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不装了!王沪宁公开羞辱习   

中共政局风云诡谲,习近平近期标配动作接连取消,贺信消失、军方疏远,权力退潮迹象愈发明显。在党媒最新对习近平新疆行的报道中,观察人士又发现了一个重大信号,王沪宁的肢体语言出现异常,似乎是在公开羞辱习近平。有分析指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习近平早就已经丧权了,现在就是一个演员,所以王沪宁对习压根就已经不放在眼中。

习近平以往在重大活动中常有的“标配动作”近期被停止,例如亲自出席重要会议或向大会发送贺信以彰显存在感,然而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生态圈大会和第12届香山论坛上,习近平均未发送贺信,也未亲自出席。在世界生态圈大会上,由政治局常委、第一副总理丁薛祥发表主旨演讲,仅提及一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未见贺信。在香山论坛上,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主持并致辞,同样未见习近平的贺信。往届香山论坛均有习近平贺信,凸显其对军方事务的掌控。这一现象被解读为习近平影响力下降的信号,特别是在军方事务上,他与军方的联系似乎在疏远。海外时评人士陈破空分析指出,从中共党务、政务和军务方面可以看出权力分配的迹象,如蔡奇作为政治局常委兼中办主任,掌控意识形态和宣传;李强和丁薛祥分别在国际场合和国内活动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丁被认为是潜在接班人;张又侠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习近平的“军委主席负责制”口号逐渐淡化,这些趋势都显示出习近平正在逐渐的淡出一线。

9月24日,正在新疆的习近平出席了一系列公开活动,官媒也刊发了大量的相关报道,而在官媒发布的多张照片中。外界注意到一个细节,9月24日,正在新疆的习近平出席了一系列公开活动,官媒也刊发了大量的相关报道,而在官媒发布的多张照片中,外界注意到了异常,在参观新疆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时, 一向被视为习近平心腹的王沪宁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现象,一张照片显示习正面对着一帮随从在发表训话,这原本是营造党魁形象的固定的套路,和他到居民家中去要接一接锅盖是一回事, 但王沪宁现场居然非常罕见的双手向后背着手听习讲话,其他所有人在面对习近平讲话的时候都是双手要么是交叠、要么双手垂立毕恭毕敬的站立,只有王沪宁独自形成极大的反差。

海外时评人士唐靖远分析指出,要知道中共的官场文化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叫做背手文化,如果一个下级在自己上级面前公然向后背着手,那就会被视为是公开的一种藐视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战,任何官场的老油条都不可能在习近平的面前、在央视的镜头面前这么做。而且王沪宁这个动作绝非是偶然的习惯性向后背手被拍下来。另外一张官媒图片中,王沪宁站正对着习近平,当习近平继续挥手训话是,王沪宁依然是向后背着手、以一种研究性的目光看着习近平,在官场上这可是标准的犯大忌。还有一张图片显示在另外一个场馆,王沪宁依然是在后背着手听习讲话。而且对比一下,王沪宁以前陪同习去视察去参观,肢体动作都是规规矩矩。这让人联想到,早在今年五月左右就有爆料说随着习近平权力逐渐丧失,王沪宁已经跳船倒戈,开始帮助汪洋和胡春华等人在做事情了。上述一系列官方的照片,可以说就是王沪宁在公然藐视习近平的一个证据。王沪宁为什么这么做?唐靖远认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习近平早就已经丧权了,现在就是一个演员,所以王沪宁对习压根就已经不放在眼中。外界如果只听党媒公开的宣传,得出的结论就很简单:那就习近平依然大权在握,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官场、官媒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这些蛛丝马迹,或许才是真相。

2、如今的大上海,一片萧条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繁华光环正在褪色。从街头巷尾的冷清,到企业裁员潮的蔓延,这座曾经代表中国活力的城市,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经济压力。大街上成片的店铺关闭,即便在市中心的核心商圈,往日的热闹场面也难再见到。博主“老王”9月23日分享的视频中,多名上海市民出镜分享自己的所见。一名上海市民在空荡的商场内拍摄到,不少人排成一排睡在地上。另一段在南京西路拍摄的视频则显示,一些人露宿街头。豫园城隍庙,这个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地标,也在经历冷清。市民宋先生实地探访后表示,如今人流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约三分之二,“昔日人挤人的场景已经不见,午餐高峰期整条街几乎没有顾客进店”。宋先生说,有人流的地方,消费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专门打卡、拍照的。另一名市民出镜表示,人气直接消弱了99%。两年前在上海长乐路的街边观察到,不少人在吃店前吃东西喝啤酒。现在在相同的地点却看不到人。如今什么都没了。

一名市民说,上海很多行业面临困境。钱难挣,当大家都没有钱赚的时候,消费自然就开始下降。老板们赚不到钱,街边店铺成片地倒闭,就连市中心的顶流商圈,消费崩溃也历历在目。有市民表示,上海的餐饮业与全国的形势一致,连开了5年的老牌上海本帮菜馆都没能挺过去。曾经排队的网红店如今玻璃上也贴着“旺铺转让”。一名开服装店的女店主表示,昨天店里没开张,今天同样没开张。她后悔已经把明年的房租预缴了。她说,我旁边的几家店都在说考虑考虑,明年是否继续缴房租。她质疑道:“今年九月份的产业都惨成这个样子了吗?”

经济学者王德培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讲话中表示,“中国街道的时代结束了。”他说,全国最大城市上海,南京路是一条最豪华的街道。最近南京路街面上的许多有特色的商店,很有品牌知名度的店家,都在一家家关门。他说,消费模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再加上大型购物园区越建越多,传统街道经济的衰落几乎不可避免。“南京路不死才怪。”

除了零售与餐饮业,上海的国有企业也传出压力讯号。近日,多家自媒体、网友论坛爆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突然启动所谓“人员结构优化方案”,首批涉及约2000名员工,以50岁以上老员工为主要对象。据多位博主爆料,上海建工准备年底前大裁员,从现有的1.4万人砍到8000人以内。据说是分批裁员,有些项目一结束员工就被裁了。有些员工回家待岗,每个月只给发最低工资2690元。新冠疫情以来,上海浦东机场客流量大减,整个机场冷清状态多次被曝光。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些博主表示,浦东机场巨额亏损,传出计划裁掉8000人的消息。虽然这一消息尚未有正式公告,但舆论关注度极高。有网友感叹:连机场都这样大规模裁员了,别的行业就更不乐观了。不过以后这都将是常态。

3、央视新版“亩产万斤” 网友嘲讽

近日,中共央视财经节目吹嘘吉林省“50亩水稻年产75万斤”,被网民嘲讽“亩产万斤2.0版”。

9月22日,中共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报道吉林省舒兰市“大米丰收”场景。当地一名所谓“种植大户”在稻田中受访,自称种植了50亩水稻。当记者问他“50亩水稻预计今年产量多少”时,他声称“最低75万斤”,并称“最少收入15万元”。他还说,今年当地水稻提前10天收割,提前上市能卖到“一斤六块到八块钱”的高价云云。

有网民注意到这个细节,将相关片段传到网上,嘲讽央视“又在放卫星”。有网友质疑,可能是这个“临时演员”太紧张,背错台词了。也有网民痛斥,也可能不是口误,就是肆意吹牛,欺负城里人不懂。还有人说,制片人知道这种节目没人看,所以胡乱编造,应付差事。舒兰市地处中国东北,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有网民估算,新华社吹嘘的“袁隆平超级水稻示范田”,2023年单季最高亩产也就是2503斤,50亩最多产出12.5万斤,这与上述央视节目吹嘘的产量相比,差了6倍之多。还有知情网民说,稻农能拿到的收购价不可能达到一斤6元。还有人说,“一斤6-8元”,“75万斤收入15万”,这笔帐怎么算都是糊涂帐,就算假设“75万斤”是“7万5”的口误,那也对不上帐。在此之前,中共党媒也曾多次报道异乎寻常的水稻或小麦产量,中国南方还一度搞出“水稻上山”运动,都被嘲讽成“新版大跃进”。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全球首航,中国大冒险
2 蔡奇封杀密令曝光
3 联大发言当天,川普一段惊人之言必名垂青史
4 太吓人!这件事北京瞒不住了
5 张柏芝四胎生父身份曝光 向太痛批:她有病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