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 传习又犯病   李强话风也变了

春节刚过,有关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健康的传言再度出现,2月6日又消息称,继去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传出中风消息后,习近平在春节期间又再次中风,在北京协和或者301医院就诊后,得到控制。尽管上述消息目前无法证实,但川普重返白宫才半个月,美中两国贸易战再度打响,习近平和川普近日原本一场对话也被取消,对习近平而言,接下来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而就在节后其一天,中共总理李强的话风也变了,透露出重要的信号。

据海外时评人士李沐阳6日爆料,收到可靠消息,习近平过年这几天犯二次脑梗,疑似在协和医院帅府治疗。爆料人士说,初三那天他的同事们就在议论“老大又犯脑梗了”。过年放假那几天没露脸十之八九是因为这原因。据称习近平喜欢喝茅台,这次犯脑梗或许是跟喝酒有关。李沐阳一开始也质疑,因为央视报道习近平这两天有两次露面,不过消息源强调习脑梗是真的,并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但目前这一细节不能公开。

据媒体观察,从2月5日和6日习近平出镜会见到访的吉尔吉斯、巴基斯坦、文莱、泰国总统或总理的视频看,习的状态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精神。如果对照去年1月24日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视频,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即习较去年不仅显老相,而且更缺乏精气神,这还是在中共央视刻意修饰后的效果。自去年7月有传言习中风后,中共高层、军方都陆续出现了种种异常,如果习又一次健康出问题,也将引发中南海更大政治动荡。

随着美中新一轮贸易战重启,中共似乎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包括与西方脱钩。节后第一天,中共总理李强在2月5日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表示,“统筹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应对外部挑战”,要采取所谓的有力举措做强国内大循环等。官媒通稿显示,李强没有提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川普首个总统任期,美中贸易战期间,习近平在2020年5月14日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时首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但是,此前中共官方宣传中一直避免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中共发改委去年11月曾发表文章强调“必须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内大循环”,但仍提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保持对习最初的定调不变。海外时评人士唐靖远分析指出,从李强的最新讲话看,中共的提法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不再提所谓的国际、国内双循环这个问题了。中共高层可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可能要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发达国家、整个西方国家脱钩,而且很有可能是全面脱钩。海外时评人士蓝述指出,中共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战也是迫在眉睫,随时就可能上演,所以中共现在没有办法去依赖出口了,只能去谈所谓的做强国内大循环。

此前,习近平2023年到内蒙古考察时,曾谈及“双循环”、半导体国产化等问题,并解释搞国内大循环是要在极端状况下“靠自己活下去”。二十大前,北京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发表一篇万字长文,试图为明清“闭关锁国”政策“平反”,疑似为习近平的“内循环”乃至“中美脱钩”政策造势。当时原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撰文痛批“闭关锁国”,引起外界关注。唐靖远分析指出,中国有今天整个经济的体量,完全是靠吃全球化的红利,如果说中共现在因为政治的因素,要和西方国家整个都脱钩,它是没有办法自己独立完成这个所谓内循环的。海外时评人士王赫稍早表示,中国经济已大盘动摇,中共推出的很多政策措施都没什么效果。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科技创新的问题,是整个政治体制,是整个社会制度对经济的控制,对经济的折磨,使中国经济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正在逐步死去。中共不敢正视这个问题,它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隔靴搔痒,没有好的效果。

2、北京仅剩一条暂时的活路

中国经济持续恶化,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崩塌,官方公布的2024年财政收入透露出的信息就是:中共国家财政整体入不敷出,所有省份的财政收入“一泄如注”。近日,一张中共政府月均发债速度的表格震惊了所有人,数据显示,从2018的每月发债6422亿到2024年底每月发债18449亿,7年翻近3倍。网友惊叹:按照这个速度,不用5年就达到每年60万亿规模,这种债务加速只意味着一件事:不发债立即死,发债能活多几年,只剩这唯一一条暂时的活路了。

资深财经人士老蛮在 X上贴出一张中共国债加地方政府债券月均发行规模的表格,从2018的到2024年底,数字一路攀升。老蛮写道,震惊一下各位,让各位欣赏一下中共政府的发债速度。注意,这里的数据仅仅只包含了国债和地方债券,也就是程序相对正规,发行数据相对公开透明,可以实际查证的部分。这里还不包含地方上的隐性债务。倒不是说一个政府不能靠发债活着,欧美都是这么干的。关键问题在于,要发债,政府就要让渡权力出来,就要给债权人、也就是广大国民以权力,就要通过民意代表的投票,对政府债务进行信用加持。就要严厉管控债务的发行和偿还流程。如果一切都没有的话,那么,这种债务就只意味着一件事:烟花过后,一地狼藉。

这张图标也已发了大量网友热议,“自己印钞自己发债,自己买自己。左脚踩右脚能上天。”“应该拿这个增速当GDP增速放在CCTV报道啊。”“政府发债基于其信誉,一个无法创造价值的国家,就凭荒废的机场、码头与山寨流水线很难长期维持。”“只剩这唯一一条暂时的活路了。”“很好,符合那人的做事风格。”“这只是国债和地方债,还有天量的城投债呢。”“感觉就是临死也要拉垫背的,而且还要让垫背的先死!”“那就是说发债的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能过一天得一天,管不了那么多。”“一年20万亿的发债规模,根本不想还了。”“二百斤:给我加足马力!”“穷途末路,黑暗中滑向更黑暗,更绝望的深渊。”

稍早前,在中共地方财政部门工作多年的人士曾透露,县级财政已经崩溃,体制内的人都在骂今上。县级财政瘫痪了,表现出来就是大量举债去花费,已经远远超出财政收入的能力了。比如说,有一个县里面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亿左右,但已经花掉了两百多个亿,是不是疯了呢?堵住这个缺口就靠举债,各种各样的债务,有专项债,有短期的国债,还有长期的地方债。接下来的2025年的预算安排当中,就能看出来中共财政已经是岌岌可危。因为政府预算基本上是参照上一年财政支出的规模,来安排下一年的预算,每个部门都有本部门的专项支出。2025年专项当中是在2024年的基础之上,砍掉了70%,只保留30%,对于整个县的政府行政职能的运作,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不出所料,2025年这一年很难过,但接下来的2026年会更难。

有自媒体近日撰文,中共官方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2024年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绝大多数省份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原先中国的财政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著六个经济大省的纳税者上缴税收勉强维持,到2024年就只有上海这一个直辖市还有点馀力了。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一个结果:支出与税收相抵后,国家财政赤字近11万亿元。即使用4.473万亿元的非税收入冲抵后,仍有赤字6.5万亿元。如果按城镇就业人口4.7亿人来计算,相当于每个在职人员需要为政府分摊1.38万元的赤字。这些赤字,要么想办法再征,要么通过发钞稀释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473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官方公布的2024年中国政府非税收入,与前一年相比,这个数字飙升了超过四分之一。简单说,就是中共各级政府不择手段捞钱。

3、美最新制裁:聚焦伊朗石油对华出口网络

美国财政部2月6日最新宣布对伊朗石油工业实施新的制裁,对象锁定为数百万桶伊朗石油运往中国提供便利的一个国际网络。

在一份新闻稿中,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说,制裁针对的是Sepehr Energy,这是一家为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运输石油的幌子公司。制裁包括在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实体和个人,还有几艘油轮。根据新闻稿,Sepehr Energy及其附属公司在以AFGS指挥下运营,使用“欺骗性的规避方法”,包括伪造海事文件,来掩盖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买家出售和运输的石油的伊朗来源。每年非法买卖产生的金额相当于数十亿美元,为伊朗破坏稳定的地区活动和支持包括哈马斯、胡塞武装和真主党在内的多个地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

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朗还利用这笔资金来发展其核项目,生产致命的弹道导弹和军用无人机。美国致力于积极主动地打击伊朗为这些恶意活动获取资金的任何企图。在另外一份声明中,美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表示,美国不会容忍伊朗的破坏和不稳定行为。“我们将使用一切可用的工具,就该政权破坏稳定的活动以及寻求威胁文明世界的核武器而追究自责任。”

本星期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川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授权美国政府对德黑兰极限施压,迫使其放弃发展核项目。伊朗随后回应,其核项目是用于和平用途。

4、震慑北京  美军宣布大动作

美国军方2月3日宣布,已派遣超过5000名陆战队员和海军官兵,搭乘三艘军舰部署至中国周边海域,形成一支“随时备战”(ready now)的作战力量。此举正值美中关系持续紧张,美国视中共为“步步进逼的挑战”,并加强在印太地区军事部署之际,对北京的威慑意味浓厚。

美《新闻周刊》报道,美军陆战队第31远征队宣布,这支以日本冲绳为基地的部队,已于1月28日登上美海军两栖待命支队的舰艇,正式展开在印太地区的“巡弋与竞争”任务。陆战队指出,第31远征队是一支高度机动的远征力量,具备前沿部署、危机因应与军力投射能力。它与三艘两栖战舰组成海军两栖待命支队,共同部署以执行更广泛的军事任务,包括两栖登陆、人道救援、非战斗人员撤离、特种作战支援以及海上安全行动等。陆战队第31远征队指挥官尼齐奥哈上校表示,部署于第一岛链的两栖待命支队,是海军与陆战队两军种整合的联合作战团队,展现印太司令部强大的“立即备战”战力,且正“每日与潜在对手竞争”,已准备好因应印太区域挑战,展现美军整合战力。根据美海军的声明,两栖待命支队以日本佐世保为母港,由第11两栖中队负责指挥;第31陆战队远征队总部则设于冲绳汉森营区,是美国在印太区域的重要军事部署。

美国海军2月4日发布照片,证实“美利坚号”两栖待命支队与第31陆战队远征队,已在美国第七舰队责任区的菲律宾海进行“例行性任务”。可以确定的是,在区域情势敏感时刻,美军的军事部署行动,无疑向各方传达了美国对印太区域安全的重视程度,并向北京释放出强烈的威慑讯号。

5、DeepSeek与中国移动有联系 引发担忧

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的网站代码可能会将部分用户的登录信息自动发送给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一家中共国有电信公司,因与中共军方关系密切而被禁止在美国运营。

最新的研究发现,DeepSeek聊天机器人的网页登录界面嵌有一段高度混淆的计算机脚本,经过解密后显示,其与中国移动的计算机基础设施相连。该代码似乎是DeepSeek账户创建和用户登录程序的一部分。加拿大网络安全公司Feroot Security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将结果分享给了美联社。随后,第二组计算机专家在独立验证后证实,DeepSeek聊天机器人网页确实包含跟中国移动相连的代码。华盛顿特区的律师兼顾问史都华‧贝克表示,DeepSeek带来了所有跟中国短视频社交媒体TikTok相同的安全担忧,但DeepSeek可能涉及更敏感信息,甚至比TikTok更具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风险。贝克曾担任美国土安全部和国家安全局的高级官员。

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将敏感数据放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从机密的商业信息到高度隐私的个人信息。专家警告,当这些AI平台为地缘政治对手所拥有时,数据安全风险会被进一步放大,甚至可能成为对手的情报金矿。专门从事网络威胁识别的Feroot公司发现,DeepSeek登陆时会下载并触发某段计算机代码。该代码可能会搜集用户登录设备的详细信息——这一过程称为“指纹识别”。全球科技公司普遍使用此类技术来进行安全验证和广告定位。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该代码包含指向中国移动身份验证和身份管理系统的链接,这意味着它可能是某些用户登陆DeepSeek过程中的一部分。Feroot首席执行官查林尼:“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竟在豪不知情的情况下允许北京监视美国人,而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查林尼补充,“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是偶然的。有太多不寻常的地方。你知道那句话‘无风不起浪’吧?在这种情况下,疑云弥漫。”  

美联社还邀请了两位学术网络安全专家,卡尔加里大学的乔尔‧里尔登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瑟吉‧艾格曼对代码进行独立分析。他们确认,DeepSeek的登录系统与中国移动之间存在关联。里尔登表示:“很明显,中国移动以某种方式参与了DeepSeek的注册过程。”他在测试中没有看到数据传输,但认为,数据传输可能会在某些用户或某些登录方式中被激活。尽管Feroot和其他研究人员在北美地区的DeepSeek登录测试中,没有观察到数据被传输至中国移动,但他们不能排除某些用户数据可能会被传输到中国的电信公司的可能性。

6、中国房企标杆“倒下了”

中国新年过后,万科高级主管大洗牌,新任命人员都来自深圳国资系统。曾被称为“中国房企标杆”的万科去年巨亏人民币450亿元,已经濒临破产。

据陆媒报道,万科2月5日在内部发文,公示10名高管人事任命,涉及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财务资金管理部、法务部等集团总部,以及北京、华东等开发经营本部等多个核心岗位。这些新任命人员,全部来自深圳国资系统,再加上年前入场的5位高管,已经形成至少15人的“高管天团”,这是万科“步入国资深度管理新阶段”的开始。这波人事异动有迹可循。去年年底,万科总裁祝九胜被当局带走,同时深圳官方全面介入,准备接管万科。

万科春节前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450亿元。万科一度被称为“中国房企标杆”,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地铁集团。在其它房企巨头不断暴雷之际,万科曾一再自我标榜“财务健康第一”。但去年万科暴雷消息不断,被指已在破产边缘。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文写道,中国房地产危机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如今该行业正变得越来越以国企为主导。对于这个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典范的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逆转。和许多开发商一样,万科也饱受一个恶性循环之苦:销售额下降导致现金流减少和债务增加,这反过来又吓跑了购房者,他们担心签约购买的房屋无法完工。万科的合同销售额已较2020年的峰值下降三分之二。在五年的时间里,万科的净负债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2,520亿元,而合同负债已增至人民币5,870亿。

由于政治风险与薪资上涨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经营,2024年,日本在中国的居留人数首次跌破10万人,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外务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1日,在中国居住3个月以上的日本公民共97538人,下降4%,且连续第12年下降。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分析指出,随着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增加,留在中国的日本居民减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原因很多,第一,中国经济及环境不佳,外企在中国的投资,部分钱转不出去,只有在中国继续投资,在中国市场转来转去,为中国服务,但是钱转不出去或者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转出去。其次是中国的政治环境不适合市场经济。中共国安法,抓特务等,让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外国人都感到人心惶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年在中国多地发生多起外国籍人士被中国人袭击事件,也让许多日本人为安全担忧。

据日本法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持中长期签证在中国居住的日本公民数量较前一年大幅减少,已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据日本内阁府2023年所作民调显示,87%的受访者对中国没有亲近感,这一数字同样创下20年新高。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大S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川普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俄乌战争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