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内部通知曝光  全网炸锅!

最近,一张来自美团和饿了么骑手内部群的通知截图,在全网炸开。通知写得非常直白:“今后骑手不得在驿站躺着,即使没单,也要走动,营造本平台订单根本停不下来的氛围。”发布者甚至补充:“被其他平台看到还以为我们要倒闭了。可以没单,但氛围必须搞起来!”更狠的是,美团发布者威胁:“再出现商圈一片骑手躺着,全部断签,拉黑 7 天。”一句话:骑手可以饿死,但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没生意。

网友评论扎心又现实:“外卖、网约车都开始凋零了,这么多失业人口接下来怎么办?”“这氛围感,让我想起大跃进——人可以饿,但脸不能丢。”而这条“氛围命令”,正把一个被掩盖已久的问题,毫无遮拦地撕开——中国的经济,正在变得异常紧迫。

一、外卖骑手假装有单,只是经济全面降温的一个缩影

外卖作为中国最活跃、最具日常流量的行业之一,一直被认为是“消费温度计”。如今连外卖平台都紧张到要靠“走动营造生意”,说明什么?很简单:需求在掉,订单在掉,行业在掉。

而外卖的降温,只是一个切面。就在同一周,官方发布了一组更扎心的数据——中国 10 月经济,出现了罕见的三重下行:投资暴跌、消费疲弱、工业放缓。工业产出掉到4.9%,低于预期,也低于上个月的6.5%;零售消费只有2.9%,连续五个月下降,为 2021年以来最长的放缓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这是有统计以来同期最差表现。

彭博社的评论不客气:“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明显失去动力。”出口意外下跌,内需持续萎缩,使得经济陷入双重挤压。经济学家张智威直言:“投资下滑太快,房地产与基建同时疲软。”换句话说——增长的传统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全在掉。

二、房地产:全中国普跌,居民信心跌到“历史最低”

如果说外卖行业揭开了中国经济表面的裂缝,那么房地产就是深层地震带。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70 城房价,全面下跌。且不是小跌,而是二手房、一手房同比、环比同时跌,且跌幅扩大。一线城市也撑不住了:北京新房同比跌 2%、广州跌 4.2%、深圳跌 2.6%,上海唯一略微上涨,但也是孤例。二手房方面,一线城市环比跌幅高达0.9%,同比跌 4.4%,且还在加速。这不是个别城市的问题,而是全中国性下行趋势。

尽管官方数据已经够难看了,真正更扎心的是来自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的调查:真实跌幅:年化10.4%,远高于官方公布的 2%—4%。更关键的是:95%的城市在跌,70%的城市跌幅加快。居民购房意愿降至历史最低。大摩的分析更直白:收入预期太差,人们不敢买房。而且由于大量二手房挂牌,未来房价还会继续压。换句话说,房地产这个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依然在下沉。

三、投资暴跌、房市下行,背后是全民信心塌陷

投资为何会出现史上最大降幅?摩根士丹利给出了关键解释:企业对未来没信心、居民对收入没信心、地方政府被债务压得动不了、房地产不敢投、基建缺资金、消费者越发谨慎……这是典型的经济负循环:消费低迷 → 企业不敢投资 → 收入预期下降 → 更不敢消费 → 房地产继续跌 → 资产缩水 → 信心更差。

恶性循环形成之后,外卖小哥的“走动假装有单”,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看上去很热闹,实际上已经开始降温。

四、为什么这一次的中国经济压力如此“恐怖”?

原因正在于:这不是单一领域的下行,而是系统性收缩。眼下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就是:出口掉、内需弱、投资萎缩、房价下跌、企业利润低、就业压力大、平台经济崩凋、年轻人失业率与中年人被裁并存,而这些问题叠加,最终体现在最底层:订单少了,骑手闲了,平台怕了。于是才会出现:“没单也要装有单,让竞争对手觉得我们很忙。”当一个行业开始靠“氛围感”维持信心,那背后一定不是小问题。

今天的中国经济,不再是“短期波动”,而是进入了一个岌岌可危的阶段,外卖行业只是最先被看见的那一环。当一个平台需要让骑手“假装有单”,其实意味着:市场的真实状况,比我们看到的更加紧迫。

未来会怎样?经济学家给出的判断是统一的:“如果没有更大力度的刺激,中国经济的下行将难以扭转。”而美团的那张“氛围通知”,会不会成为时代拐点的象征?会不会像当年的“企业停产通知”一样,被记入经济史?时间会给出答案。

2、突发!川普签行政命令 豁免百项食品

美国总统川普周五宣布大幅回撤其“对等关税”政策,下调牛肉、咖啡及数十种食品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以缓解美国民众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担忧。行政令显示,此次豁免超过一百种常见食品,包括水果、坚果和香料,且关税调整将 追溯至 11 月 13 日凌晨生效。

这是川普政府在物价压力和法律不确定性下对其强硬关税政策的最新软化。此前川普团队曾坚持对等关税“零豁免”,但随着食品价格攀升,政府开始逐步移除部分商品关税。此次豁免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包括美国本土常见生产的牛肉品类。

在消费者对物价不满、共和党在 11 月稍早前的几场选举中受挫后,川普政府正寻求回应选民关切。他近期提出将关税收入用于向民众发放2000美元返利支票,并对大型肉类加工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

美国杂货及制造业普遍欢迎关税下调。行业人士表示,此举有助降低食品成本,缓解供应链压力。但贸易机构呼吁川普进一步撤回更广泛的关税,称“美国家庭承受的关税负担远不止咖啡和香蕉”。民主党和经济学家指出,此举构成川普政府的间接承认:关税确实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3、甩卖中国,华尔街预感中国要有大事?

最近,中国消费圈又炸了。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截图,为什么那么多外资消费大牌都要甩卖呢?这张截图上写着,外资消费品牌集中抛售,现在至少有几十个外资大牌正在寻求出手中国业务,看都看不过来,以前不敢想的品牌,现在全都可以商量。出售中或刚刚完成的有: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业务,CostaCoffee中国,必胜客中国,迪卡侬中国区部分股权,宜家购物中心业务,星巴克中国,汉堡王中国区业务。

的确,新闻正一个个证实。星巴克中国——卖了。接盘方是背景非常红的本土资本;汉堡王——也卖了。27亿卖给了中信系的CPE源峰。更戏剧的是——这些年国外品牌,一个接一个把中国业务往外甩。麦当劳、肯德基提前示范,星巴克、汉堡王紧跟脚步。就连新加坡淡马锡也准备剥离中国资产了,有消息称凯德投资正考虑将其中国资产剥离,并与同属淡马锡旗下的丰树集团进行非中国资产的合并重组。于是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中国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官方说法当然好听——“为了品牌本土化发展”。但显然,这个解释太“场面话”。真正原因很实际:外资,卷不动了。国内这一轮“价格战内卷”,堪称史诗级别。塔斯汀、华莱士鸡腿堡9块9送到家还带饮料;瑞幸、库迪 24 小时轮班、拼命扩张;宜家的新品刚上架,几天后多多同款就满天飞。你要问性价比?对不起,中国品牌直接把天花板打成地板价。你卷得过吗?关键是外资还有全球体系要维持,他们不能为了中国市场降低全球的价格体系,不能裁到员工交不起房租,不能让品牌卷到变形。

那怎么办?很简单:干脆卖给中国资本,让你们自己卷吧,我坐着收分成或者干脆不玩了。但事情还不止于“卷不动”这么简单。市场之外,也有人提出另一种声音——华尔街是不是嗅到了什么?是不是预感中国可能会发生“大事”?毕竟,华尔街的信息能力一直是一流的。他们会不会觉得接下来有某种“不可抗力”,或某个“时代级工程”要发生?他们想提前站位?提前布局?提前把品牌变成中国资产?你说阴谋论吧,也不完全像;你说是商业逻辑吧,又解释不了这些外资突然“抢着脱身”的速度。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有两点已经很明显:第一,激烈的内卷正在伤害所有人。消费者短期快乐,企业长期难受。第二,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重组。外资退出,中国资本接手,这是一个趋势。至于那些“市场之外”的猜测?也许不用急着下结论。历史最终会告诉我们,今天的这场剧烈变化,是巧合,还是信号。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