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史无前例 习近平公开羞辱李强

中共全国人大发言人娄勤俭3月4日宣布,今年人大于3月11日闭幕后,将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未来几年也不再举行,因为李强的工作报告及会期内各部委发布会已能提供外界足够的信息。取消1993年来一直举行的总理闭幕新闻发布会,结束了这个三十年来的传统,这是中共建立总理在人大会后记者招待会制度以来史无前例的。对此,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习近平独裁化的程度提升,这代表中共国务院和总理的位阶已遭进一步矮化,未来李强听命习近平的信号更加明显。

中共 “两会”历来很沉闷、封闭。相形之下,会后的总理记者会可说是唯一的亮点。它凸显了总理的地位,因为要当场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多少有一点开放性,另外也显示出总理的应对能力。

“北京之春”杂志荣誉主编胡平认为,今后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了,这意味著总理地位的降低,也意味著两会的开放性的降低。李强2023年初担任国务院总理,是习近平钦点的人选,当年3月13日曾首次以总理身分出席人大闭幕会后的记者会。胡平称,李强是中共建政以来最弱势的总理。

对于“两会”后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人大发言人娄勤俭今天说:明天,李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将向大会书面提交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社会的主要关切在上述三个报告中都有具体的回应”。

旅美中国学者邓聿文今天在社交媒体X发文指出,娄勤俭的这些理由太牵强,外界想透过总理记者会了解的不是这些内容,而是总理本人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一系列外界关注问题的看法。

“以此理由不开记者会,等于是公开羞怒李强,反正你也谈不出什么特别的看法,不如不开,节约大家的时间。”

邓聿文认为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状况,让总理面对中外媒体记者,不好说什么,“问题说多了不是,说少了更不是;问题说轻了,外界不信,说重了,让外界对中国更没信心”。另外,“中共的事情习近平说了算”,外界不会把李强的话当真,所以权衡之下,干脆就不开总理记者会了。

对此最新决策,在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中心主任寇健文认为,取消总理记者会是延续自习近平掌权以来,国务院的权限逐渐向中共中央倾斜的脉络,习这么羞辱总理,李强威信全无,下来也是没办法干了。

2、演不下去了!习近平最尴尬的几天

3月4日开启的中共两会,应是外界期望值最低的一次,预料不会产生能解决当前难题的大计。历届的两会,中共不得不烘托的主角是国务院总理,以此掩盖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如今,中共党魁自己要当主角,国务院总理哪怕临时假扮主角也不敢。网络上至今流传着朱镕基和温家宝当总理时参加中共人大记者会的一些视频,朱镕基的话斩钉截铁;温家宝最后一次在记者会上称政治体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还抛出了薄熙来。李克强任总理的10年,地位已经明显弱化,没有了前任的劲头,只能偶尔透露6亿人月收入千元的真相。不过,李克强仍曾是公认的党内二号人物,在两会上临时扮演一下主角,还算能勉强维持同样的戏码。轮到如今的李强,原来的戏份眼看撑不住了。

海外时评人钟原认为,中共两会期间还不得不稍微烘托一下国务院总理这一假主角,中共党魁自然就变得尴尬了。朱镕基当总理时,江泽民自知能力不行,只好让朱镕基主抓经济,甚至不得不让朱镕基访美、与美国打交道。朱镕基在人大会议上做报告、回答记者提问,江嫉妒得不行,但表面上还得假装支持。

胡锦涛时代,本来政令就不出中南海,温家宝算他的盟友,必然要互相扶持,温家宝在人大记者会上还能说些自己的看法,但也承认在体制约束下很多难以做到。胡锦涛主张保党、不折腾,他在两会期间极力保持党内和谐的场面,并不显得有多尴尬。

习近平上台后,对李克强不断加以限制,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做的报告,仍会加入自己的思路,比如“放管服”改革和经济议题。李克强参加记者会,在两会期间成为聚光灯下的人物,习近平应该很不舒服,但无法改变李克强在党内二号人物的名头。直到李强接任,习近平终于自认可以掌管一切,也不断打压李强,不允许李强有党内二号的名头。

然而,中共两会期间,地位严重下降的李强仍要做报告,中共党魁虽然居中而坐,却只能旁观,尴尬并未消失。

李强当然知道党魁此时的心态,会尽量小心翼翼,表现出对习近平的恭敬。李强虽不敢当主角,但习近平也暂时难以公开扮演主角,不甘心之余,只能通过某种形式突出自己的中心地位,这恐怕是今年两会最为生硬的一幕。

这样的变化,等于中共自己戳穿了多年来的假戏,中共国务院总理唯唯诺诺,中共党魁则急于走向前台。中共通过两会,一直试图对外赚取一点执政合法性,如今自己却演不下去了。

3、惊爆:王毅东京T台走秀视频

中共外长王毅被外界形容为政治投机分子,并无自己的外交立场和责任意识,外交行为完全是投上级所好。近日,一段王毅18年前的视频被挖出。当时中日关系恶化,王毅为讨好东京,参加东京时装秀“凉装运动”,在T台上走猫步,上演了一场极为温柔的舞台秀。近年来,随着中共外交战略转向,王毅的“战狼”本性又展露无遗。

根据资料,从2001年至2004年,王毅任中共外交部副部长,此后担任中共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至2007年。

被外界挖出的视频是2006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时装秀“凉装运动”的片段,当时正担任驻日大使的王毅身着一件中式白色衬衫,作为模特登场,在T台上走了一回猫步。

当晚走秀的模特来自政坛及社会名流,当时的日本政界高层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谷垣祯一等也纷纷亮相,其中小泉纯一郎身穿冲绳传统布料制作的凉装成为焦点。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开始执政后,连续六年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令中日关系恶化,并长期陷入低迷。

2006年6月王毅在日本参加“凉装运动”时装秀被视为有意改善中日外交关系,淡化中日官员平时针锋相对的场面。他在走完台步后对媒体称,“希望‘凉装运动’在亚洲热起来”,态度十分“友善”。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共高层放弃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王毅却突然变得十分好斗,在各种场合对外发言粗鲁而咄咄逼人,并以“超级战狼”著称。

外界评论认为,王毅是个资深外交官,应该对国际关系有自己的认识,但是他近年来却放弃职业操守,一味迎合习近平,将中共的外交带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地。

4、重磅:九大法官裁定 川普可以选总统

悬在川普竞选总统头上的一把剑终于被拿开了。此前,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先前以川普违反宪法第14修正案第3款为由,禁止川普列名2024年科州选票,然而3月4日,美国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全无异议,推翻这项裁定;川普随后发文,称此裁决为美国的重大胜利。

CNN报道分析,大法官对科州选票案的裁决,将对其他州类似案件造成影响。川普竞选团队乘胜追击,立即向支持者告知好消息并扩大展开选举募款行动,直指民主党以“疯狂计划”企图将川普从选票除名,顺便提醒支持者“明天就是超级星期二”。

川普在真实社群社群网站平台发文写道:“美国的重大胜利”。而科州州务卿格里斯沃尔德则对最高法院裁决表示遗憾。沃尔德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科罗拉多州应该有权禁止违反叛乱者参选条款誓词者列名本州选票。”

科州最高法院2023年12月19日做出裁定,禁止川普列名2024大选科州共和党初选选票,理由是宪法第14修正案第3款规定,曾经参加“叛乱或谋反”则丧失出任民选官员资格,川普煽动国会暴动企图推翻选举结果,已构成意图颠覆美国政府。

5、另一个“秦刚”出现了?

在中共人大、政协“两会”开幕之际,一则有关原港澳事务负责官员张晓明被免职的消息也引发外界舆论关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周日报道称,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3月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关于免去张晓明同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职务的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61岁的张晓明1986年加入中共国务院港澳办,在涉及港澳领域工作长达36年。他曾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临时立法会设立、香港特区筹备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还经历了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2015年政改方案被否决,以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等重大事件,并担任过中联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等职务。2020年,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夏宝龙兼任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改任港澳办常务副主任;2022年6月,张晓明调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一职。

张晓明被免职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中共官媒报道上述消息时仍以“同志”称呼张晓明;亲中网媒“香港01”则引述一名曾与张晓明经常交流的不具名建制派政党成员表示,可能中央对他未来的工作另有安排。

6、全国人大会议 刘建超当外长没戏

最近一个多月来舆论认为,中共中联部部长刘建超铁定将在今年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然而,根据最新消息,此次会议不会宣布任何新的人事任免,这意味着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至少在短期内仍将兼任中国外长一职。

新华社3月4日星期一公布,全国人大会议议程上没有人事任免的安排。彭博社据此报道说,这意味着即将于星期二开幕的人大会议可能不会宣布外长王毅的继任人选。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曾被视为可能在今年人大会议上接替王毅出任外长的头号人选。他最近还曾访问美国,分别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白宫国安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分别举行了会晤,似乎已经提前履行了外长的职务。

不过彭博社指出,如果人大会议没有宣布新的人事安排,那么今年四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也有可能宣布新的人事任免。

7、“两会”召开 北京这些地方很肃杀

3月4日、5日开始,中共两会在北京举行。据报道,两会期间,北京安保升级,草木皆兵。为防四通桥事件重演,北京每个社区都派人去路口、桥梁轮流值守。

香港《明报》4日报道,两会未开始,北京海淀区的大爷大妈就已上岗,3月1至15日,每个社区都要派志愿者守路口、桥梁。西四环一座桥边,3日,插有“群防群治岗”的红旗,有志愿者着大衣、戴帽子站岗。

报道提到,在场当值的其中一名大妈是前中共央企退休人员,居委会派她担任志愿者。她说,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6点由居民志愿者轮流守桥,“怕有坏人在桥底下搞破坏”,每人站两小时,其余时间则由警方负责。

据港媒分析,中共当局派人守桥,其实是害怕北京四通桥事件重演。

2022年10月13日,离中共二十大举行还有三天,北京科技工作者彭立发在北京市四通桥上悬挂两条白底红字的巨大横幅:“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锁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随后彭立发遭到中共当局抓捕。

此事件当时曾引发国际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也成了后来中国各大城市爆发的白纸运动的导火索。去年11月民众高喊“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等口号。随后,习近平三年严苛的“清零”政策结束。

港媒日前报道,今年两会解除闭环管理,不过北京市面安保比近年往届严格,进入长安街核心路段的路口,都加设了关卡,想要进入的行人则需要刷身份证,回乡证则通过人手检查。

而在天安门附近,就算路上骑单车的市民也需要通过关卡检查,天安门前一队队武警整队巡逻,目测比平日巡逻人数多。在中南海新华门前,便衣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除了明显增加的武警以外,“朝阳群众”也增加了不少。报道说,从建国路开始,每500米左右就有一个“朝阳群众”的岗亭,60岁左右的大爷大妈三四人为一组,目光炯炯,紧张地盯着行人。

据TVBS报道,京城的大街上,也增加了武警的巡逻次数,还有警察随机抽检路人身份。由于“两会”在北京开始,靠近北京人民大会堂附近的餐厅,两会期间做生意都受限制。

餐厅店员表示,每年都是这个时间露台不开,这离天安门近,大领导来开会啥的,这种露台都不让开。

报道提到,一些楼房原本可以鸟瞰天安门广场周边的风景,但现在窗户全被贴上封条,住户也被严格审查。

8、五毛起诉莫言 胡锡进怒了

最近,中国网络上有人向法院起诉作家莫言,指控他的作品“涉嫌抹黑英雄先烈”、“涉嫌美化侵华日军”。这人在网上发起起诉莫言投票,获得九千多人支持。激起了很多自由派人士的担心,连《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认为这件事又一次打开网络上恶意构陷的边界和想象空间。

目前这件事目前还在发酵,连香港的亲共媒体《香港01》也认为,可以从五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不论起诉莫言的人抱着怎样的目的,都不可能达到目的,他的行为注定会成为闹剧。莫言的作品固然存在许多争议,批评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持续进步的中国社会包容了莫言,让莫言的文学才华在世界舞台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第二,起诉闹剧的本质是以二元对立、狭隘偏执、宁左勿右、捕风捉影的方式来定义爱国与正能量,如果推到极致,只会让人人自危、动辄得咎。清朝时期的叫魂事件、当代中国的文革,都是极为惨痛的教训。春秋时期的中国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起诉闹剧的发起者指控莫言的作品“涉嫌抹黑英雄先烈”,香港01认为,起诉者不知一个开放、多元、包容、进步的中国才是对英雄先烈们的最好纪念。反之,妒贤嫉能、二元对立、内斗内耗、恶意构陷的猎巫运动才是对英雄先烈们的最大辜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进步说明一个社会只有在合理范围内包容不同的人,尽力让更多的人人尽其才,中国才会越来越好。这是中国追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复兴目标的应有之义。

第三,遗憾的是,类似于起诉莫言的闹剧,在近年来屡屡发生。不论是作家方方所遭到的围攻与网暴,还是上海医生张文宏所受到的攻击与指控,都说明中国网络上一些人的民粹、反智、极左、网暴行为,已经严重到干扰社会健康发展的程度。作家方方、医生张文宏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们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中国进步本应包容和团结的建设者。对他们的围攻与构陷,虽屡屡成为闹剧,但每一次都会在世道人心层面起到恶劣影响,让更多的人不得不进行自我审查,妨碍常识理性与社会活力。

第四,香港01认为,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内地网络上有不少声音指责莫言不配获奖,因为他们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是中国体制的维护者。然而,12年之后的今天,当年那些指责莫言不配获奖的人不少已变得谨言慎行,开始自我审查,反倒是被批为中国体制维护者的莫言,转眼之间,竟然成了另一批人眼中的中国体制抹黑者。同样是莫言,为何在两批人眼中的他居然截然对立?发生了什么?

第五,起诉莫言的发起者和支持者,其实在内地庞大网民群体中,只属于极少数,但他们竟能产生远远超过他们人数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如果人们根本不当回事,那么不论起诉莫言的发起者和支持者怎么折腾,都掀不起什么浪花。毕竟,这世间从来不乏极少数偏执狭隘的人,置之不理不就行了吗?为何看起来注定是闹剧的言行竟能产生影响?

从方方、张文宏到莫言的事情说明,许多人仍然对已成过去的极端年代心有馀悸,并对社会大环境的信心存在不足,所以才容易因为不值一提的闹剧而风声鹤唳。既然这样,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少数偏执狭隘的言行,而在于是否有开放、多元、符合常识理性的社会大环境,是否有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体系。只要社会大环境和法治体系不断变得健康可持续,只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进步趋势得以延续,相信以后纵使再出现起诉莫言那样的闹剧,多数人都会以平常心去对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斯克功高震主?川普突然发文
2 一条消息在北京红二代圈子盛传
3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 迎娶台湾女孩
4 令人不安!中国首都出现三大现象
5 老干部待遇要取消?这确实是大事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