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习近平上海谈“全过程民主”很费解 官媒删掉更可疑

习近平日前在上海考察调研,声称中共民主是一种所谓的“全过程的民主”。开始,新华微评,对此做了歌颂式的所谓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之类的阐释,不过,这个“重要讲话”内容被王沪宁控制的新华社通稿轻易“忽略”掉了。于是连亲北京港媒都禁不住质疑。早有报导说,王沪宁未当掌宣传的常委前就有权不让习的照片发布。

新华网报道,习近平2日下午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同那里的“中外居民亲切交谈”,习近平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在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大前提下,再谈所谓“民主”,引发了舆论的批评声浪。

许多评论认为,习近平所说的全过程民主,很动听,但让人生疑的是,除了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做山大王时撰文呼吁中国要实行民主,而且要建立的是美国式的民主之外,中共建政之后,没有实行过一天民主。人大选举都是各级党组织至上而下指定的候选人,每年一次人大大投票也不过是举手机器。而且,四中全会公报把“中国之治”的最大特征表述得一清二楚:那就是中共领导一切。既然是掌权的中共决定中共领导一切,这就是独裁。而且中共领导一切还不是集体领导,有一个“两个维护”作为前提条件,要旨就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一切,也就是习近平领导一切。

习近平全民主讲话更引发舆论关注的是,那段言论是新华网单独发的,其他官媒也有转。然而,在新华社稍后发表的通常被认为最代表官方意志的通稿中,三千多字长文,竟然没有一处提到“全过程民主”。亲北京的多维在题为“被新华社‘忽略’的习近平讲话”中质疑:在一段3300多字的通稿中,“习近平一段重要讲话内容被轻易‘忽略’掉了”。该媒体问:“这一本身最能体现习近平这次亲自到上海传达四中精神价值的讲话,却没有出现在新华社电通稿中,不知是否另有玄机”。

对此,有的评论指,可能新华社怕引起对四中全会精神的误读。但有海外媒体解读为是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常委王沪宁从中作梗,对习核心的思想进行阉割。因为《纽约时报》曾披露王沪宁未“入常”时就对涉及习近平的宣传有特别权限。该媒体分析指出,2013年,当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王沪宁也在现场。中共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照片,需要先经过王的认可。还有,去年9月,习近平在东北考察时讲话中提及一句“外国技术越来越难获得”的内容也遭官媒删除。法广当时也质疑,谁敢修剪习近平的一尊指示?

该媒体认为,从某一角度看,王沪宁已成为中共脑控部超级大总管,连习近平这名中共党员的思想都在他的控制之内。

2、中国推出26条措施 台湾强烈反弹

继“惠台”31项措施后,中国政府4日再度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条,表明可以提供台湾民众同等待遇,包括可在中方使馆寻求领事协助等,对此台湾外交部立即作出了回应说,这不过是意在并吞台湾。陆委会和外交部都炮轰,说26条措施是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星期一说:“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国家,政府对我国国民行使领事权与中国无涉,不需要也不会委托中国政府代为行使。对于中国政府所提的措施,外交部在此表示,这只不过是在推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它意在最终并吞台湾。”

台湾陆委会随即发布三点声明,一、这是“习五条”后,北京当局对台政军施压、威吓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其“拉打两手”人尽皆知,难以拉近两岸距离。

二,北京只是在掩饰去年“31项措施”执行不彰的事实,中共企图透过融台促统政策措施、拉拢台湾,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三,去年以来政府已持续追踪评估“31项措施”,及推动“壮大台湾”相关策略、优化台湾整体环境,并关注后续中共作为对台影响,提醒国人两岸制度差异,及前往大陆应注意可能风险。呼吁中共官方具体落实对台商等台湾民众的投资与生活具体保障。

国民党发布声明指出,乐见26项措施涵盖了台湾企业与人民同等参与的服务及便利措施,但若其中有任何矮化中华民国主权的作法,则一定坚决反对。

3、四中全会引发了民营企业家更大焦虑

刚刚结束的中共四中全会明言“以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国企为主,私企为辅,分析指这是在走回头路,有学者认为,显然这是退回到中共12大的路线,形同对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否定,无助于稳定民营企业家。

现在,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民企的状况很不好,许多民营企业家陷入恐慌,曾任全国工商联农产商会代表的蔡晓鹏有关民企状况的发言网上广为流传,他指出:企业为什么恐慌,因为“公权太任性了”。

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但中共一直重国企,轻私企,去年一波私有经济退场论,更让民营企业不寒而栗。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去年11月1日,习近平出面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安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一年过去了,许多民营企业家总觉得“政府没有把他们当自家人”,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企业陷于困境。根据中央社报道,在强调“政治学习”要求下,许多民企还被迫投入非生产活动,影响经营效率。

中央社引述一位经济学者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经济成长压力,但是现在的做法只会让情况恶化。在“党管一切”之下,企业频繁举行政治学习,民企也都设有党支部,有党务活动的要求,这些都会增加开支,降低生产。

蔡晓鹏日前在 “2019秋季新莫干山闭门研讨会”上直截了当地表示民营企业过得不好。“‘经济整治运动化’已经搞七、八年了。有的数据统计,一轮一轮不停的运动式折腾,波及了1000多万个经济实体,10多万亿的损失;还有国企和政府赖了民营企业10多万亿硬不还。民营企业你觉得过得好吗?我觉得过得不好。我有两个群,有2000多个民营企业家,没有一个说好的……”

蔡晓鹏指出:“企业为什么恐慌啊,公权太任性了!或纵容、鼓励或约束不住!近两年,中央发了不少文件,涉民企财产保护的,没有一条真落实的。甚至没有颁布追责公权滥用的法定程序。”

他质问:“我们有没有建立起让民营企业家免予恐惧的权利的这种制度环境?没有。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对民营企业财产和民营企业家人身保护有效的法律机制。我们讲产权平等,我查了一下,讲到现在为止都是有政策没有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对公权滥用的问责。所以在北京发生那么多的大规模拆迁,没什么赔偿,都不敢也不让报导出来。涉及无数平民百姓私权保护与公权任性的冲突,既没有行政法律纠错机制,也没有行政法律纠错平台。”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已经是近30年来季度GDP 最低值,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向松祚10月19日在微博发表『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感想』,质疑这一数据仍然明显高估,他的文章随后被删除。

为什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向松祚认为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是经济加速下行的关键原因,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急剧下降。

4、南海问题是焦点,东盟峰会声明对中国指桑骂槐

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一直是与东盟各国矛盾不断扩大的症结所在,此次东盟大会一半成了对中国南海霸权的批判大会。东盟成员国在峰会期间发表大会声明,对南海问题表示担忧,以不点名的方式指责中国在南海开展军事行动。

据报道,东盟各国于当地时间11月3日在泰国曼谷发表东盟峰会声明。针对中国在南海推进军事基地建设,声明明确写道“要多方留意”。而针对中国在南海建人工岛问题,声明以非点名的方式指责“损害互信,加剧紧张”。

关于东盟峰会上的南海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进一步披露称,东盟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满加剧,在11月3日的东盟峰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接连对中国表达不满。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在2日的东盟相关会议上强调称:“对中国海警局的存在深表担忧”。

与中国表面友好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11月2日晚的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表示:“南海航行自由对东盟是优先事项。”在3日的东盟峰会上,杜特尔特又当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面,发言称“应该减少在南海的行动”。

5、传韩正押注保林郑 保得住不?

香港反送中抗争进行近5个月以来规模不断扩大,主管港澳办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突然安排本周三接见特首林郑月娥,林郑去留问题受到瞩目。最新消息指,韩正或出面力挺林郑,双方是否会有后续动作备受瞩目。

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以来,特首林郑月娥的声望直线下滑,民间不断点名高呼其下台。最新消息指,林郑月娥已于10月31日前往上海,11月5日在上海出席第2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当晚将启程前往北京。 6日上午她将与身兼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会面。

据《香港01》报导,香港反送中运动以来,韩正已第2次在深圳秘密见面林郑,但都未得到当事人证实,此次林郑前往北京,是反送中运动以来,两人首次公开会面。

也有消息传,林郑将于5日在上海与习近平见面。不过,北京方面没有证实此消息。

目前,韩正突然安排林郑北上见面这一举动,引起外界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曾报导,北京有意撤掉林郑月娥,若获得习近平同意,林郑将会在明年3月前下台。当时已传出有几位特首候选人。

有“接近北京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林郑北上的行程,是中共中央短期内无意换特首的表现,很可能藉会面来澄清撤换传闻。

但是,香港商界则传出已在找寻新的特首替代人选,目前传出的第一人选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并已有地产商“押注”,而陈茂波上位后的接替人选也都在酝酿中;传建制派中的不同势力人士也在悄悄运作,想要为顶替林郑人选出力。

6、担心中国货 老印不进中国主导的这个群

据报道,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完成协商,但是印度外长最终宣布印度不参加这个北京推动的协议,担心中国产品冲击印度市场。

法新社说,如果印度参加,这个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将涵盖全球一半人口的市场和全球30%的GDP。不过,印度最终决定不参加,原因是担心加入这个协定后,中国商品将涌入印度市场,重创印度工业。

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包括东盟10个成员国: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上述15国在印度不参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在2020年签署这个协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警报拉响!人民币恐重贬50%
2 张又侠突祭雷霆行动 结果惊人!
3 快讯!川普宣布马斯克入阁
4 这次真完了!90%被遣返!恐慌正在蔓延...
5 珠海惨烈车祸:至少35死 震动习李 网传洗地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