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历史,影响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洛克菲勒家族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1921年,世界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子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乘坐邮轮跨越太平洋,历时一个多月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出席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创办的协和医学院的开幕典礼。典礼上,59栋琉璃建筑熠熠生辉,他发表演讲:”我希望在将来,这所学校的大多数职员可由中方担任。我们将毫不犹疑地朝著这一目标前行,让西方世界可以提供的最好的医学院永驻于中华大地。“ 协和医院的诞生 太平洋彼岸的梦想播种者 庚子事变后,一批富有远见的西方知识分子意识到:义和团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愚昧,迷信,民智未开。他们说服政府使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建立大学,传播现代科学与教育。 彼时的美国年轻天真,那时的美国人有着传播神谕的理想。自清末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传教士从美国和欧洲奔赴陌生的远东,建立了大量的教堂、学校以及医院,成绩斐然。 协和医院的前身“协和医学堂”由英美几个教会联合创办,“协和”是英文Union译名,不得不说,这个译名很雅致。
图片说明: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董事会在医院内留影。前排穿深色西装手执礼帽者是小约翰 ·洛克菲勒。 1914年,曾主持消灭东北肺鼠疫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向洛克菲勒基金会力主建立中国的西方医学体系。这位伍连德,是一位用口罩拯救了世界的华裔“海归”医生,他的故事我们在第6期讲过,没有看过的观众朋友可以回去查看。 经过3次来中国考察,洛克菲勒基金会购买了原协和医学堂和豫王府的全部土地,并投入750万美元,筹建北京协和医院。这里紧邻王府井,处于当时北京的绝对中心。1921年,这所宫殿式的校园和医院建筑竣工。从此,中国最严苛的理想主义医学院校步入了正轨:这里从病房、教室到实验室都使用当时最为先进的西式设备,也云集了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 1917年,协和医学院还未建成先已开办医预科。首任校长为28岁的科学家和医生Franklin McLean。两年后医学本科开始招生,学制八年。至此,协和正式成为一所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的国际标准医学院。 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协和医学院制定了很高的起点。包括:全英文教学,招生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广纳西方医学人才,为教师提供丰厚工资和福利。总之,协和的创办者们将一整套西方的价值观、科技文明、管理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当时全球医学最为发达的地区当属德国,小约翰誓将协和打造为像著名德国大学,以及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一样的机构。 为了建造和运营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洛氏驻华医社,后来更名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协和医院建筑群由14座楼组成,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设备,整体建筑质量是当时的巅峰水平。不止如此,协和建有独立的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发电厂、高压锅炉房、制冰厂、笑气厂、煤气厂、汽车房、洗衣房、缝纫室、印字室、电话房、机修厂、电工厂和制图室。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符合《弗莱克斯纳报告》的精神,所有学生都要经过两年的医学预科学习,并经过入学考试,方能进入本科学习。所以,1917年,当协和医学院终于建成并开始招生时,北京协和医院已经在两年之前成立了。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国内医学界长期居于前列 在师资方面,协和医院更加坚实,洛克菲勒计划筹建协和医学院的时候便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和它那富丽奇妙的建筑群一样,是标准的中西合璧产物。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的大多数骨干医生都是中国人。 从成立开始,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就参照、拷贝了当时世界上医学最先进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模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国内医学界长期居于前列。 在积贫积弱的北洋政府时期,建立起这样一座耗资惊人的医学院著实不易。协和医学院早期的招生极为严苛,预科就要读上三年。不仅要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还要通读《史记》、《中国通史》、《社会学基础》……协和如此重视人文科学,是因为学校认为培养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预科学习完毕,学生需要通过二次考试才能升入医学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的吴阶平说:1933年我考入燕大医预科,全班共有52名同学,到 1936年考协和时,却只有15人被录取。 高标准教育没有辜负小约翰在开幕典礼上的期望。协和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培养了如妇科专家林巧稚、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儿科专家诸福堂、内科专家张孝骞等一批顶尖名医,成为中国医科发展的先锋。 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妇产科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林巧稚。林巧稚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她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和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工作中断,协和医学院停办。在这非常时期,协和董事会通过特别决议:基金会将继续为在华工作拨款,主要内容为乡村建设项目。此后几年,基金会成员奔赴艰苦卓绝的大后方继续进行医学、卫生常识的普及工作。校方坚信,不论战局如何,这一领域的工作必将对中国的未来起重要作用。 抗战期间,美使馆通知协和的侨民撤离,但几乎所有老师都坚守学校。为此,不少人被日军拘捕,关入集中营。 国共内战开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仍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协和的异国教师们试图避开政治,单纯为医学服务。那时期,伤员和病患源源不断的涌入,门诊不堪重负。 1947年,战争胶着,基金会报告写道:中国此刻正处于悲剧中,内争似乎不可调和。不过从长远看,前景不一定那么黑暗。此时此刻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与此同时基金会慷慨拨款协助协和医学院的复建和招生。当年1月,洛克菲勒基金会拨出最后一笔为数一千万美元的捐款。 根据195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过程中,总共投入了4800万美元,实际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十多亿美元。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向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除协和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斥资捐助了中国13所综合性大学,这其中最大的资助对象便是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甚为宽广,从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延伸至遗传学、经济学等学科,他们曾援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研究也是在其资助下完成的。 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仍未打算放弃在中国的项目,而是希望能游离政治之外继续医学工作。 1951年,时任协和医学院院长的李宗恩致函洛克菲勒基金会纽约总部:协和已被收归国有。至此,最后4名美国籍教员全部离华返乡。 在与中国隔绝的几十年中,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对中国保持著关注。改革开放后不久,基金会率先恢复与中国的合作。自1928年独立于洛克菲勒基金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也回到中国,将其80%的资金用在这片曾经耕耘过的土地上。直到200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逐渐淡出中国,转战更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 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医学史 协和很有名,协和医学院很难考,这也是协和医院被大量山寨的原因之一。之前有报道称,全国1700余家协和医院,只有3家是真的(目前是4家)。分别是: 北京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实际上,前三家医院虽同源,但不同宗。它们的前身都为当地的教会医院,“协和”二字都来源于英文“Union”。近百年来,都代表着当地较高的医学水平。但并非同一家医院的三个分支。第四家医院则是由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创办。 100年后的协和医院仍然是北京乃至中国最好的医院。寻常百姓家人生病,为了挂个协和的号,要通宵达旦排队。各地赶来的人们不远千里上京,只为排到协和专家门诊的一个号码,等到一个床位。这样的虔诚,基于人们对协和的信任。但是那些熙熙攘攘的求医人群里有几个知道协和医院的曾经的故事? “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协和医学院的建立将最先进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引入中国。她是西方医学在中国发展的摇篮,而这摇篮的塑造者是一群百年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我们应该记得那个天真的、理想主义的年代,记得那些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满怀着爱和信仰默默付出的异乡人。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
|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所有晶圆被“销毁” 华为落得一场空 |
2 | 习权力风向标又出现异常 |
3 | 蓬佩奥出局 更多内幕曝光 竟与乌克兰有关 |
4 | 向川普发出警告 北京打响第一枪 |
5 | 宣布封校!规模远胜白纸运动 多地大学生串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