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海内斗激化 习近平起疑心 李干杰背黑锅
4月2日,中共政坛一则消息震惊外界。港媒率先披露,在一次史无前例的变动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干杰与石泰峰互换职务,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改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原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则执掌中央统战部。随后不久,中共官方就证实了这一消息。有分析指出,中组部长和统战部长在任期中途职务对调非同寻常。习近平选用的高官近年频落马,习或将用人责任甩锅给时任中组部部长李干杰。也有分析指出,石泰峰李干杰互换两人分属中央党校背景和清华系背景,有关调整也有习家军内斗痕迹。
《南华早报》4月2日一早报道,石泰峰和李干杰都是由24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的委员,北京此前从未出现过政治局委员互换职位的情况。两人级别职位的任期通常为五年。两人均在2022年10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大上被提拔为中共政治局委员,李干杰执掌组织长,石泰峰领导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是中共中央三大职能部门。中组部主管组织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高级干部的考核和升迁工作,一向被视为最具实权。统战部负责扩大中共对宗教和少数民族以及香港和台湾的影响力,被外界称为中共党内最大的特务机构。港媒《星岛日报》同日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统战部的部长对调。虽然中共党内一直都有干部交流,但如此高级别的领导对调相当罕见,不少人士都感到讶异。直到4月2日傍晚6点多,中共官方正式宣布石泰峰与李干杰的职位变动消息。官媒报道称,中共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4月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石泰峰听取部机关一活动的开展情况。不过,官方媒体对两人的职务互换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路透社分析指出,中共党内高层官员和部长偶尔会被任命担任新职位,以防止他们建立地方派系或权力基础。不过,政治局委员之间的调动在中共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有网友留言,历代高官职务互换,都是皇帝对两个亲近下属的敲打,既可以缓和两人矛盾,也在防备手下做大。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研究员宋文棣指出,这次改组表明,习近平认为,鉴于过去两年领导层长期遭到清洗,中组部在审查高层领导候选人方面做得不够好。过去两年,中共两名前国防部长魏凤和和李尚福因涉嫌贪污而受到调查,前外交部长秦刚突然被撤,去向不明。去年11月,被视为习近平亲信的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落马。而按北京说法,二十大后的中央高层成员都是习近平亲自把关的,高官持续落马已使习的权威极大受损。海外时评人士李林一指出,习近平应该是有对用人出问题甩锅的意味。另外,这次调整恐怕也有习家军内斗的痕迹,相对于李干杰所在的清华系,石泰峰所在的中央党校一派处于强势。同时也说明习近平对台战略将发生很大变化,下一个人事看点会是已70岁的宋涛会不会被调离。
海外时评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上分析指出,中组部长和统战部长在任期中途职务对调非同寻常。之前习近平到国内各地考察,中组部部长李干杰都会陪同,但自从去年的三中全会过后,他就不再陪同,已经引发热议。李干杰是陈希在二十大的推荐下出任中组部长的,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习近平的信任,因为中央党校校长和国家行政学院院长一直还是陈希担任,陈希与习近平的关系非同一般。而李干杰在后来仕途升迁的过程中,主要提拔他的是担任过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委书记的贺国强。而贺国强当年主要是江泽民的一员大将,也是曾庆红的铁杆。李干杰虽然也毕业于清华大学,但和陈希和习近平过往没有直接交集。时时有不安全感、担心满场“两面人”的习近平,不放心让李干杰担任中央党校校长,让陈希以校长身份,幕后“指点”李干杰的中组部工作。这次中途临时换将,说明李干杰现在的工作并不得力,或者是李干杰的背景让习近平起了疑心。蔡慎坤表示,石泰峰是中共党内少有的理论经验比较丰富的官员,他在处理两件事上获得习近平的赏识,一是在担任内蒙古书记后倒查20年,把他的前任胡春华的问题都揭出来了,同时把胡春华的人马都收拾了,打掉了胡春华的晋升梦,二是在蒙古族中小学强推汉语教学,强硬手段深得习近平赞赏。在四中全会之前,习近平肯定会通过所谓的八项运动持续清洗,届时将会有一大批的干部落马,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习近平绝对“忠诚”的一批人继续在四中全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2、更多细节曝光 小米市值暴跌千亿 雷军终于发声
小米集团的“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导致3名女大学生被活活烧死事件持续发酵。事发后,死者家属透露了此事件的更多细节。小米集团股价4月2日连续第二天大跌,市值两天内缩水1120亿。在沉默了3天后,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直到4月1日晚间才在微博发声代表小米表达哀悼,雷军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事故还在调查,小米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综合报道,这起火烧车事故是发生在3月29日晚间10点左右,3名女大生结伴外出,开着小米SU7电动车,行经安徽省的高速路时,车辆失控撞上护栏,整辆车瞬间起火燃烧,车内3人逃生不及烧成焦尸。接到消息后,罗某的父亲和妻子随即驾车前往安徽,罗父说,因为进不了事故现场,他连忙赶去当地警方了解情况,警方跟他们说小米车子撞在护栏上发生了自燃,门打不开。罗父认为整个过程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着火自燃,一个是车门落锁,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的话,孩子都救得过来的。罗先生悲痛地说道,“我到殡仪馆去做DNA采样,见到女儿的遗体已经碳化了,你知道什么叫碳化吗,也就只剩下骨头架子了。”罗父还表示,事发以来,小米方面未联系过家属,“打客服电话,每次都是回应将上报信息,请等待回复,小米公司从未和我们联系、接触”。
此外,网传一张疑似家属和《湖北日报》记者的聊天截图显示,湖北媒体收到上级禁令,不允许报道此事。至于原因,记者于对话中表示,“我们是湖北媒体,而这几名学生是湖北的,雷军也是湖北的,所以上面施压了。”迫于舆论巨大压力,沉默3天后,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4月1日晚间回应称,“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4月2日,受小米SU7事故影响,小米集团股价继续走低。截至收盘,该股报44.55港元/股,较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已经跌去四分之一。
海外时评人士王剑分析指出,中共官方非常保护电动车企业,特别是前几家大厂;包括比亚迪在内,之前许多事故从未被公开报道,事实上事故不计其数,但是外界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这次小米SU7事故是因为太多人拍摄到画面,酿成3死才引起公众关注。王剑直言,中国电动车企业以“做手机的方式做汽车”,追求低成本与快速上市,不像西方传统车厂累积百年造车经验,要优先解决安全、驾驶与各种问题。中国造车企业多为科技业出身,缺乏完整的车辆测试与安全验证体系。许多电动车产品迅速量产上路后,未经充分实测,自然导致大量潜在风险。小米这次的事故,只是中国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王剑感叹因为“新三样”是北京当局大力扶植的明星产业,所以放弃了安全标准,最后会以人命为代价。“亚洲金融”也指出,小米汽车出事是大概率,华为和比亚迪也是。小米汽车的潜在零部件供应商举报:他们是某个领域国内最大,雷军的团队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技术沟通,本着对雷总人格魅力的信任,这家供应商毫无保留地沟通了技术细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小米直接拿去代工厂生产了。这些年,小米抄袭过的设计:小米手机2,抄袭魅族MX;小米手机3,抄袭诺基亚;小米平板,抄袭iPhone5c和iPad;小米路由器mini,抄袭苹果Trackpad触摸板、小米SU7抄袭保时捷……靠抄袭起家的雷军,如今仍然热衷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