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习张“同归于尽” 北戴河权斗内幕流出

2025年夏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是又一个灾难连连的难挨季节,毒蚊、洪水、花和尚……在中南海看来都是儿戏,政权维稳、特别是最高权力的控制才是头等大事。对于中共的权贵,今年夏天是一个充斥糜烂丑闻和阴暗政治操作的时间。

历年的北戴河会议都有诸多权斗秘闻流出。比如2013年的北戴河会议,传出前“政法王”周永康两度暗杀习近平。2023年日媒消息说,在北戴河老军头迟浩田参与曾庆红逼宫,对习近平整军进行“沉默施压”。2024年北戴河会议期间又风传习近平陷健康与权力危机。海外时评人士杜正撰文写道,今年的北戴河会议,预料会内部讨论对苗华的最终处理,以后对从今年3月人大会议后就消失的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要怎样处理,各派争吵也少不了,但这一切都在暗箱操作中。今年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唯一可参照的就是1985年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时暗藏秘密议题:讨论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很可能就包括近期传闻极盛的:已成为众矢之的的习近平是否要下台,何时下台,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走,下台的形式怎样,接班人怎样安排等等,都可能要有一定的原则出来。当然,这些是先在北戴河会议上达成了共识,在四中全会走走程序。

最近有人说习大权旁落,也有人说习下放权力,两种观点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人们显然都是看到了一些迹象,区别在于习是被动还是主动。如果放下权力这种情况存在的话,习近平6月底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可能就与新的权力分配计划有关。一位接近高官的北京友人透露,深谙权斗的习近平,不可能轻易认输,他与政敌讨价还价的方案,就是自己从总书记职务上退下来,作为交易,名义上他仍担任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像邓小平当年一样。北京友人表示,习近平如果卸任总书记,并能保住军委主席这个职务,这个职务也只体现在宣传上,因为他的权威无法和邓小平相比。即便在四中全会上,作为新老交替的交易条件,已75岁的张又侠与习另类“同归于尽”,张又侠自己也“主动”退休,下边上来的也可能是张的人,习在军中并无根基,他提拔的亲信已经被彻底打散了。但这种格局并不影响保党,因为中共的这个利益集团,只要一天不倒,就会互相利用。

文章写道,今年5月和7月,习近平先后去了河南和山西,但都没有进军营视察或慰问。而过去习近平到地方,每次去基本上都要到军营摸摸枪,拍拍照,向政敌示威,显示自己“有枪”防身。这次是连续两次到地方访问却没去军营,显得不寻常。8月1日建军节,习没有升一批上将,也引起他“失权”的一些猜测。但北京知情者说,主要因为一批上将已经出事,军委政治工作部领导层本身也处于真空状态,军内比较混乱,所以拖延。据悉,9月份北京的大阅兵,其实也只是对外的表演,并不代表习阅兵就是宣示军权。但10月份的四中全会就很关键,需要留意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新老交替”“能上能下”状况,从中也可观察,2027年的中共高层换届会否顺利。倘若习近平是突然、出人意料且不合时宜地结束他的权力生涯,那将是内部革命即将开始的标志。习下台后,共产党独裁者的统治可能会持续很短一段时间,习的继任者被放在那里只是为了点燃革命起义的火焰。文章最后写道,当然,目前许多人并不太相信虽然危机四伏但有强悍维稳体系的中国会突然变天。鉴于前苏联覆灭在前,证实许多事情的发生并不为人们固有的想法逆转。所以至少我们可以抱开放的态度,静观一切。

此外,据海外时评人士杜文收到的可靠消息,今年北戴河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秘密敲定二十一大的部份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名单,也就是要确定习近平在二十一大是退还是留,以及整个未来中国政治走向、执政风格的路线图。杜文分析,从明年起,乡、县、市、省各级党委将依次换届,而这些人事布局都要提前落实。绝大多数的二十一大的中央委员,都必须要在2027年1月1日之前就位,或是内部圈定,以便能够安排他们当选二十一大的代表,继而进入留任或者是退出中央。为何现在就要提前定夺这些名单呢?杜文解释,要为中组部、纪检系统预留时间作政审、被调以政治过滤的问题,同时也要为地方组织部门安排落实有关人员当选,预留出时间和空间。杜文判断,习近平不会放权,也不会在二十一大上退位或半退休。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收拾的人太多了,放权意味着他没有活路。如果说有什么变数,一是习近平本人的健康,或者是不可测的突发事件。

2、真相揭开 中国楼市面临“灭顶之灾”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深陷前所未有的“绝境”。随着经济下行与资产缩水,房企巨头们纷纷交出惨淡的半年报预告,亏损规模屡创新高,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专家们纷纷警吿,这不仅是行业的“灭顶之灾”,更可能演变为影响全民生存的严峻现实。

房地产资讯与咨询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大降12.5%,而7月单月跌幅更扩大至24.3%,预示下半年盈利压力将“沉重得令人窒息”。据智库亿翰智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31日,65家A股上市房企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多达41家预亏,占比超过六成,行业持续承压的现状一览无余。昔日龙头万科预计亏损高达100亿至120亿,较去年同期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登上亏损榜首。整个行业亏损面之广、幅度之深令人咋舌。

房地产博主“徽湖说房”直言,即使获得大规模输血,万科亏损幅度仍在扩大,清晰表明中国房企2025年的日子比2024年更糟,情况更加恶化,这就是今天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绝境场面。而官方数据可能“为政治服务”,未完全反映市场真相。数据显示,7月份百强房企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为每平米1.68万元,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0.18%,看似欣欣向荣。然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则为每平米1.35万元,环比下跌0.77%,同比更是大跌7.3%。新旧房价差距持续扩大,而且二手房真实成交价普遍远低于统计局数据。更为致命的是,房价下跌并未换来成交量。眼下,二手房市场已呈现“僵死”状态,失去流动性,这比单纯的房价下跌更加可怕。销售额方面,今年1到7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额仅1.86万亿元,同比下降12.5%。即使在2024年中国房地产出现最大幅度滑坡的情况下,当年新房成交量仍达9万亿元,而今年前七个月的惨淡数据,预示着2025年全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文章总结,无论是头部上市房企的利润、新建与二手房价、销售额,还是房地产投资,这三组核心数据都出现了“大面积滑坡”。若扒开官方“温和”的数据外衣,会发现房地产行业实际上已处于“灭顶之势”。

长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经济学家向松祚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现在房价的底在哪里?”时,他直言“没有人知道底在哪里,经济学者没有能力判断”。向松祚解释,此前房地产飙涨主要靠刚需和投机需求支撑。但投机者已遭受惨痛教训,许多房产价值跌回甚至不及原价,导致负资产。在这种背景下,投资需求急剧萎缩,仅靠刚需不足以支撑房价上涨。房价下降是必然,所有人都要为此承受代价。向松祚坦言,“房价暴跌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又没有钱,买的股票也不赚钱,房子也在下跌;工资收入也没涨,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消费?”

在这种“绝境”面前,中共中央政府最近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已提出重要变化:增量扩张阶段已成历史,中国房地产将转向存量提质和城市更新。这意味着未来只有少量具备资金、品牌口碑和紧密政企关系的央国企能参与其中,大量房企将退出历史舞台,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和换轨。“徽湖说房”悲观预判,2025年实际上就是房企的大面积死亡年,就是房子的价值归零的一年,很多人的家庭会出现负资产的状态,所以这是更残酷的现实。再过两到三年也许人们不再关注房地产了。而是聚焦于生存状态、工作有无、以及能否支付生活费和孩子学费,这将比房地产下滑更加残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张又侠马失前蹄,突然出大事了
2 四川江油暴动 施暴者遭肉搜 父亲皆权贵
3 北京突然大规模收缴百姓护照
4 习“留岗待退” 刘源离京内幕曝光
5 江油吼声震撼北戴河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