五免签证。不过,2023年的外国旅客出入境人数仍不如预期,中共官方统计,2023年外国旅客的出入境人数为3547.8万人,仍远远不及2019年疫情前9767.5万人次的水准,究其原因,外籍人士对于前往中国感到犹豫,包括机票高昂、没有中国手机号码生活不便,以及必须受到当局的密切管控等等。

对于北京目前积极开放边境背后原因,“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沃特斯指出,北京积极开放边境的目的是改善与各国的关系,并吸引外国投资,以便与国际社会建立信任,尤其现在经济和股市低迷,北京更加迫切需要外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斯克功高震主?川普突然发文
2 一条消息在北京红二代圈子盛传
3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 迎娶台湾女孩
4 令人不安!中国首都出现三大现象
5 老干部待遇要取消?这确实是大事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