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时光故事》第95期 20220122)

哥大海归,拥有倾城之貌的民国第一才女,强悍到袁世凯父子都无法“驯服”,被无数人仰慕却被退婚,最终皈依佛门…

众所周知,中国民国时期出了很多才子佳人。正所谓才子竞风流,佳人本多情,除了不凡的才气,他们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也被世人津津乐道。不过呢,其中有一位却一生未嫁,始终与爱情无缘,也因此被称为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她就是民国第一奇女子、民国四大才女之首:吕碧城。

吕碧城身上的头衔和角色还有很多,她是词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高级官员、商人以及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吕碧城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和女性撰稿人,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集才情与美貌于一身的吕碧城即便在佳人辈出的民国也出类拔萃,大名鼎鼎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严复,盛赞她“高雅率真,明达可爱”,而著名女作家苏雪林也惊叹她“美艳有如仙子”。“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描述的就是吕碧城彼时被众星捧月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曾惊艳了时光的女子的前世今生。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之前,您可以现在就按下我们这个频道的订阅键,而且打开小铃铛,这样您就不会错过我们更多精彩的故事了: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出身书香门第,以文学为伴,突遭变故家道中落

吕碧城1883年出生在安徽旌德县的书香门第,家里有姐妹四个,她排行老三。父亲吕凤歧为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国史馆协修,后来又担任山西学政,掌管教育科举。母亲严士瑜是安徽来安县举人严玉鸣之女,也很擅长诗词歌赋。

因不满清末年间官场上的黑暗陈腐,吕凤歧后来辞官归乡,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培养女儿们,教导她们读书识字,吟诗作画。吕碧城姐妹四人在这样一个文学素养极高的家庭中长大,也个个聪颖过人,落落大方。后来的吕碧城和姐姐吕惠如、吕美荪号称“淮南三吕”,以诗文闻名于世。

吕碧城在四姐妹中的文学天赋尤其突出,她5岁时就能接出父亲的诗词;12岁时,便写出“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这样器宇轩昂的词,可见其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之深。

吕碧城10岁时应父母媒妁之言,与同城的汪姓大户订下婚约。而几年后,父亲吕凤岐意外摔倒后撒手人寰。失去顶梁柱的吕家只有又一再遭遇不幸,自此便家道中落。

吕家突遭变故后已不同往日,而时年13岁的吕碧城却表现出异于同龄女子的勇气和担当。正是她在危机关头向父亲的挚交、时任两江总督的樊增祥求助,才得以将母亲从歹匪手中解救出来。

不过,汪姓大户此时以“吕碧城日后娶进门难以管束”为由解除了婚约。在旧时,女子被退婚会被视为奇耻大辱,此时的吕碧城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轻视。也许正是自己的这段遭遇,让她对婚姻心灰意冷,以致终身未婚。

后来,无依无靠,吕碧城的母亲只好带着四个年幼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浸染新思潮,就职《大公报》,崭露文坛

1900年,西方民主思想传入天朝,中国女性独立思想也随之觉醒。 在此影响下,天津开始兴办女子学堂。身在塘沽的吕碧城也受到西方独立和自由思想的感染,20岁时她萌生了去新学堂求学的强烈愿望。

但吕碧城“求学”的夙愿遭到了舅父的反对,这反而激发了她想要挣脱束缚的斗志。隔天吕碧城就打点了简单的行装逃离了舅父家,登上了北上的火车。而此次出走,也正式打开了吕碧城登顶文坛,奔赴新世界的大门。

在列车上,身无分文的吕碧城有幸得到佛照楼老板娘的照拂,并暂时借助在她的家中。

当得知舅父署中某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这位秘书的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恰巧被当时《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他惊叹于吕碧城过人的文采,便亲自登门探访了吕碧城,邀请她搬去报馆居住。英敛之认定吕碧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力邀她进入《大公报》工作。吕碧城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吕碧城在《大公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价值。1904年,吕碧城升任《大公报》主笔,文学作品频频见诸报端,其文笔和气度不仅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也得到许多前辈的褒奖,由此,吕碧城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倡导女权,创办女校,开教育之先河 

过往的经历令吕碧城深知,女性要想争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就必须打破旧社会的性别偏见。当时已经借由《大公报》在文坛一举成名的吕碧城,开始撰写倡导女性解放和女性教育的文章,宣传“办女学、开女智”的理念,大力推广女权运动,她曾在文章中写道:“民乃国之本也,女乃家之本也,无家何以成国乎?”

吕碧城的文章和主张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对新女性思想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女性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吕碧城开始着手筹办女子学校——北洋女子公学。而在旧礼教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一位女子创办女子学校谈何容易。不过,万幸的是,才华横溢的吕碧城以文会友,结识了严修、傅增湘、杨士骧、唐绍仪、梁士诒、卢木斋等社会名流,在他们的帮助之下终于得偿所愿。

1904年11月7日,位于天津河北二马路的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担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并兼任国文教习。北洋女子公学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公立女子学校。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出任校长,由此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校长,轰动了整个中国教育界。

结一生知己,倾慕者无数,却与爱情无缘

同时代的另一位女权运动家和革命者秋瑾是吕碧城的挚友和知己,她俩被并称为民国时期的“女子双侠”。

无意间在报刊上读到吕碧城的作品,秋瑾大为赞赏,引为同道中人,便亲自登门拜访吕碧城。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连续几日促膝长谈,自此结下真挚的友谊,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

1907年7月15日,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清军抓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没有人敢为其收尸。吕碧城闻讯后,冒死设法收敛了秋瑾的遗体,安葬于西湖边,后又亲自在墓前拜祭。

后来,吕碧城游历杭州拜祭秋瑾后颇为感慨,为此作了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缅怀曾与自己惺惺相惜的故友。之后,吕碧城又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用英文发表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引起不小的反响。

吕碧城才貌双全,性格又开朗率真,自然会吸引各方青年才俊争当“护花使者”。据说,彼时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李鸿章侄子李经羲以及外交官胡惟德等人都表现出对吕碧城的倾慕之情。

洒脱的吕碧城并不避讳与男子的交往,她大方地出入自古由男性为主导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淡定从容。坊间曾传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对吕碧城尤为爱慕,并展开追求,但吕碧城不为所动,并曾回复好事者的询问称:“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倚翠耳!”

吕碧城曾透露,她心仪的三位男性是梁启超,汪精卫和汪荣宝。但终究没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未能成就一份良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在动荡的时局中难以为继,宣布停办。1912年,在袁克文的力荐之下,30岁的吕碧城成为袁世凯的第一机要秘书。当时,她寄希望于新政府能够大力推动女子学堂和发展女权运动。

然而袁世凯政府企图复辟帝制,推翻共和,令吕碧城大失所望,继而于1915年辞职离开了北京,移居上海。此时的吕碧城顿悟到,光靠笔杆子还不足以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到上海后,吕碧城凭借自己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便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誉满沪上的女商人。在倡导女权的道路上,吕碧城不仅用才情和气魄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35岁的她也实现了财富上的自由。

游历欧美,倡导素食,最终皈依佛门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同时作为特约记者为上海《时报》撰稿,分享在求学时"她眼中看到的美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启程游历欧美,长达7年之久。行踪遍及纽约、旧金山、巴黎、日内瓦、米兰、罗马、威尼斯、伦敦等地,并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定居。期间,吕碧城将自己的随行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陆续在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连载。

1928年,吕碧城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的消息后,产生“护生戒杀”的想法,由此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1929年5月,吕碧城应邀参加在维也纳举办的国际保护动物大会,当时她身着孔雀开屏图案的丝绸长袍,额间佩戴精致头冠,并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动物保护的理念,着实惊艳四座。

1930年,为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33年,旅居海外8年的吕碧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国,定居香港。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享年61岁,她传奇的人生落下了帷幕。一生桀骜的吕碧城在临终时写下遗言:“骨灰和面为丸,投诸海中,结缘水族。”不愧是那个“惊艳了时光”的吕碧城,连与世界告别的方式也如此浪漫和洒脱。

正如她词中所写:“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