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张又侠突然捧习 泄露惊人“秘密”

中共高层权斗阴霾未散,军中震荡此起彼伏。就在外界纷纷猜测中共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军中称王”、与习近平关系生变之际,他突然在《人民日报》高调发文,二十余次提及“习近平”,满篇表忠。这一政治姿态非但未能化解疑虑,反而激起更大波澜。舆论普遍认为,这篇充满刻意捧颂的文章,是中南海内斗风暴中的又一枚信号弹——它既是辟谣的动作,更暴露了党内急欲隐瞒的“惊人秘密”。

一、从缺席到亮相:信号异常

11月12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张又侠署名文章《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文章中至少二十次提及习近平之名,甚至出现“习主席创造性提出”“坚决防止搞伪忠诚”等口号式表述。语气之热烈,措辞之密集,远超同类文章的常规尺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早在11月3日就已在《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出现,9天后再度被党媒头版刊发,显然是经过重新审定与政治考量。

11月5日,习近平在海南出席“福建舰”入列仪式时,张又侠未现身,由军委纪委书记张升民代替,引发外界猜测。四天后,11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张又侠与习近平一同出现在合影中,似乎有意“破谣”。但从合影中二人保持的“两个半人距离”来看,场面刻意而生硬,气氛并不自然。评论界普遍认为,这张“团结照”更像是一场权力秀,既是妥协的信号,也是防范的姿态,角度稍微侧转一下,看起来很像是分庭抗礼的两个“核心”。

二、政治表忠:辟谣还是表演?

有分析指出,张又侠这篇最新文章“是迄今最卖力的捧习之作”,发布时机、位置与内容的组合,透露出中共内部高度不安的气氛。一种可能是张又侠在权力重压下选择妥协,与习近平暂时和解,以防被清洗;另一种可能,则是有意借表忠辟谣,在舆论战中保留政治回旋空间。

文章中“防止做两面人”“防伪忠诚”等字眼,更是引发外界解读。熟悉中共政治语法的人都明白,这种“喊口号式表态”往往反映出对政治不忠的恐惧。讽刺的是,中共体制本身正是制造“两面人”的机制。何卫东、苗华等人年初在军纪会议上同样高调颂习,如今仕途命运未卜。历史上,林彪对毛泽东表忠至极,最终仍被定为“叛徒”。张又侠今日的极度表忠,也可能是明日被清算的伏笔。

三、舆论压力:传闻反噬与被动应对

近月来关于张又侠“军中称王”“与习决裂”的传闻,在国内外反复传播、发酵,甚至在党内高层之间半真半假地流传。海外时评人蔡慎坤认为:“张又侠连番表态、主动露面,显然是对政治传闻的被动防火动作。”

类似观点也得到时评人士姜维平的印证,《人民日报》此文的核心目的并非军事部署,而是“统一叙事、稳定军心”。文章多次提到“党中央”和“习主席”,但刻意避谈“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等政治高压词汇,也未使用“领悟”“坚决做到”等常规表述。这种“避而不提”,恰恰暴露出张、习之间的微妙裂痕。换言之,这篇文章既是对外界舆论的回击,也是内部矛盾的写照。中共内部深知“忠诚叙事”必须持续强化,否则军中风向将难以控制。

四、央视“原声事件”:宣传口的信号错乱

更引人注目的是央视近期罕见的“原声事件”。在张又侠11月9日现身广州前,央视于11月3日播出了他在军委机关宣讲“四中全会精神”的原声讲话。按惯例,除习近平外,央视对其他高层军官的报道一律使用配音或字幕转述,因而此次播报极不寻常。

但出人意料的是,11月8日央视官网悄然删除该片段,改播其他会议内容。张又侠讲话的画面被完全替换。这种“上线五日、突然下架”的操作,立即被视为高层宣传口出现混乱的信号。观察人士认为,这不是技术调整,而是权力信号的摇摆。删稿说明内部有分歧,宣传口不知该突出谁。表面团结下,权力秩序正在失衡。

五、军权再平衡:“铁三角”隐现

四中全会后,军委权力格局的微调更引发猜测。一个以张又侠为核心、张升民掌“刀把子”、刘振立控“枪杆子”的“军头铁三角”正在形成。这种格局意味着习近平对军队的直接掌控已被削弱,军权出现重新分配的迹象。

张又侠的“表忠文”看似在为中共军队“正本清源”,实则反映的是中共政治的深层焦虑。中共体制中,忠诚已非信仰,而是生存策略;表态不是信任的证明,而是防御的手段。

从11月初至今,张又侠的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中共军中政治的一面镜子:表面团结、实则防备;口头忠诚、内心戒惧。无论是《人民日报》的刻意刊发,还是央视的匆忙删稿,皆说明中共高层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权力焦虑。张又侠的文章,或许能短暂平息舆论,却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习近平时代的中共,正被忠诚与恐惧的双重机制推向更深的裂隙。

2、普京右手肿胀如尸变  健康亮红灯?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公开场合露面时,右手肿胀、血管凸起的画面再次引发外界关注。虽然克里姆林宫一口否认相关传闻,但网络上关于他“病情恶化”、甚至“提前腐烂”的猜测迅速升温。

在一次记者会上,73岁的普京被拍到右手明显肿胀,青筋暴突、表情略显僵硬。画面曝光后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成为舆论焦点。事实上,普京的手部异状已多次引发猜测。早在俄乌战争初期,他在军事会议上的手部黑斑、疑似注射痕迹,以及频繁抓桌沿、手抖等细节,就被认为是帕金森氏症或其他重病征兆。

乌克兰内政部前顾问安东·格拉申科直言:“普京的手肯定出了问题,不只是肿胀,血管也夸张地凸起来。”媒体人德米特罗·戈登则称,那是“压力与疾病交织的结果”。这些言论迅速在社交媒体扩散,网友热议普京或患帕金森氏症、癌症等疾病。

与此同时,一张普京与一名穿高跟鞋女性并站的照片,也在网络引发热议。照片中两人几乎等高,这在严格控制形象的克里姆林宫公关中极为罕见。俄网民讽刺称:“沙皇不只在缩小,连手都快在腐烂。”还有人调侃:“这张照可能让公关团队有人丢饭碗。”

这并非普京首次因健康状况引发猜测。今年93北京阅兵中,他与习近平非正式谈话时,被麦克风捕捉到讨论“通过器官移植与生物科技实现长生”的片段,再次凸显他对健康与衰老的焦虑。

无论真相如何,普京的身体早已不只是个人隐私,而是俄罗斯权力稳定的象征。当“铁腕”形象出现裂痕,外界的不安与内部的猜疑,或许才是克里姆林宫最难掩盖的隐痛。

3、中共又推新规 谁还会上当?

在经济持续低迷、外资撤离的背景下,中共11月10日再度祭出“民间投资救命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甚至商业航天等原属国企垄断领域。然而,多位经济学者指出,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的财政急救行为,中共仍未打破体制垄断,民企早已心寒。

文件提出13项措施,允许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与技术攻关项目,持股比例可超10%。但分析指出,这些行业政治风险极高、回报低下,项目收益和退出机制仍被中共牢控,所谓“开放”只是让民间为国企项目埋单。中国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如今投资增速首次转负,外资第三季度对华直接投资暴跌九成,中共才急于向民企“伸手”。但这场“放权”更像权宜之计,“靠民间投资救命”注定徒劳。

北京声称将清理“准入限制”,给予民企融资、上市“绿色通道”。但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命脉仍被央企把控,银行、电信、石油等高利润行业拒绝开放,中共不可能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王赫直言:“要中共彻底打破垄断,不可能。”

马云的遭遇更让民企对“政策红利”彻底绝望。专家讽刺:几十年来中共一直喊支持民企,却一边打压、一边诱骗。如今企业家早已不是傻子。真正的市场活力来自制度信任与产权保障,而非文件口号。中共近年来的“反垄断”整治与调查,让企业家人人自危。在法律不独立的环境下,所谓鼓励政策随时可能翻脸。如今,民间资本惜投、市场信心崩塌,资金纷纷“躺平”避险。正如专家所言:“没有人敢在中国长期投资,大家都在准备过冬。”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