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将突然失联 军报连发5文否定习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依然没有披露如何处理苗华的信息,也没有披露何卫东的去向。与此同时,中共军中再传重磅消息。7月28日下午,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前政治工作部主任、解放军上将秦生祥突然失联、被秘密带走调查。与此同时,中共军报近日连发五篇评论讨论“全面肃清军中流毒影响”,有分析指出,一场没有公报、没有交接仪式的军权切割正在进行 。
海外时评人士赵兰健爆料,秦生祥是习近平在军改后,亲手从空军系统调入军委机关、放进联合参谋部的政治干将。简而言之:秦生祥是“习家军”中的“习选肉馅儿”。而如今呢?“馅儿变质”了,主厨亲自下令端掉这锅包子。来自内部的消息人士说得更直白:“习自己选的,但他照样不信任。”赵兰健分析指出,这不是玩笑,这是体制深层病变的象征:一个高度集权者,选了一堆人,又一个个不信,到头来全都成了牺牲品。这不是反腐,这是偏执;不是整顿,这是恐惧……过去一年多,火箭军、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东部战区、空军高层接连落马,军中“高频率自清洗”已经不是新闻,而是常态。但这些落马者的共同点是:要么是习近平亲手提拔;要么是核心亲信体系中的二线中坚力量;要么在外界眼中本属“安全人物”,却依然遭到清洗。一个连自己选出来的“肉馅儿”都无法信任的统治者,还能稳定军权多久?目前,上述消息还无法得到证实。
此前有消息称,中共军队最新一轮的编制整改方案已经确定,中央军委在8月1号前后将有一次授衔仪式,这也是观察习近平军权是否稳固的一个重要窗口。就在近日,中共军中还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动向。海外时评人士江峰观察到,7月25日,中共在南亚铁哥们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来北京,过去这种级别的来访不是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一起出面,这次张又侠出面接见,这个合理毕竟现在军里真正还能坐镇的也就剩张又侠了,有意思的是,韩正也出面接见。更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当天上午刚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16位驻华大使递交国书,下午就缺席了。这不是什么日常疏漏,而是一场军中整风和去习化进行到临界点的外在征兆。
特别是军报,7月21日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肃清流毒影响的若干规定,并配发评论,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关键的话,“这是向全军各级党组织和官兵做出的郑重承诺”,这句话其实不是对基层讲的,而是对高层的喊话:谁要不配合就是对党不忠诚、就不是党的代表。然从7月22日开始,军报连发四篇评论,每一篇都像往死里削,第一篇讲的是政治忠诚,点名的是红军时期张国焘另立中央;第二篇讲党性原则,强调讲真话报实情;到了第三篇开始讲用人导向火力更猛,一句“把投机钻营的人推上位就会挫伤一大片”,听得全军高干都得倒吸一口气,明里暗里不就是说过去那套谁跟内核熟、 谁是旧部就能晋升的潜规则;最后一篇讲的是实事求是,那就更直接了,不能脱离打仗讲政治,这就是一把刀子插进了政治建军的招牌里,喊什么忠诚、贴什么习思想大字报都没用,关键是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赢。像这种连续性密集火力的操作上一次出现在军报头版,还是对徐才厚和郭伯雄开刀的时候。说到底这五篇文章背后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是谁搞坏了整个军队的政治生态?是谁让政治忠诚变成上位筹码?是谁让军队烂成一锅?江峰认为,这种全盘否定习近平的动作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发生,那就是体制准备重启、系统准备换人。现在环顾整个中央军委,习近平自己不再露面,能代表中共军队形象的就只剩张又侠一人,而就在这五篇评论发出来的这段时间里,张又侠不但代表中方会见了慕尼尔,还多次以中央军委副主席名义露面。由此可见,整个新体系的话语人正在登场。
江峰进一步分析,如果说张又侠会见巴基斯坦参谋长穆尼尔是一次按理出牌的军事常规,那韩正的出场就是一张打破规则的底牌。要知道在中共历史上国家副主席单独接见外国军方高层的情况极其罕见,更奇怪的是,张又侠和韩正的会见完全没有交叉,二是分别见了同一个巴基斯坦军头,这种安排出现的唯一解释就是:本该由军委主席习近平出面代表军事与国家两线的,现在习不能露面了,只能拆成两人补位,张又侠补军事职能、韩正补礼仪地位,习名义上还在,但实际上已经退场了。而且,官方发布的张又侠会见通稿,整篇通稿压根就没提到习近平,这在中共体制里是极其不寻常,要知道军委副主席见外宾,几乎每次讲话都要套一句贯彻习主席强军思想,哪怕只是一句口号也要放进稿子里挂名,而这一次什么都没有。所以可以判断,一场没有公报、没有声明、没有交接仪式的军权切割正在进行 。
2、中国研究生学制大变革 上亿网民关注热评
近期,中国多所高校陆续宣布自2026年起将部分专业硕士学制从两年延长至三年。这一消息迅速引爆网络热搜,总阅读量突破1亿。
从近期公布的信息来看,大陆专业硕士学制延长已成趋势:宁波大学发布的一份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变更信息公告显示,法律专业的学制由2.5年变更为3年,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变更公告提到,自2026年起拟将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学制由2年变更为3年。江西财经大学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通知也显示,应用统计和金融2个专硕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自2026年起,中央民族大学应用统计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和金融专业学制调整为3年;南昌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基本学制由现行的2年调整为3年。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中国陆续有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陆媒指出,从这两年的情况看,3年制学硕估计会成为主流。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毕业生108.4万人。以2017年80.61万人的数字作为基数来看,7年来,中国研究生招生增幅达到68.3%。
近日,“多所高校2026年起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消息登上了热搜,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亿。对于学制延长,官方解释普遍称,2年学制过于仓促,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延长一年有助于提升培养质量。然而,网络上的大量讨论和留言却呈现出不同的声音。许多网民质疑,延长研究生学制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其它目的:延缓就业压力。许多网民直指痛点,认为学制延长是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难题。一位网友写道:“就不了业,只好上学了。”延迟一年毕业,可能只是将就业压力往后推迟,并在特定时间点集中爆发。也有质疑声音认为,延长学制是学校增加学费收入的一种手段,甚至是将学生视为“免费的打工人”,延长其为学校服务的时间。同时,学制延长也将对学校的资源带来更大压力。同时,延长一年学制,意味着学生需要多支付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这对于本已面临“学历通胀”和就业压力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网民直言:“多一年学费,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来说,门槛更高了,影响教育公平性。”大量网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制调整,它触及了多个层面的重要议题。中国每年有数百万研究生,学制延长直接影响着大批学生的学业规划、经济负担和职业发展。
3、川普签令:终止所有小包裹“关税豁免”
美国总统川普7月30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终止从所有国家寄出的小额包裹免税福利。此前美国已经终止来自中港的小包裹免税。
白宫表示,该命令将于8月29日生效,所有价值800美元或以下进口到美国的商品都将被征收关税。任何通过国际邮政网络运送的商品,都将根据包裹价值及其原产国征收关税。
小额包裹最初将采用两种方式征税。部分商品将被征收反映原产国关税的“从价税”,而其它商品将被征收每件80至200美元不等的“从量税”。白宫文件称,后一种方式仅有效六个月,之后所有产品都将按从价税率征收。入境美国旅客带到美国的商品在200美元以下仍可免税。川普政府于5月终止来自中国和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漏洞。本周一,一家联邦贸易法院拒绝阻止川普政府实施小包裹免税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