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高层重新分工 习仅剩国家主席
7月30日中共政治局会议后,中共高层接下来将进入“北戴河时刻”,党内各派斗争和妥协的结果,对十月的四中全会而言极为很关键。观察人士注意到,自北京6月底宣布成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之后,中共高层的形势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张又侠、蔡奇、习近平和李强出现了明显的分工现象,习近平只剩国家主席,蔡奇则更多的参与到党总书记的事务,人民日报近日文章所透露出的信号则是:李强更有可能成为接班人。同时,另一位最热门接班人选丁薛祥却传来不利消息,据说丁薛祥的父兄已被限制自由。
新设立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至今未公布人员组成,有分析指出,如果习大权在握,他会立刻公布自己是“决议协”的组长。现在人员组成秘不外宣,这只能说明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元老帮为自己干政量身定做,目的是为习退休做准备,至少是分阶段移交权力。据海外时评人士李大宇的观察,自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出台之后,中共高层的形势就开始出现变化,许多安排都变得更“丝滑”和有章法了,张又侠、蔡奇、习近平和李强出现了明显的分工现象。如今中共最高层,蔡奇开始更多的参与党总书记的事务;国际国内的经济议题,权力也回归到了国务院,李强最近也明显活跃许多。至于军务,则由张又侠主导。习近平主要做的是礼仪性的国家主席职务,包括接见外国元首、写信和慰问等。所以,现在中共的分工是军委张又侠、党务蔡奇、国务李强,礼仪性的国家主席事务习近平。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他3个人已经把习近平一身承担的集权分担了。
从近期的一些迹象可以看出,蔡奇已经悄悄地在干着只有总书记才能干的事情。稍早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88周年,蔡奇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据李大宇获得的爆料,很早以前中共就定下了今年这场重要的周年纪念仪式由习近平出席,为了准备这场仪式,官方特别扩建了宛平城内的纪念馆,然而最终习近平却没有出席。在这之前的5月底,北京举行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翻查该大会的历史,习近平都是作为总书记亲自出席,但今年习近平同样也缺席了,蔡奇出席且坐到了“C位”。蔡奇频频参与党务与网上爆料称他已成为总书记备胎似乎相呼应。不过,李大宇认为,蔡奇的人设崩塌难以服众,加上身体又不好,被纳入总书记“备胎”考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有可能的是,蔡奇是个过渡角色,在权力过渡期处理党务。
近期同样一反常态的还有中共总理李强,7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全面压实政治责任 、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这片文章前面提到习近平的指示、强调,最后一段出现了李强为救灾做出的批示,这显然与以往不同。回顾此案类似的文章中,李强的名字并没有出现。而且李强近期不同寻常之事并非孤例。7月6日至7日,李强代替习近平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7月19日,雅下水电站开工仪式,7常委中仅李强一人出席,显示出亮相接权的姿态。据海外时评人士蒋罔正爆料:李强是习近平最倚仗的人,是老人党一致认可的接班人。因此李强可能成为中共内部各方势力认可的接班人。
此外,另外一位习的亲信丁薛祥据说其父兄已被限制自由。据蒋罔正透露,江苏南通商会会长徐少东7月26日被控制后,丁薛祥的父亲、哥哥和妹夫都被限制不许离开南通市。丁薛祥的麻烦不断出现。蒋罔正并未解释丁薛祥家人被限制自由与南通商会会长徐少东被控制有什么关系。海外时评人士李沐阳分析,在中共体制下,官商勾结,输送利益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丁薛祥的父亲、哥哥和妹夫的自由被限制,反映的就是丁薛祥的情况不太好。丁薛祥是习近平的亲信,也是核心幕僚之一,习从上海平稳进入中南海,丁薛祥功不可没。那么丁薛祥的情况不妙,反映的就是习近平的状况了。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后,不出意外,中共高层将进入“北戴河时刻”,北戴河会议之所以引人关注,原因在于在此所谓的休假期间,除了中共现高层与元老等会就某些问题讨论、交换意见、进行利益分配外,高层还会商讨某些不能摆在桌面上的问题,而今年北戴河会议所做出的某些决定,极有可能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产生巨大影向。
2、百万房产跌剩零头 中国房市雪崩
曾是中国经济火车头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雪崩”。当北京永定河畔的百万房产跌到只剩零头,武汉遍地空房触目惊心,这场房地产崩盘不仅吞噬了无数普通家庭的财富,更将多名相关行业的大佬逼入绝境。在经济学家“腰斩只是开始”的警示下,这场由房产泡沫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中国经济的每一根神经。
北京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近日实地探访永定河畔的“莱茵河谷”小区,揭示了令人咋舌的房价暴跌现状。近日他实拍了来到莱茵河谷小区进行观察的过程,他说莱茵河谷小区虽然位置相当好,但是房价已经跌到亲妈都不认了。有的业主花180多万买的房,前一段时间跌了100万,现在跌了130万了。基本上,180万买的房子,现在只值70万~80万。这意味着,这些高价购入的房产,如今跌幅高达七成左右,让许多业主面临巨额亏损,而且该地段周边房产的跌幅几乎普遍如此。房产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惨况。数据显示,曾经在高峰期单价高达1.5万甚至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永定河边”环京楼盘,如今跌至每平方米几千元,总价上百万的跌幅已是常态。
房价崩盘的惨烈不仅限于环京地区。一位武汉自媒体博主,作为“全款收房”者,近日实地探访武汉多个小区,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景象。她表示,许多小区“亮灯率惨不忍睹”,一片漆黑的楼栋意味着大量房屋空置,“没有亮灯的,就是没有人住,是空着的。”她坦言:“自己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认一个最普适的道理——物以稀为贵。现在,满大街都是空房子,供大于求。价格凭什么不跌?”对于武汉房价的未来趋势,她悲观预测“只会更惨,腰斩只是开始,挤泡沫的路真的还长着呢”。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塌,这场“多米诺骨牌效应”正传导至相关产业,并引发一连串悲剧。近期以来,多位与房地产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大佬接连非正常死亡。财经博主“Tom”近指出,如果把2021年理解为房地产爆雷的元年,四年后的今天,相关产业的连环雷一个个都上线了。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行业会爆雷。”他预测,灯具、电器、玻璃、木材等与房地产强相关的行业,其企业都将面临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的困境,很可能重蹈这些大佬们的覆辙。
近日,一段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今年5月份的演讲内容在互联网上流传,他对当前房地产困境的预见和反思令人深思。向松祚表示,作为一名经济学者,他对当前局面感到非常遗憾。在房地产高峰期,中国社会融资总额的42%都涌向了这一个行业,这种情况显然难以持续。如今房地产已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最大的拖累”,导致地方政府巨额债务、众多家庭的巨额负债,以及银行累积的巨额不良贷款。对于房价何时能止跌回稳,向松祚预计,中央提出的“止跌回稳”,“少则三年,可能还得五年”。他坦言:“过去我不好意思说,我也没有资格说我们犯了重大错误。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承受这个代价。”
3、中国大妈纷纷从这个市场“跑路”
受金价陷入整理,而中国股市短线走高影响,中国投资人正快速将黄金换成股票,彭博报道,7月中国黄金ETF净流出约32亿,刷新历史纪录。中国黄金ETF发行最大的华安基金分析师史蒂夫周表示,一些投资者正在从黄金中获利了结,转入股票等其他投资以追逐更强劲的势头。
中国是最大的实物金条市场,虽然与全球同行相比,中国的ETF规模较小,但它们是当地投资者接触金属的更容易途径之一,也是情绪的关键晴雨表。自从银行5年前停止为个人开设金条交易帐户以来,直接投资黄金的机会受到限制。黄金是今年迄今为止表现最强劲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价格在4月份创下了纪录,但从那时起金价基本上一直在横盘整理。随着风险的加剧,中国大妈也纷纷选择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