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彻底崩盘!中南海“活”不下去了

中国经济每况愈下,房地产市场崩盘、青年失业率飙升、通货紧缩阴霾笼罩,昔日的“经济奇迹”如今成为全球瞩目的危机焦点。截至2024年底,中共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已接近百万亿元,中央政府每一分钱支出皆依赖借贷。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aa个月,国债+地方债券+城投债,合计的政府债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20.4万亿。按这个速度,全年的政府债发行量将会超过30万亿,这个数字前所未有。分析指出,中共各级政府疯狂发债,显示财政体系已濒临崩溃边缘,也让习当局走投无路。

根据中债登发布的月报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中共国债发行量已经达到10.37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83.9%,地方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达到7.68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78.6%。此外,今年前8个月,城投债的发行量已经达到2.35万亿。 资深财经人士老蛮分析指出,按这个速度,全年的政府债发行量将会超过30万亿。30万亿,这个数字将会是震烁古今,前所未有,无以伦比的发债记录!倒不是说一个政府不能靠发债活着,欧美都是这么干的。关键问题在于,要发债,政府就要让渡权力 出来,就要给债权人也就是广大国民以权力,就要通过民意代表的投票,对政府债务进行信用加持。就要严厉管控债务的发行和偿还流程。如果一切都没有的话,那么,这种债务就只意味着一件事:烟花过后,一地狼藉。

中共如此疯狂发债的背景是,截至2024年底,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已接近百万亿元。2024年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10.2万亿元,而中央财政收入为10.1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将所有收入全部下拨地方后,仍需倒贴约1,000亿,同时,中央政府每年需支出4.5万亿至5万亿元用于国防、教育、外交、一带一路以及政府运作等,这些开支完全依赖借债维持。也就是说,中央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借来的。自媒体多伦多方脸稍早分析指出,中国财政危机的核心并非债务总量,而是政府支出的速度与意义,中共当前的财政模式已接近“模式的崩溃”。一方面,中国的GDP分配本身就不公平,民众从GDP中获得的比例仅约40%,在政府支出增速远超GDP增速的情况下,民众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被严重压缩。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个悖论:即使官方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民众的生活质量却显著下降。财政危机的另一大问题在于政府支出的低效性,中共的诸多面子工程,如雄安新区、港珠澳大桥及最新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均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雄安新区被指“烂尾”,港珠澳大桥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耗资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则被质疑在电能过剩的背景下毫无必要。即花再多钱也难以带来经济增长,更何况这些钱还是通过发债借来的,这些钱最后由谁来还?

如今,中央财政收入根本难以维持当前水平,若继续依赖借债,政府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最终可能通过印钞引发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让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官方最新公布的失业数据显示,8月份全中国城镇16至24岁非在校生失业率为18.9%。不仅比7月份的17.8%上升了1.1个百分点,更是自2023年12月调整统计口径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大约每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在失业的边缘挣扎。曾经被视为临时过渡的外卖、摆摊、客服、餐饮等岗位,如今却成了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唯一出路。“全职儿女”是中国社会为高失业率创造的新名词。这些待业在家的年轻人,被粉饰为陪伴父母的温情角色,但现实是,他们并非不愿工作,而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博主“在野说”表示,“烂尾娃”和“烂尾楼”的区别是,“烂尾楼”是一堆钢筋水泥,而“烂尾娃”是一代鲜活的生命,而官方却始终回避真正的问题。

另外,2025年,中国科技大厂“增收不增利”现象成为行业焦点,企业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在大幅下滑,甚至出现现金流恶化的危险信号。中国科技大厂“只赚吆喝不赚钱”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深层结构性问题的体现,包括经济环境恶化、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中美科技博弈升级等因素。有分析指出,中国科技大厂在中共所谓“科技兴国”战略下被推向“国家队”角色,一方面担负着巨额投入,另一方面却在烧钱换规模的内卷漩涡中挣扎。若继续依赖“烧钱换规模”,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与政策绑架中,最终只会演变为集体透支进而陷入危机,从而进一步拖累中国整体经济。

2、H-1B签证重磅改革 申请费暴涨至10万美元

美国总统川普最快于9月19日签署一项总统公告,对H-1B专业工作签证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将申请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借此遏止该签证被滥用的情形。一位熟悉内情的白宫官员消息报道,未来未缴纳此笔费用者,将被限制入境参与该计划,这项政策预计将对科技业造成深远影响。

白宫方面指出,目前H-1B制度被某些企业利用,以较低工资聘用外籍员工,导致美国本土劳工被取代,形成“国家安全威胁”。川普政府强调,这样的情况压低整体工资水平,同时让美国人对于进入STEM(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相关职业缺乏兴趣。据彭博社取得的白宫政策简报,川普将在公告中要求劳工部长启动一项规则制定程序,调整H-1B签证的“现行工资标准”,防止企业通过压低薪资进行人力外包,损害美国本地劳工权益。

目前申请H-1B签证的费用远低于10万美元,包括215美元的抽签登记费与780美元的I-129非移民工作请愿申请费。新政策是否在这些既有费用之外额外征收10万美元,仍未获白宫进一步说明。不过,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消息曝光时,在社交媒体X上转发了这条新闻。

H-1B签证每年配额为85,000个,分配制度以随机抽签为主。但一些企业传出通过大量提交申请来“灌水”,提高中签机率,进而垄断配额。长期以来,H-1B签证是美国科技产业赖以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管道,涵盖软体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其他资讯科技领域职位。新政策的推出,被视为川普政府持续强硬移民立场的最新一章,对依赖外籍技术劳工的企业构成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印第安纳州共和党参议员班克斯也于本周提出《美国科技劳动力法案》,进一步针对H-1B制度展开立法行动。该法案主张将H-1B签证的最低工资,要求由现行的6万美元,一举提升至15万美元,并废除OPT(选择性实习训练)计划,以及取消抽签制度,改以“最高出价”决定签证分配。这项目前已进入参议院委员会审查阶段,尽管过往类似提案多未能在国会闯关成功,但此举反映出保守派势力在2026年期中选举前,正积极推动重新塑造经济移民政策的立法行动。

3、24岁男演员兼职送外卖 中国演艺寒冬引关注

最近,中国24岁男演员舒辰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跑外卖的视频,引发热议。

据陆媒报道,舒辰透露,自己拍戏空档期就去送外卖,最长一次跑了十多个小时,赚了近200元。平时每天跑四五个小时。他说,这是为了缓解焦虑,也能接触不同的人,提升演技。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接地气,能减压;有人认为,为了生活没什么丢人,多一份技能就是多一条路;还有人调侃:“都去送外卖,那谁来点外卖呢?”

舒辰并不是唯一一位转行送外卖的演员。今年7月,41岁的演员于清斌一段送外卖的视频冲上热搜。他穿著外卖员制服在街头小跑,还写道:“差点忘了自己以前是干嘛的。”不少人以为是拍戏,但他回应:“这不是拍戏!”于清斌曾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但去年底后几乎无戏可拍。今年5月,他在社交平台更新,分享了一些深夜煮泡面、路边修电动车、研究抢单APP的内容。他在视频中哭诉,靠双手挣钱不丢人,他需要被导演、制片人关注,需要工作和演戏的机会。他还透露,2020年在北京买房,本以为生活会变好。但随著“影视寒冬”来临,没戏可拍就断了收入。每月一万多的房贷让他压力巨大,最终存款耗尽,还被银行催债,最窘迫时身上不到一千元。他晒出的催债简讯,让网友唏嘘。在之前,有人在北京街头拍到演员高虎,穿著外卖服、戴著黄色头盔送单,和其他外卖员没什么区别。视频曝光后,引发大量感慨。有评论指出,越来越多演员靠兼职维持生活,是中国演艺行业“寒冬”的真实写照。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