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宣布:制裁六家参与间谍气球计划中企
2月9日,随着对中共间谍气球调查的不断深入,美国官员表示,拟将对支持中共间谍气球活动的有关实体采取行动,仅仅一天后,2月10日,美国就宣布对六家参与中共气球监控计划的中国公司进行制裁。
据报道,10日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的6家中国公司分别是:北京南江空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东莞凌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鹰门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美国商务部旗下负责出口管制的工业和安全局表示,这些中国实体被列入名单是因为它们支持中共军方的航空航天项目,包括飞艇、气球以及相关材料和部件,美国公司被禁止向这6家中国公司供货,除非获得特别豁免。
美方2月9日表示,被美国军方击落的气球能够收集情报信号,是中共在全球进行军事监视计划的一部分。这位官员谈到回收的气球部件时说:“它上面有多个天线,包括一个可能能够收集和地理定位通信的阵列。它配备了足够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产生操作多个主动情报收集传感器所需的电力。”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高空气球的设备显然是用于情报监视,与气象气球上的设备不一致。”2月10日下午,美国军机在阿拉斯加领空高空击落了一个物体,大约有一辆汽车那么大。但官方没有透露是否是气球。
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9日表示,除对参与气球监控计划的中国实体采取行动外,美国还将着眼于更广泛的努力,以解决北京“对我们的国家安全以及对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构成威胁的监视活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援引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艾米丽‧本森分析,新成立的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可能会要求白宫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减缓中共推进其计划。现在这可能是一个关键时刻,让美国人真正开始意识到中共议题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他们应该关注的政策领域。本森预测,国会议员将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并采取更强硬的对华立场,而这反过来又会给白宫带来压力,使其推行更强硬的政策。
2、中共即将实施新法:军队“老官兵”退役延迟
中共的《预备役人员法》去年底由中共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后,将在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原有的《预备役军官法》将同时废止。根据最新法规,中共军队预备役的服役年龄限制上调,此举释放出的信号引发外界关注。
自由亚洲报道,新的《预备役人员法》在“预备役军官”的退役年龄方面,与中共现行的《预备役军官法》相比,有所上调,退役年龄将延后。根据最新规定,预备役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校官的最高退役年龄都是60周岁,专业技术尉官和指挥管理尉官的最高服役年龄则分别是50和45周岁。新法将对台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丁树范认为: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的话,当然不可避免会有影响,因为中共现在等于建立一个国家动员体系。如果将来习近平真的要打台湾,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够把整个国家动员体系建立得更完整的话,这对台湾是不利的。
此外,中共新法在士兵的最高服役年龄方面,与此前的法规相比也有所差异。之前实施多年的《兵役法》,预备役士兵的服役年龄为18至35周岁,“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延长”。而新法明确规定,预备役各级军士的最高服役年龄是55岁及45周岁,预备役兵则是30周岁。此外,这一法规也规定预备役人员需年满18周岁。台湾资深军事评论员亓乐义分析,新法为士官设置较高除役年龄的做法,与当代军队中负责操作重要装备的士官作用有关:“因为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武器装备都很先进。士官往往是所有重要装备的执行者,他们是真正的主力。”中共设置了士官较高的退役年龄,与当代军队一线战斗人员重要性相对下降,以及军队士官化的趋势有关,军队中的专业士官受过长时期训练,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未来战争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共《预备役人员法》即将实施的消息,正引起舆论热议。有推特网友表示:“现在都如此咄咄逼人,等CCP中共准备几年岂不是更嚣张,文明社会该警惕了。”
3、工厂没订单工人没工作 墙内网络一片哀鸣
农历春节一过,中共官媒就开炒“各地抢工人大战”,营造“经济复苏”的舆论,但是,现如今墙内网上却是哀鸿遍野,各地老板和打工者一起诉苦,就连经济最发达的广东和江浙也不例外。
综合报道,早在2022年,当时网上就曾流行一句名言:“今年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果不其然,中国农历春节刚过,网上各地企业老板和打工人的诉苦视频就捲土重来,而且比去年更为密集,涉及范围更广。
尽管中共网信办此前已下令禁止“卖惨”,但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网民拍视频“哭穷”似乎已成常态。这些视频显示,江浙一带服装厂大量倒闭,还能支撑的厂子也因为缺乏订单,纷纷放假、裁员、削减工资。因为待遇下降,一些大厂的员工纷纷罢工抗议。另外,因为外企生产缐外移,中国一些代工厂纷纷减员。传日前郑州富士康刚刚发过工资,就有数以万计的员工因为薪酬降低,纷纷扔掉工作服离场。
另有一段视频显示,南京一家有六年历史的机械加工厂老板无奈的表示,现在一张新订单没有,发不起工资,交不起房租,正准备变卖设备收手不干了。他还说,“我们园区一共16家机械加工厂,几乎都是这种状态”。还有一段视频拍摄的是空无一人的大型纺织厂的车间。爆料者称,苏州黎里工业园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仅吴江区300多家纺织厂面临关闭。
因为实体工厂普遍不景气,年后返回大城市的打工人找工作非常困难,纷纷失业。就连深圳等地也不例外。有在苏州的打工人拍视频透露,当地因为工厂没订单,所需工人数量大减,薪资大降,一个厂子招200人,去500人应聘,有很多人还在来苏州的路上,工厂就通知人已招满。还有几段视频反映了打工人找工作的困难。视频中,有人在西安找不到工作,转战深圳。而深圳街头也满是找工作的年轻人,许多人只能被迫到工厂应聘低薪工作暂渡难关。
4、取消清零后 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为何依然很少?
中共当局实施近三年的入境集中隔离等国际客运航班管控措施正式取消后,国际客运航班数量至今迟迟未全面恢复。目前,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量仅为疫情前的10%左右。
据陆媒9日报道,自今年1月初以来,中共当局已取消了入境隔离政策,航空公司也得以不受限制地进出中国。然而,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数几乎没有增加。报道援引德国方面的消息称,自北京入境防疫规定结束后,德中之间的国际航班数量几乎没有增加。例如,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国家航线中,每周仍只有5趟往返法兰克福的航班,而在海南航空公司仅有1个班次。而在疫情之前,汉莎集团旗下的汉莎、瑞士和奥地利航空每周有超过80趟往返中国的航班。
陆媒《界面新闻》从东航、春秋航空等航司了解到,国际航线的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背后有市场需求、运力安排、航班时刻、航权申请、境外保障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春秋航空表示,从恢复程度来看,截至目前,国际及地区航班量仅为疫情前的10%左右。
航班数据服务公司飞常准(Variflight.com)数据也表明,2月份以来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每天的执飞量在350~400架次左右,而2019年日均水平为2,700架次,现在的执飞量不到疫情前的15%。在班期方面,亚洲内即亚太区域航线恢复速度较快,尤其是东南亚航线。但中国与美洲主要国家、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直飞航班频次仍比较低,大多为每周1班,多的也不超过每周5班。而在疫情前,一天多班往返很常见。例如,2019年国航每天有3趟从北京出发前往伦敦的航班,达美航空疫情前在中国运营的航班则多达每天6个。
过去三年,由于五个一政策的限制,国际航班大范围停摆,出现不少“天价机票”。据携程统计数据,疫情高峰期的2020年—2021年,中国飞往美国的经济舱均价达到11,186元,而2019年经济舱均价只需5,029元,涨幅高达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