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党媒41秒上演大反转 习被“消失”
11月3日傍晚,党媒新华社相隔仅仅41秒发出了两篇通稿,清晰的透露出习近平权力内核已经疏松的残酷现状,而军报随后的组合拳,更暗示了个人崇拜在军队的终结。中南海内部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依然在上演。
中共全军就四中全会宣讲首场报告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两大军头张又侠和张升民同时露面并发表了讲话,中共喉舌新华社当天傍晚6点32分40秒发出了一篇关于军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稿,文章的主角是当今军中权力最大的掌舵人----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这篇稿子里,外界看到习近平的身影,是那句标志性的拥护“两个确立”还在。然而仅仅41秒之后,新华社又发出了第二篇通稿,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还是那场会议、还是那位记者、主角还是张又侠,但稿子里关于两个确立、关于习近平个人权威的所有表述都消失了。紧接着,代表军方声音的解放军报上演了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政治操作,也彻底暴露了军队的真正态度。
这短短41秒钟的变故,以及军报后续的奇特动作到底意味着什么?仔细梳理一下,党媒第一篇通稿,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张又侠的讲话,要求官兵要坚定自觉拥护“两个确立”,是熟悉中共官场体系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上半句,必然跟着一个下半句----那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的决策部署上来,可是在这篇通稿里,这个最重要的下半句居然不翼而飞了,这种关键句式的变化绝不是无心之过。如果说张又侠的表态还需要对比历史才能完全看懂,那么刚刚升任军委副主席的张升民的讲话,就几乎是把刀子直接亮出来了,张升民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注意这个用词,领悟而不是拥护,这一字之差可谓是天壤之别,拥护是行动、是站队、是政治表态,而领悟是我知道了你的意思,至于我同不同意那是另外一回事。而张升民在讲话的最后说,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而习主席被干干净净地摘了出去。这还没完,仅仅41秒后,第二篇通稿呼啸而至,在这篇由同一个记者撰写的稿件里,张又侠的讲话内容被彻底替换,“两个确立”连同它背后那个人的影子被删除的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要加强党委领导,坚持集约高效、深化改革创新。”
海外时评人士分析指出,这短短41秒的文本变迁,一个惊心动魄也更符合逻辑的场景浮现在我们眼前,有没有可能张又侠在现场的讲话中,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提过那句“拥护两个确立”,而新华社作为蔡奇掌管的中央宣传部的喉舌,出于过去几年形成的政治惯性,或者说是接到了上级的明确指令,必须在报道高层活动时把这句政治口号作为标配塞进去,强行给军方的表态打上效忠习的烙印。分析进一步推测说,坐镇军委的张又侠阵营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篇报道,第一时间找到了新华社或者中宣部,要求很明确,这篇报道不符合事实,必须立刻发布一篇准确反映领导讲话原文的稿件。接下来,最诡异也是最能体现官场权斗艺术的一幕发生了,新华社并没有撤下前一篇被加料的通稿,而是又发出了一篇内容截然不同的第二篇通稿。为了掩盖这个巨大的矛盾,还给这两篇稿子取了两个看起来略有不同的标题,第一篇的标题叫全军学习贯彻报告会举行,张又侠张升民会见宣讲团成员。第二篇的标题则叫中央宣讲团在军委机关宣讲,单独突出了张又侠宣讲本身,通过制造这一假象,来模糊焦点,让外界误以为第一篇是对整个活动的综合报道,而第二篇只是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详细报道,这样两篇稿件内容上的巨大冲突似乎就可以被合理化了。然而,这种欲盖弥彰的操作恰恰证明了当时的局面已经何等失控,宣传系统在蔡奇的掌控下,不愿意或不敢撤下那篇带有“两个确立”的稿件,因为撤稿就等于是公开承认自己揣摩上意失败甚至是向军方低头认错,而军方则态度强硬,绝不接受这篇被篡改的报道。在双方都互不相让的背景下,就诞生了史无前例的一幕,更暴露出当今中共最高层军权和宣传权之间深刻的裂痕与直接的对抗。
就在11月3日当天新华社的两篇稿子出来后不久,解放军报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就把这两篇通稿原封不动的全都转载了,到了11月4日早上,军报在当天最为重要的报纸上单独刊发了一篇关于这次宣讲会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和新华社让习近平消失的第二篇通稿一字不差。军报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这是军队在告诉全军官兵乃至全国人民,昨天那两篇稿子大家可能看糊涂了,现在告诉大家标准答案,这一篇才是军队的官方立场和集体意志。
2、地方选举共和党惨败 川普火速回应
美国总统川普高调推进的第二个总统任期,11月5日在国内遭遇首波重要挫折。昨天,民主党人在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州长选举以及全美最大城市纽约市长选举中大获全胜。加利福尼亚州同天也无视川普的反对,以公民投票顺利通过了允许民选代表重划选区的第50条提议。再加上朝野两党始终无法就预算案达成共识,美国政府停摆也创下时间最长的记录。而11月5日也是川普再次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一周年。
昨天的投票结果之所以让川普在庆祝胜选之日颇为尴尬,首先是因为这是他1月20日重返白宫以来首次面对的重要投票活动。不仅因为这些投票背后的朝野争夺,更因为这项选举结果对川普施政理念及政治运作的某种挑战。投票活动参与率之高显示出选民对这次选举的高度关注,更使得选举结果多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首先,34岁的民主党新星祖赫兰·马姆达尼是纽约这座美国最大城市的首位穆斯林市长。他因极为鲜明的左翼主张而被川普描绘成是“共产党人”。从川普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手中夺回弗吉尼亚州州长席位的前联邦众议员斯潘伯格则是该州首位女性州长。在新泽西州击败川普支持的候选人的民主党候选人、前海军飞行员雪瑞尔也是一位女性。这三名在日前的选举中胜出的民主党候选人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的竞选主题都聚焦经济议题,尤其是生活成本上涨。虽然无论是弗吉尼亚州还是新泽西州,抑或是纽约市,对于川普来说都是艰困选区。纽约长期被看作是民主党大本营,而无论在弗吉尼亚还是在新泽西,川普两次总统选举都未能在这里占得优势。但这些民主党候选人主打经济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川普上任近10个月来高调推进的政策的民心所向。
在地方领导人选举之外,加利福尼亚州4日的公民投票结果,对于川普来说也不是好消息。加州关于允许民主党民选代表重新划分选区的“第50条提议”,关系着川普为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布局。共和党人不久前,刚刚在德克萨斯州做了同样的选择,但对德州而言,这样的选择,将有利于共和党在一年后的中期选举中保持优势。
选举结果陆续出炉后,川普随即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民调机构表示:川普没有参选,以及政府停摆,是共和党今晚输掉选举的两个原因。”当曼达尼宣布当选纽约市长,发表胜选演说之际,川普则在社群上写下:“这场战役才正要开始!”11月5日一早,川普与共和党参议员共进早餐,并公开发表谈话表示,民主党4日取得选举胜利,不利于共和党。川普说,民主党胜选不利于任何人。美国联邦政府关门11月5日迈入第36天,打破联邦政府关门最长纪录。川普表示,联邦政府关门是共和党败选的主因之一,并指出是民主党造成的政府关门,但他们却没有应得的责难;川普也认为,民主党短期内不会采取行动让政府开门。川普也在谈话中再次呼吁共和党是时候终结冗长辩论的国会程序。
虽然4日的几项地方投票,令自去年11月大选的失败而一蹶不振的民主党,重新振奋,但专家也认为,这些选举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意的走向,但也应该避免以偏概全,毕竟这些地区都是民主党享有相对优势的选区。有媒体分析指出,前总统奥巴马积极参与新泽西州、维吉尼亚州和纽约市选战,因为这些地方原本就是民主党的票仓,稳赚不赔。川普就任不到一年,要说地方选举是对他施政打成绩,恐怕言之过早,他自己也清楚,所以一方面支持共和党候选人,一面对选情保持距离。真正的决战在2026年期中选举——众院全数、参院三分之一席次改选,将决定川普能否将“美国优先”从行政意志转为立法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