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时光故事》第124期 20220507)

  86封情书,55年等待——厦门袁迪宝和法国李丹妮自1955年杭州一别后,在半个世纪之后的2010年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为轰动中国的跨国旷世之恋。这个比小说、电影情节都更曲折绮丽的爱情故事,曾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但两位老人不愿反复揭开尘封岁月,因此故事中的大量细节、隐情一直不为外人知。

  2010年9月26日,82岁的袁迪宝在厦门迎娶了83岁的法国新娘李丹妮。他俩不是黄昏恋,从1953年9月开始,李丹妮袁迪宝相识于师生情分,相知相恋于风华正茂的年华。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最美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

  他叫袁迪宝,厦门鼓浪屿人,她叫李丹妮,法国人。上世纪50年代初,丹妮在浙江医学院担任了俄语教师,遇上了她的学生,也是她一生的至爱———袁迪宝。

  李丹妮的父亲李树化,是祖籍广东梅县的泰国华侨。童蒙时期,李树化就返回中国接受教育,在梅州中学读书期间,与同校学习的林风眠先生结为好友。辛亥革命之后,林风眠组织了一百三十位梅州青年出去看世界,李树化随同乡结伴远渡重洋,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里昂国立音乐学院留学。1926年,李树化娶了一位法国女子为妻,同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与林风眠共事。1927年5月24日,李树化的独女在北京出生,她就是丹妮。后来,李树化随林风眠到杭州西湖艺专音乐系任教。正是这个时候。丹妮随父亲来到杭州。

  1950年,丹妮毕业于浙大中文系,精通法、英、俄、中文的她,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中法混血的李丹妮那时26岁,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和聪慧浪漫的气质,是众多学生的女神老师。

      1953年9月,浙江医学院迎来一批新生,袁迪宝就是其中之一。当时,25岁的袁迪宝寒窗苦读数年,满怀热情地投奔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喜欢外文,选修了俄语。就在第一堂俄语课上,他遇见了中法混血老师李丹妮。

  袁迪宝记得李丹妮第一次给自己上俄语课时的情形:“她穿着连衣裙,像天仙一样从教室门口飘进来,每走一步,我们这些‘土包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在学校里,也许是因为几乎每次俄文成绩都拿满分,袁迪宝引起了俄文老师李丹妮的注意。年轻时候的袁迪宝,浓眉大眼,英俊潇洒。在班上,袁迪宝算是年龄最大的学生了,刻苦的袁迪宝成为了俄语课代表,年龄相仿的他,和老师李丹妮,开始了亦师亦友的生活。

  因为袁迪宝对外文非常感兴趣,当时学校没有英文课,李丹妮就让袁迪宝周末到家来补习英语。那时丹妮和父母同住,袁迪宝是福建上杭人,与丹妮的父亲都是客家人,去家里补习时,他会与丹妮父亲用客家话亲切聊天,袁迪宝深受丹妮一家人的喜欢。

   他们有很多相同的爱好,有聊不完的话题。时间久了,心里便有了朦胧的好感。有一次他们去灵隐寺爬山,袁迪宝先唱了首歌,丹妮回了他一首俄语歌。歌词是‘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没法讲出来。这对男才女貌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相恋了。

  因为袁迪宝的努力和聪明,李丹妮不时会买些书籍或生活用品相赠。

  李丹妮最爱杭州的西湖。天气晴好的日子,她就会带上糖果点心,相约袁迪宝漫步西湖。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这些如诗的名字,似画的风景,成为了他们日后最美好的回忆。

      两年的快乐时间匆匆而过。李丹妮慢慢发觉袁迪宝明朗的面容上有一丝愁云。1955年8月初,因为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他们所在的浙江医学院卫生系要并入成都华西医学院。袁迪宝需要去成都继续学业,也意味着他要与李丹妮分别。临走前袁迪宝终于忧郁地讲出了心事: 原来,在他进入大学前一个月,家中长姐给他包办了一桩婚姻,在家人眼中“门当户对”的妻子,他并不熟知,何谈爱情。但是既然嫁给自己,就不能对不起她,横亘在旧式婚姻的牵绊和自由感情之中,袁迪宝很煎熬。

  对深陷爱情的丹妮这真是晴天霹雳,纯洁如她深知自己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正如55年后丹妮回忆说“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我跟他讲,我们从今天起就分手,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各走各的路。他很沉默,一句话也没讲。我想他也认为是对的,所以才没有反应。”

  袁迪宝去了成都,而丹妮决定回法国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1956年4月,丹妮随父母去了法国。他们说好要像兄妹一样保持书信联系。想念对方时,就看天空中的那颗金星,它叫启明星,每天傍晚太阳落山、天快黑的时候,西南方就会最先出现这颗很亮的星。此后,他们依然保持着通信联系,一封封书信成为彼此心灵的慰藉。

  

  

  

 

  分别,成为刻在心底的名字

  学业结束回到厦门的袁迪宝,与妻子黄秀雪相敬如宾,所赚的工资除了零花钱都上交给妻子支配,李丹妮留给了他美好的回忆,而好好生活,不辜负身边人,才是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之后,袁迪宝和妻子先后生下3个儿子。他还把一家5口的照片寄给法国的李丹妮。像跟许久未见的亲人报喜讯那般,让对方放心。

  李丹妮把照片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半天,跟她讲:“你放心,袁迪宝现在生活很幸福。”从那一刻起,丹妮的心就平静了下来了。

  知道袁迪宝养孩子不容易,李丹妮买了奶粉、玩具寄到中国,多年后她还数着孩子们的岁数,她一直惦念着那个她爱的男人和他的一家。

  初到法国时,丹妮的生活非常难,还得靠祖母接济生活。4年后,李丹妮才获得法国籍。 那时当速记员比较赚钱,为了养活家人,李丹妮一做就是十几年。 她心里一直想着中国,那是她长大的地方。1973年,李丹妮在里昂大学任中文助教,之后53岁的她获得巴黎第七大学汉学博士,并成为里昂第三大学终身副教授。丹妮一直在推动着中法文化的交流,退休后还担任了中法协会秘书长。

  事业上一直顺利的李丹妮,却一直单身未嫁,因为她心里住着一个人,袁迪宝就是刻在她心底的名字,她不会去打扰他,只是默默珍藏着。

  对于李丹妮在法国的情况,袁迪宝是不知情的。因为中国社会动荡,两人的书信往来断了。李丹妮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在1965年。

  1994年,袁迪宝的妻子患了牙龈癌。妻子病逝后,袁迪宝拒绝了与儿子同住的请求,一个人独居了10年后才搬去跟三儿子同住。

  那10年,他说自己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人到暮年,没有比失去相伴一生的伴侣更伤心的了,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半生守望,一世情缘

  2010年春节,袁迪宝姐姐的儿子来拜年,看到老人寂寥颓唐的样子很难过,聊天中无意中提起袁迪宝与李丹妮的那段过往。第一次听说此事的三儿媳欧阳鹭英不禁为两位老人这份隐忍的情谊而感动。

  欧阳问公公:“你为什么没有再和她写过信啊?”他说:“80多岁了,不知道还在不在,而且之前寄的信都被退回来了。”

  欧阳劝他再试试写封信问候下吧。袁迪宝没有回答,就上楼去睡觉了。但那夜,他的房间整晚都亮着灯。

  在欧阳查到法国人一般不轻易换地址后,她再次鼓励公公试着按照旧地址写信到法国里昂。于是,袁迪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中英文写了5封信,如果丹妮收不到,邻居或者亲戚收到也有希望转给她。

  10天后,在法国的丹妮收到了信,看见这些熟悉的字体,一时间各种情绪涌上丹妮心头。她站在院落里,有惊喜,有紧张,有感怀。

  随后,丹妮回复了这封信,写下自己的近况:“这些年一直一个人过,如今中午去修道院用饭,下午便不再出门。等有天生活不能自理,我会选择到修道院终老。”

  收到丹妮回信的时候,袁迪宝激动不已,但得知丹妮一生未婚,甚至要在修道院终老,让他心痛不已。

  三儿子和儿媳见此状,鼓励公公把丹妮接到厦门一起生活,“妈已经走了,你还要错过丹妮老师吗?”

  于是,儿媳欧阳去法国将丹妮接到厦门。飞机落地那天,袁迪宝手捧55朵玫瑰花在机场外等待。

最后的时光:两人每日握手亲吻

  2010年9月18日,李丹妮从法国里昂飞抵厦门。这是她离开中国55年以后第一次回来。在机场上迎接她的,是袁迪宝和他的儿孙们。

  袁迪宝手里抱着55朵玫瑰花。这是他的孙子在那天早上给他买的。时隔55年,李丹妮和袁迪宝终于重逢,两人相拥而泣。丹妮说:“你没变,精神头都在。”袁迪宝回答:“你也没变,甚至更美了。”

  82岁的袁迪宝已经不再是个英俊的男生了。他的黑眼睛也已经昏黄混浊,脸上长出了老年斑,头发也稀落了,背有点驼,步子自然也不矫健。他张望远处的时候一定需要眯缝起双眼,看久了,还会流泪。就在他的泪光里,眯缝着的目光里,83岁李丹妮依然像年轻时那么美。

  2010年9月26日,两位老人举办了婚礼,这对新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丹妮终于在83岁时穿上了婚纱,嫁给了自己最爱的人。

 

  他们的婚后生活满是甜蜜,正因为都已白发苍苍,所以更珍惜这份难得的情意。

  袁迪宝因为听力下降,每句话都需要丹妮贴近他耳朵说才能听清些。丹妮因为有青光眼看不太清路,走路要和袁迪宝一直手牵手,他们就这样以“我是你的耳朵,你是我的眼睛”互相依偎扶持着。

  因为听力不好,袁迪宝说话声音要很大自己才能听到,那些对丹妮的甜言蜜语经袁迪宝的大嗓门,听得周围人都甜化了。当丹妮问:“你亲我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甜蜜?” 迪宝大笑着答:“那比甜蜜还甜蜜,简直是忘乎所以。”然后两人笑作一团,手还紧紧牵着。

  他们还常常唱起当年最爱的那首歌:“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

  日子就这样甜蜜而饱满地走过。2017年10月,与丹妮相伴7年,90岁的袁迪宝幸福无悔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一年后,失去心爱人的丹妮也离世,享年92岁,孩子们将李丹妮的骨灰一半与袁迪宝合葬留在中国,另一半日后由法国的亲属接回去,和她父母葬在一起。

   曾经你侬我侬,也曾劳燕分飞。从西子湖畔的相遇,到鼓浪屿边的牵手,这中间是万里之遥55年的相思,这是一个美丽女人的爱情,希望这个故事会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信念。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