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耿爽“不爽” 这次洋相出大了

近日,中共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会议上批评美国限制中共外交人员和家属赴美“旅游、就医”,惹中国网友嘲笑。中共在国内煽动民众反美仇美,体制内官员及其家属却纷纷到美国旅游、留学、就医,近年不时爆出中共退休官员在西方国家病亡的消息。

据中共新华社报道,耿爽上近日出席联合国与东道国关系委员会时指,美国频繁对“特定国家”的外交人员拒发签证,“限制旅行自由”,“粗暴限制特定国家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旅行自由和就医需求”,完全不符合东道国应有的“待客之道”,云云。

美国此前相继制裁了多名在新疆、香港等地参与人权迫害的官员,限制参与迫害宗教和信仰者、少数民族成员、持不同政见者、人权捍卫者、记者、劳工组织者、民间社会组织者的中共官员和其家庭成员签证。

2020年12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限制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把中共党员及其家属的B1/B2签证的有效期从10年减至1个月。声明说,这项举措的目地是保护美国免遭“恶意影响”,中共一直在努力“通过宣传、经济讹诈和其他不可告人的活动来影响美国人”。  

但对于耿爽的言论,不少中国网民留言嘲讽,“真是丢人啊,骂人家,还要跑人家那里去看病旅游,骨气在哪呢?”“内需急需要循环,你跑去美国旅游?”“为啥要去米国,你们自己骂得那么带劲?”“不相信咱们的医疗技术和手段?”。“啊?为啥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教育医疗要去美国?中国医疗教育全世界第一,董明珠也说,留学生里有间谍,绝不用”、“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

中共在国内煽动民众反美仇美,而体制内官员及其家属却纷纷到美国旅游、留学、就医。

据公开资讯,仅2023年5至7月,就有四个中共退休高官接连在国外病亡,四人均为中共党员。

中共国家话剧院前院长赵有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7月26日在日本东京家中去世,终年78岁。中共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郑振瑶,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22日在澳洲去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广仁,因病于2023年7月12日在美国波士顿去世。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秀乐于2023年6月28日在美国因病去世,终年74岁,官方讣告称其为中共优秀党员。

今年3月2日,北京天坛医院原院长、中国知名放射学家戴建平在美国加州病死,死于肺部感染。不少网民质疑,“作为天坛医院的院长和教授怎么不在国内治疗?”“怎么不在阿富汗?不在俄罗斯,不在北泡菜?“自己都不相信他的医院医疗水平。”“身体是自己的,也是诚实的。”

2、风向突变!欧盟作出重大宣布

欧盟委员会4月28日在网站上宣布,已对中国进口的高空作业升降机械设备征收最高达66.7%的关税。分析指出,欧盟委员会调查发现,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并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在欧盟市场销售。

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在新闻稿表示,此次针对中国移动升降设备的额外关税将在20.6%至66.7%之间不等,旨在保护欧盟本地制造商在年产值逾10亿欧元的市场中维持竞争力,以及恢复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欧盟委员会的反补贴调查发现,北京方面提供的不公平补贴,包括中国移动升降设备制造商通过优惠融资、政府补助,以及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原材料的方式,获得不公平优势。这些使欧盟产业在与中国进口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尽管MAE需求强劲增长,欧盟业者仍遭遇显著的市占率流失。

此外,欧盟委员会指出,从2020年到2022年10月,中企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9%上升至41%,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盟本地竞争对手约两成。  

MAE主要用于将工人升至高空进行作业,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同时也用于安装天线及其他电信设备。

路透社报道指出,欧盟委员会此次公告的新关税将适用于包括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公司,以及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中企。而在欧盟本地制造商方面,法国企业豪洛特和玛尼托是主要代表。

据了解,此项措施是欧盟近期对中国产品采取的一系列反倾销及反补贴行动的一部分,包括去年10月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大规模调查。目前,欧盟已对近80种中国产品施加反倾销或反补贴关税,涉及领域从卡车轮胎到熨衣板等。

3、加拿大卡尼胜选,年轻人惨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加拿大联邦大选中,自由党领袖马克·卡尼在他的首次联邦大选中以微弱优势胜出,不仅挽救了因特鲁多辞职而陷入低谷的自由党,还为该党赢得了罕见的第四个连续执政任期。华人参选者成绩斐然,已有来自不同党派的九人成功当选。加拿大《国家邮报》最新发布的评论文章称,卡尼胜选恐引爆加拿大的人口危机,对青年一代造成灾难。

文章指出,好消息是,自由党领袖卡尼至少认识到,他所在政党在让加拿大人口增长远超承载能力方面负有责任,但问题在于,他并没有提出一个切实的缩减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正是为何,卡尼在周一大选中获胜,对加拿大年轻人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原因之一:移民过剩将继续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可负担性危机的持续恶化。

实际上,这个问题直到最近几年才显现得如此严重。2001年至2015年,加拿大人口年均增长约32万人,而2016年至2023年,这一数字翻倍至年均61.2万人。随之,加拿大长期以来对移民持欢迎态度的社会氛围也开始冷却;人们对一个曾经以只接纳世界上最优秀和最聪明人才而自豪的体系失去了信心。

在竞选党魁和国会议员期间,卡尼并未承诺对所有类别的移民实施全面限额。

他仅承诺,到2027年,将临时工人和国际学生的人数限制在总人口的5%以内,这与前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去年制定的计划一致。但这一举措对缓解目前的问题帮助甚微。

虽然听起来5%的上限比2024年秋季7.4%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远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以前,非永久居民从未超过总人口的3%。

在永久居民方面,卡尼同样提出,到2027年,每年接纳人数不超过总人口的1%,相当于每年约40万人。这一目标也与米勒政府去年秋季设定的目标保持一致。然而,即使如此,这个数字仍远远高于哈珀时代的水平,当时每年接收的永久居民通常在20万至30万人之间。

卡尼的这一方案仅能部分缓解人口拥挤问题。他的政纲中并未提及对已入籍新公民数量的控制,也没有提及减少寻求庇护者人数。他唯一承诺的是“支持”为难民和庇护申请者提供法律援助。

挑战无处不在:魁北克仍被经美国边境越境而来的庇护申请者压得喘不过气,这是特鲁多政府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学生提出的庇护申请数量激增:2018年仅不到2.000宗,到了2024年前九个月已接近14.000宗。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留学生庇护申请者来自诸如墨西哥和印度这些和平国家,其申请在2018年至2024年秋期间的获批率很高。结果就是,申请数量屡创新高。

2016年,加拿大接收了不到2.4万庇护申请者;而到2025年,仅第一季度就接近2.9万人。2024年全年,加拿大接收了17.2万名庇护申请者。很明显,加拿大已经变得很难说“不”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移民官员的审批通过率超过80%。大部分庇护申请者最终都能留在加拿大,享受这里广泛的社会福利——包括:免费的世界一流医疗体系,免费的酒店住宿,免费的额外津贴。

此外,一些新设立的庇护指引,例如针对LGBT申请者的指南,门槛较低,导致不少存疑的申请涌现。

卡尼虽表示支持将未获批准的申请者驱逐出境,以“推进一个可信和公正的移民体系”,确保系统诚信,但这本该是常态而非政纲承诺。

至于将犯罪的非公民遣返回国,卡尼并未提及任何措施。这一点倒是保守党领袖博励治明确提出了。

实际上,这应该是更受欢迎的优先事项。目前,在加拿大,即便非公民被定罪,也经常不会被遣返,甚至有时因为其移民身份而获得减轻刑期的优待。虽然理论上定罪应触发遣返程序,但在漫长繁琐的移民审理过程中,外籍罪犯往往能够继续留在加拿大。

过去十年里,加拿大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与移民过量密切相关:住房稀缺,因更多人争抢相对较少的房源;青年就业受挤压;联邦福利体系超负荷。外国冲突在街头骚乱、攻击犹太教堂等事件中上演,而加拿大社会的同化机制对此几乎束手无策。

而且,看起来这一切短期内不会结束。卡尼显然打算继续远超哈珀时代的移民增速,而且可以预料,他将指望公众接受这一现实…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