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万维读报》 20210306-2)

1、明杠汪洋 暗批习近平 李克强今年两会又没忍住

  中共“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政协主席汪洋4日的工作报告涉及港澳部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措辞全部消失,被认为是中共当局港台政策出现重大变化,然而,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二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与汪洋的说法直接“掐架”,凸显中共高层在香港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另外,李克强在报告中更有意无意的讽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大搞“运动式脱贫”,官媒更在事后的文字报道中“擅自”修改了李克强说的这句话,正可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指出,汪洋的工作报告中仅仅出现“爱国者治港”,指的就是拥护中共的人治港。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排除了泛民主派人士当选特首的可能性,中央从候选人资格方面就封杀了这些不对他胃口的人。而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仍然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提所谓的“爱国者治港”。这是非常有趣的,中共政协报告与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调各说各话,这凸显中共高层在香港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

  除此之外,中共总理李克强5日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出现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不一致的言论,李克强在谈到有关农村脱贫问题时称,“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脱贫’。”但是,当记者翻查中共官媒的文字报道,官媒竟把李克强说的这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脱贫”改成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但是央视视频文件仍然没有改,要知道,李克强这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与外界一直批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又在搞“运动式脱贫”作秀的观点意外的一致。还有报道称,这是李克强当时读错了字,但与经常出现“口误”的习近平相比,李克强很少出错,因此,有分析称如此重大的场合,李克强是有意把“返贫”读成“脱贫”?

      BBC曾分析指出,习近平一再高调宣称创造“人间奇迹”的脱贫,只不过是为其在中共二十大树立绝对的个人权威做铺垫。时评人士邓聿文认为,“全部脱贫”无论对中共还是习近平个人言,远非像“脱贫”二字表面呈现的那样简单,它的背后,是习的"功劳"。对习而言,要坐稳位置,就必须建立事功。他选择了两个突破口,一是反腐,二是脱贫。贫困乃中国数千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有这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再用两个八年将中国带领复兴,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乖乖服从他的领导。不过,李克强这次借一字之差或许有意向外界释放了中南海并不同调的信号。

2、中南海大搞疫苗外交 中国人却亏大了

  在全世界经历了长达1年有余的新冠病毒的重创后,中共准备以另一副面孔再次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试图在扩大中共政治影响力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这个以新冠病毒疫苗为“外交武器”的行动计划正在悄无声息地从欧洲小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入手,在中共赚得盆满钵满之际,中国国内的民众亏大了。

  《法国世界报》3月5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疫苗正在成为中共的外交武器》为题,揭示中共正在通过达成更多的双边协议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以低价出售新冠疫苗来展开疫苗外交,一些欧洲小国政府正在向中共购买新冠疫苗。而在发展中国家,去年12月6日,印度尼西亚的一架波音飞机载著中国科兴公司生产的120万针剂的新冠疫苗从中国返回了雅加达。这一事件如此重大,以致于印尼总统在电视上高调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然而,奇怪的是,《世界报》指,“中共的新闻联播不仅当天没有报道,以后的几天也没有报道,英文的《中国日报》两天后也只是发表了一个只有5行字的短讯,还是刊登在不仔细找就看不到的第15页。”同样的事情随后几天又发生了,去年12月9日,阿联酋批准了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但中共官方又是对此无声无息,相对于今年年初中共还在为向发达国家出口口罩和呼吸机而大肆宣传,中共这次的悄无声息却令人费解。

  分析指出,原来中共一直在夹著尾巴搞外交。据路透社的报道,早在今年4月,中共当代国际关係研究所在它的一份报告中就承认,“中共在口罩外交上的宣传是负效果的”,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共在世界上的形象从来没有这样糟糕过。中共疫苗外交低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中国持续出现确诊病例的情况下,中共不希望中国人民看到疫苗优先出口到其它国家而非以本国国民为优先接种的对象。

  而且从疫苗价格上,蒙在鼓里的中国人民也被亏待了,在巴西,去年10月,据说中国疫苗的价格是2美元,仅为中国国内价格的二十分之一。可以想象,中国出口的疫苗是受到政府大量补贴的。《世界报》强调:中共期待的回报嘛,应该是外交回报了”。去年8月,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前脚刚宣布中共的疫苗对非洲国家“优先”,后脚立即就重申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3、澳洲战狼一句“败类”出卖了中共

       中共驻澳公使王晰宁再出“战狼”言论,近日把批评中国的澳大利亚人称为“败类”,还称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真难,不料,王晰宁的讲话遭到包括华裔在内的澳大利亚各界人士的驳斥和批评。 澳大利亚的中国问题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王晰宁混淆了中国和“中共”,现如今,在澳大利亚现在做中共的朋友的确有点难。

       《美国之音》报道,王晰宁近日在一个正式场合发表了题为“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真难”的讲话,称那些批评中共的澳大利亚人是“败类”。此后,中共驻澳大使馆的官方网站用中英文刊出了他的这篇讲话。有意思的是,在英文翻译版中,“败类”两个字被拿掉了。不过,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忽略这个细节。

      《旁观者》周刊澳大利亚版的文章说,“做得不错,中共,但是,我很骄傲你把我视为败类。”文章说,如果批评中共就是“败类”,那么,“王先生,也请算我一个。”文章毫不留情的指出,中共总是巧妙地把自己当成“中国”或“中国人民”的代名词。“它首先错误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整体,将国家、人民和政府统一为一个整体,然后,通过模糊这三者之间的界线,将任何批评描绘为对中国的攻击。”但是,没有人侮辱中国这个国家或整个中国人民,问题在于中共,这是一个害怕世界和自己的人民的政党, 否则,它应该通过自由的民主选举来欢迎民众对它的评判和问责。

      《美国之音》还援引澳大利亚学者克里夫·汉密尔顿表示,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不难,但是,做中共的朋友的确有点困难。……现在在澳大利亚,捍卫中共行为的任何澳大利亚人都令人怀疑,在某些情况下,都令人有敌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共驻澳大利亚公使说的是真的。”汉密尔顿表示,澳大利亚是不会改变与中共的关系的,除非北京停止目前的威胁、侮辱和惩罚性的“国际流氓”做法。

4、“芯片大跃进”酿恶果  千亿骗局仅是冰山一角

     在美国限供和断供高端芯片之后,中国全国上下一窝蜂投入芯片产业,成为“大炼钢铁”在习近平新时代的翻版,然而中国芯片诈骗从武汉弘芯千亿大骗局告终后,也正式揭开了序幕,弘芯之后,或将有更多地方政府因监审机制缺失要为类似骗局买单。

  《美国之音》针对中国芯片发展概况进行调查报道,称武汉弘芯烂尾搁浅一年多后,要求全体人员提出离职申请,这场千亿芯片大骗局正式落幕。然而,武汉“弘芯”公司发起人曹山从2018年开始先后成立了珠海“逸芯”、“云芯”、湖北“天芯”与济南“泉芯”, 原来这些半导体公司与武汉弘芯都是“同一颗心”。

  报道指出,中国芯片产业诈骗才刚刚揭开序幕,目前由弘芯操盘手之一的曹山(真名鲍恩保)掌控的五大芯片企业中,以泉芯最受关注,此投资项目已被山东省列为重点工程的泉芯备受瞩目,国资已砸了超过5亿元人民币。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泉芯总投资额为590亿人民币,于2019年第一季度动工,未来计划建成12英寸12nm/7nm工艺节点的芯片製造线。令人质疑的是,泉芯发起人股东已经出资的仍只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国有企业,泉芯发起人股东、也是曹山实际控制的逸芯实际出资竟然是0,这与武汉弘芯如出一辙。

  报道指出,尽管泉芯未来尚待观察,但过去1年中,中国芯片烂尾项目层出不穷,仅仅过去在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就有6个百亿级以上的半导体规划项目停摆。 而工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中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6.65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2.28万家,同比增长195%,今年的数据增长更为迅猛,前两个月注册量已达到4350家,同比增长378%。

       报道援引悉尼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社会学副教授巴博斯的分析,中国科技产业这种一窝蜂项目上马、又纷纷烂尾停摆的现象,背后原因是政府投资和招标机制的不透明。巴博斯这样评论:“任何时候只要政府行为是在秘密进行,腐败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把这与西方国家或像台湾或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相比,在西方和亚洲的民主国家,如果政府想补贴产业,都会有一个公开招标的过程。会有代表性广泛的委员会监督支出投入。独立审计员将定期进行审计。而这些都不是在中国会发生的。”

5、苏宁和华西村荣景破灭 中国经济黑天鹅来了

  2月的最后一天,先是去年夺冠的足球俱乐部宣布解散、然后俱乐部东家公告引入国资、被迫“卖身”自救。这一天,不但成了昔日“中国第一民企”苏宁的梦魇,或也预兆了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

       稍早前几天,在大陆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惊传破产。作为A股唯一电商龙头的苏宁易购,和曾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除了都座落在江苏省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共同点:其一,都曾是民营经济的标杆;其二,都深陷债务危机;其三,都引入了国有资本,成为中共“国进民退”浪潮中新翻起的浪花或被打破的泡沫。

  政治光环逐渐褪色的华西村,早被曝光已负债累累,深陷流动性危机,“第一村”这块招牌还能不能护住华西村,近年来一直是个疑问。针对今年的挤兑潮,中共当局至今也未做任何表态,似乎对昔日捧起的这个社会主义“第一村”,见死不救。时评人士李林一分析说,华西村就像是中共发展经济的一个缩影:打着人民/集体的名义,利用贷款、土地等政策红利敛聚财富,并掌握在权贵家族手中。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就用社会主义“第一村”的金字招牌要当局为债务兜底。不过,习近平这次是否还愿意为之买单,尚待观察。

  与黯然陨落的“中国第一村”相比,“中国第一民企”闹出的动静则更具爆炸性。2月28日苏宁旗下的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随后俱乐部东家、苏宁易购正式宣告引入国资股东。分析指出,但在日益恶化的政商环境中,苏宁易购经营每况愈下,逐渐债务缠身,不得不卖身自救。 李林一认为,华西村和苏宁是江苏省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两块金字招牌,如今招牌不保,中共“第一村”摇摇欲坠,“中国第一民企”被逼卖身自救,这些讯号都预兆了江苏省和中国民营经济前途黯淡,而中共在债务危机的压力下,大概率会加快对民企的收割。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