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敏尔仍有戏?新一届习家军的变数和丑闻
中共二十大出炉的新一届政治局成员,具体职务陆续落实,但仍有多人未确定,有些要等到明年两会确认,目前来看,仍充满变数。另外,这些习近平亲自选定的高层官员,有些明显是丑闻缠身。
中共二十届政治局委员共有24人,除了习近平等7常委,地方大员职务稳定的是新疆书记马兴瑞、广东书记黄坤明、上海书记陈吉宁。而现任重庆书记陈敏尔,作为“之江新军”代表,本来是入常热门,结果没入常,算是二十大上的失意者。有人认为是他被外界舆论打上习接班人的标签,引起习的顾忌,因此不让他入常,这种说法也未必没有道理。但陈敏尔毕竟是习的亲信,海外时评人士岳山撰文分析,陈敏尔有可能顶替胡春华的副总理职位,但也有可能是调到相对更重要的直辖市——首都北京当书记。1960年生的陈敏尔仍有望在下届入常。现任天津书记李鸿忠已任满一届,已66岁的他可能有两个去向,一是接替胡春华的副总理,分管“三农”,另一种可能是接替王晨担任人大排名第一的副委员长。
这次地方大员入局,还罕见出现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有港媒消息称,尹力有可能接下主管医疗卫生尤其是疫情防控的副总理职位,也就是接替孙春兰。此外,陕西书记刘国中、辽宁书记张国清、浙江书记袁家军也进入了中共政治局,这三人可能填补陈敏尔离任重庆、蔡奇离任北京、李鸿忠离任天津之后的空缺。余下还有王毅接替杨洁篪的中央外事办主任,何立峰接下刘鹤的副总理职务,这两个职位基本定局。另一位入局的李干杰职务未定,可能会接替同属清华系的陈希,兼任中组部部长和中央党校校长。
据官媒报道,这届中央高层是习近平亲自挑选、把关的,包括被收编者,算是广义上的习家军。但这也令习近平背上用人之责。这些成员中,也有身负丑闻者:其中以李鸿忠为最。李鸿忠被认为是“三姓家奴”,最早是李铁映秘书,后归江派,后来又出位向习表忠。为何获习近平重用?时评人长平的点评就是:“‘抢笔’不要紧,只要‘饺子’香。”李鸿忠的升迁体现了中共专制政治特点,其大张旗鼓地违背民意,被专制官僚体制视作所谓的“意志坚定,敢作敢为”。另一个是曾任臭名昭著的中央610办主任的刘金国。明显与涉及反习的孙力军密切的刘金国,在20大上反获重用,未知习近平是否真的看走了眼?
至于李强在上海大肆封城,蔡奇在北京对“低端人口”野蛮大清理,李希靠包装梁家河拍习马屁上位,无法一一列举。根本问题在于,只要当权者仍一心保党,这个人事大盘,不管谁上谁下,都摆脱不了邪恶的党性控制,自然会在人间戏台形成一派小丑式折腾的红朝乱象。
2、言行不一 中共最快明年4月结束清零
中共官方11日发布优化新冠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7+3"缩减为"5+3" ,取消"次密接",取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只须一次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入境人员的"7+3"调整为"5+3"等。据彭博社针对23位经济学家的调查,近半数认为,中共当局在2023年第二季度可能结束清零政策,时间点在3月初举行两会之后。
《德国之声》报道,尽管中共领导人习近平重申要坚定贯彻"动态清零",但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反抗下,北京正在悄悄放宽防疫管制。据彭博社针对23位经济学家的调查,近半数认为,中共在2023年第二季度可能结束清零政策,时间点在3月初举行两会之后。另外7名专家则预估要等到7至9月才重新开放。报道强调,中共当局何时开始减少对消费和投资造成压力的限制措施,是经济学家评估明年前景的关键。
彭博社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舒畅指出,中共开始转向与病毒共存后将释放大量需求,不过她补充,即使放松新冠规定,经济仍将面临来自房地产低迷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强大阻力。彭博社的分析指出,中国国内旅游、私人消费和商业活动或将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会重回正轨,原因是在放松限制措施后可能面临一大波感染和死亡,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曾经出现的这一局面,面临"免疫缺口"的中国情况可能更糟。无论如何,短时间内的一定数量死亡都可能震惊民众,并导致全国各地政府暂时撤回重新开放的措施。
此外,在北京的严格防疫措施下,手机应用程序健康宝"弹窗"跳出提示,导致许多在外地的市民有家归不得的情况不断上演,部分民众"曲线回家"引起了热议。微博网民"生活话事人"11月9日发文称,"讲个离谱的新鲜事儿:一个客户离京去广州出差,因为遇见疫情回不来京,几经周转仍无法回京的情况下,他最后选择去韩国,然后通过境外回京隔离。"发文者的友人解释称,"从国外回京最起码能回京,而且知道这个何时能解封,如果在国内的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消弹窗回京"。这则贴文随即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大量转传。有人觉得如此太大费周章,但也有网民认为,虽然花钱耗时,但不失为好方法。有网民甚至感叹,"原来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不是直线"。
3、 “芯”寒! 中国芯片厂求金主投资 下场曝光
中国芯片产业因美国禁令及全球需求放缓,遭遇景气寒冬,人财两失。据报道,一位匿名的中国芯片初创公司负责人为了恳求投资,在电梯遇到金主,低声下气滔滔不绝介绍自己之后,对方头也不回走了。连中芯国际发起的芯片投资机构----中芯聚源总裁孙玉望也坦言,相较于4个月前,最近每周批准的投资案已经腰斩。中媒更是直言,中国芯片产业濒临绝望边缘。
据《南华早报》报道,上海最近举办一场峰会,高达8成中国芯片企业高管预测 2023 年将比今年更糟,必须为冬天做好准备。上市芯片设备制造商、华海清科总裁张国铭表示,全球芯片已从短缺转为供过于求,中国芯片企业已经预测并准备好迎接明年的景气下滑。长鑫存储执行副总裁在演讲中也表示,我们需要度过供需失衡的阶段,大公司也面临着研发支出减少和新产品推出速度放缓的困境。中国芯片业寒气逼人的困境,作为龙头的中芯国际也深深感受到了。中芯聚源总裁孙玉望亲口证实投资锐减,相较于4个月前,最近每周批准的投资案缩减将近1半。中芯聚源正计划放缓投资,还提高了投资门槛,同时对高价值项目“特别谨慎”。
报道指出,受打击最深的就是芯片初创企业,一位参与这场峰会的中国芯片厂初创公司老董在电梯求金主投资未果后坦言,倘若没有新的资金进来,“我们很快就会没钱了”。中国风险投资公司、中科创星联席CEO米磊也疾呼,冬天来了,创业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至少 18 个月的现金流,在经济低迷或危机的情况下,初创企业很可能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无法获得任何资金。
上述报道认为,除了全球景气影响外,美国芯片禁令更对中国造成致命一击,中国的芯片产业陷入大衰退阶段,芯片行业弥漫着绝望感,现在,所有中国芯片企业都在迎接跟为艰难的一年。
4、面对“均富” 今年双11巨头们更低调了
中国“双11”购物节刚刚结束,两大电商平台龙头天猫、京东颇为低调,至今没有公布成交总额。天猫仅表示与2021年持平,京东则称“超越行业增速”,有分析指出,面对中共当局“劫富济贫”,巨头们越来越低调了。
中央社报道,京东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自2021年起就告别以高调的“喜报”方式,至于今年,官方媒体更是形容称电商平台“变得冷静且克制”。
今年的“双11”,天猫仅表示,今年的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则指“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同时零售购物用户数也“再创佳绩”。但这两家电商平台都没有未公布具体的成交总额。
路透社报道指出,双11购物节一向被视为中国民间消费乃至于整体内需、经济景气的指标。但受到中共当局严厉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及经济成长严重迟滞的双重影响,中国民众消费意愿及信心正处于低潮。报道分析,尤其是近1年多来,在习近平越来越强调“共同富裕”政策下,中国各大电商异常低调、谁也不愿被当局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