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的“东方哈佛”:碾压中国所有名校,校友都是泰斗级的大神,诞生中国第一支足球队…
中国华东政法大学有一栋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著名建筑“格致楼”。谈起这栋历史比华东政法大学本身还要悠久的建筑,便要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而“格致楼”正是这所著名学府的筋骨。
如果你不知道格致楼,也并不了解它的历史,那么下面这些来自中国各界的泰斗级人物你定会略知一二,比如:顾维钧、施肇基、周有光、陶行知、邹韬奋、林语堂、张爱玲、吴宓、贝津铭、宋子文、荣毅仁……毋庸置疑,这些都是被镌刻在中国历史篇章上的熠熠生辉的名字,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友。
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圣约翰大学是一座丰碑式的传奇高等学府。它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摇篮”。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盛赞其为“中国今日绝无仅有的大学”。
建校初期:卜舫济掌舵,英语教育名冠中国
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J.Sekorese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当时的原名还是圣约翰书院。
1879年9月1日,圣约翰书院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期的39名学生。当时书院还免费为这些学生提供衣、食、住以及书籍和生活用品。书院成立初期,仅开设西学、国学和《圣经》三门课程;第二年,学生人数增加到71人,书院也设立了“正馆”和“备馆”,成立附属高中部,并增设了学制为4年医学科目。
从书院成长为一所大学,谈起圣约翰大学一路的发展,就不得不谈起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他就是第二任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让圣约翰大学大放异彩的人物。
据史料记载,1883年卜舫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学位,后来又获得圣公会总神学院的神学学位。1886年,时年仅22岁、身为传教士的卜舫济,怀揣“播撒基督教火种”的传教理想,来到了中国上海。
1887年,在圣约翰书院院长施约瑟的安排下,卜舫济开始在圣约翰书院教授英语。他使用的“全英语教学”方式,使圣约翰成为中国首个用英语授课的学校。圣约翰书院也因英文教育声名鹊起,被称为“全中国最适宜学英语的地方”。
1888年,24岁的卜舫济接替施约瑟出任圣约翰校长。直至1941年辞职,他掌舵圣约翰长达52年之久,是这所著名学府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为其后来的发展壮大和声名远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执掌圣约翰大学以后,卜舫济推动了两项重要改革:一是英语教育,二是科学教育。
1892年起,圣约翰书院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
英语是圣约翰绝对的主流语言。一周有六天都是全英文授课,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全部用英语交流。
汉语拼音创始人周有光曾在回忆录写道:一进学校,好像到了外国,连公告都是全英文。因此,从圣约翰毕业的学生,英文水平之高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也正解释了为何圣约翰大学会被称为“外交家的摇篮”,圣约翰的学子会成为当时中华民国外交部的首选。
1896年,圣约翰书院开设文理科、 医科、神学科及预科,初具正规大学的教学规格,成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卜舫济的教学理念是通过英语和文学课程的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通识教育的平台,以开阔学生的思想和见识,同时传授自然科学。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大学的制度较早地被引入中国,也促使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学科齐备的高等学府。除了重视英语教学,还强调礼仪、宗教、体育和课外活动。
据称,圣约翰大学的入学考试长达6天。考试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4点;6天之中只有一天使用中文,其余都使用英文。录取之后,学生需要支付昂贵的学费——每学期两百多银元。而且,学校每年录取的人数不确定,超过及格线都会被录取,没有既定名额。
蓬勃发展:升格大学,创历史先河
1905年11月,圣约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注册,正式改名为圣约翰大学,设有文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大学,且所授学位被美国各大学认可,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在卜舫济的努力之下,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知名大学都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甚至耶鲁大学还同意免试招收。
卜舫济一心想做好大学,而不是做大大学。对于办学的目标,他曾这样说过道:“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大学发展过大,以至于因此牺牲对学生的个人影响”。
卜舫济心系教学,对学生管理严格,平时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卜舫济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喜欢和学生交朋友。他每逢周末都会在家里招待学生吃饭、喝茶、聊天,甚至即兴点唱歌曲。
在《早年回忆录》里,施肇基描述说:“卜先生留长辫,衣华服,矩步规行,俨然一中国绅士。其人态度严肃而诚挚,办事认真不苟”。林语堂也在自己的自传里回忆称:“我这对于西方文明之基本态度不是由书籍所教的,却是由圣约翰的校长卜舫济和其他几个较优的教授而得;他们都是真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卜舫济的妻子黄素娥,是美国圣公会在华第一位受洗的华人,也是华籍牧师黄光彩之女,同时也是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一对中外夫妻,执掌上海两所最负盛名的学府,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段绝无仅有的佳话。
1913年,圣约翰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堪称彼时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圣约翰的许多学生都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
除此之外,圣约翰大学还开创了很多中国教育界的历史先河:1906年,圣约翰医科学制改为七年,授予毕业生博士学位,是中国最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两所学校之一;1921年,创办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新闻专业,也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前身;还开设了建筑工程系,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全面引进现代建筑艺术的学府。
也学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也诞生于圣约翰大学。当时学生们的头上还梳着辫子,这支足球队也被称为“圣约翰辫子军” ,是不是挺有点意思。
1941年,77岁的卜舫济辞职,改任名誉校长。抗战胜利后,卜舫济又从美国返回上海,他说这里是自己的家,愿意长眠于此。1947年3月,卜舫济在上海宏恩医院去世,享年83岁。
与背景类似的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相比,卜舫济甚至更早就来到中国办学,资历其实更久。业界也流传着“北有司徒雷登,南有卜舫济”之说。但因大半个多世纪背负着“美帝国主义者”的骂名,卜舫济的名字几乎被历史尘封,实在令人唏嘘。
裁撤消亡:荣光已成历史,被迫退出舞台
100多年前,中国有十几家教会学校,它们独立于教育体系之外。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上海沦陷。动荡的时局也使来自美国圣公会的经费支持完全被切断,圣约翰大学的运营陷入困境。
1940年,圣约翰大学被迫做出了停办。2年后,在复杂的局势中艰难复课。此时,沈嗣良也临危受命,成为圣约翰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校长。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各高校全部移交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管理。
在所谓的“反帝国主义”的浪潮下,当时的中国社会对这些教会学校充满敌视。圣约翰大学更因“全英文教学”而被抨击为“美帝国主义思想的侵略”,毛泽东就曾点名对其予以批判。从圣约翰毕业的人,不仅再也不能骄傲地说明出处,甚至还要烧毁毕业证书来保全自己。
1950年12月, 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秋,圣约翰大学宣布停办,并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和机构,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以及上海第二医学院。而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现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圣约翰大学建于清末,盛于民国,红色中国成立后,逐渐被边缘化而最终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其存在的73年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的中国百年历史里,这所学府已经留下了难以消亡的轨迹。
如今,圣约翰大学曾经的楼阁花木,在上海闹市之中自成风景。而圣约翰大学中西方文化相融的教学特色,也与脚下这座融合了历史传统与现代思潮的国际大都市相得益彰。
圣约翰的校训为“Light and Truth(光与真理)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前半句出自基督教信仰,后半句则源自孔子《论语》之中的名言。如同圣约翰校刊《约翰声》对校训的诠释:
圣约翰大学之理想是成为中国之光和真理的火炬,而没有再比这个目标更崇高的了。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