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 疯狂!中国人的钱正流向…

  中国的消费者与企业正掀起长期存款热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3年期定存规模达5.5万亿人民币,创2015年该产品推出以来最大单季纪录。路透社指出,这形同大量资金退出流通,恐招致类似1990年代困扰日本经济的流动性陷阱危机。

  路透社报道,过去一年,从房地产与股市退出的中国散户投资人争相长期定存。今年以来,企业也加入该行列,加剧拖累了中国经济。尽管中国银行利率较低,但这意味企业与家庭都在囤积现金,而非投资,这类似1990年代困扰日本经济的典型流动性陷阱。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埃蕾萝指出,“中国因资产负债衰退风险,正陷入流动性陷阱危机”。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前中国人行顾问樊纲这样形容,“就像是钱掉入黑洞,这是中国现在的处境,企业与家庭需求并不活跃”。尽管中共当局已降息、鼓励银行放出更多贷款,以致力恢复经济成长。然而有180家A股上市公司在其文件中说,他们今年投资定存。一名中国国有银行职员坦言,定存的需求高于往常,“因为谁知道大环境会不会变得更糟?”

  与此同时,中国家庭和企业热衷于定存的安全性以及其他安全度较高的理财产品,将大大削弱决策者通过降税与房地产支持措施,以提振需求与消费的成效。美国基金经理人拜吉尔认为,“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是房地产部门绝对处于资产负债衰退之中,就房地产占中国经济产值4分之1而言,这非同小可”。

  不过,就在中国家庭掀起长期存款热潮的同时,8月3日有报道指出,中国家庭负债比已接近国际红线,民众仍要不得不随时面对工作和收入可能不保的情况。据北京智库“政府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第2季家庭负债占GDP比(或称杠杆率),从2022年年底的61.9%升至63.5%,接近国际货币基金先前对金融风险警示所设立的红线65%,而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的家庭杠杆率仅17.9%。据国际清算银行预估,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的家庭负债规模高达10.76万亿美元,或占其GDP的61.3%,这个杠杆率已超越2022年年底德国、印度,而且正快速接近美国的74.4%,以及日本的68.2。有分析指出,近期,中国的金融领域有几个敏感话题,银行安危、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和债务危机,而与之相关的坏消息不断传出,问题集中到一起,显示中国的金融命脉日渐枯竭。

2、洪水滔天 “敢问习老大在哪亲自指挥”?

  遭遇暴雨袭击后的北京正在善后,大洪水正在北京周边的河北蔓延,涿州市变成“涿州湖”,霸州,因泄洪导致大面积被淹,房倒屋塌,数万人无家可归,村民们包围政府大楼,打出“还我家园,明明是泄洪原因,却说降雨所致!”抗议当局隐瞒真相。

  民间又在发问,关键时刻,领导人在哪里?中国民众向来对领导人“要求不严”,只是“有比较就有不满”,他们想起了习近平前任抚恤灾民的传统。也许民间的声音传进了中南海,也许是官媒自作主张粉饰,新华社8月5日晚间发出的长篇通稿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官媒:大标题:“风雨同心人民至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指挥北京防汛抗洪救灾”。

  文章说,“早在7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有人联想到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一段日子后,党刊说,习总书记在2020年1月7日就知情并作了指示,但官媒当时未提一字,为什么呢?2020年1月初,正是当局全力掩盖疫情,甚至不肯承认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事实的时期,一直拖到1月20日。报道写道:“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8月1日作指示是事实,是不是来得晚了一点?彼时,北京已经“水漫金山”。有网友直接质疑:“请教新华社,敢问习总在哪里亲自指挥?”

  《法广》的评论指出,社交网络登载的无数视频,照片,评论,都在见证着这场由台风引起、突然而来的大暴雨酿成的大洪水,如何让首都北京一夜之间成为泽国,加之河北最高官员不惜说出“河北要当好首都的护城河”这样的话来拍马,也激起民众的愤怒和不安。墙内网络上,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亲临救灾的照片和视频比比皆是。这个传统,习近平上台后,就断了。有网友说,当时看着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慰问灾民,觉得在表演亲民,像演戏,现在再看这些照片,想象如今的领袖们连戏也不肯演,还是有点感动,人家还在乎群众怎么看。什么叫亲自指挥?那才叫亲自指挥。有网友讽刺:“胡锦涛温家宝这样的演员,今天干脆绝迹了。”“哎,古代皇帝春社时都要亲耕祈求风调雨顺,发生灾异都有亲自祭天谢罪,好家伙现在发洪水就发一篇指导思想,这是连皇帝都不会当了啊”。

3、当心!中共派他是来“搅局”的 

  中共外交部8月4日宣布,将派遣中共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前往沙特阿拉伯,参加本周末举行的为期两天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有专家认为,中共背后的动机可能是趁机拉拢“全球南方”国家,亲北京的额《南华早报》甚至认为,中方的到场是为了确保这次会议不至于成为某种“反俄大会”。

  综合报道,来自美国、英国等约40个国家的安全顾问和其他高级官员在沙特的吉达举行国际会议。俄罗斯被排除在外,乌克兰和西方外交官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就如何结束俄乌战的关键原则达成一致。而中共一直拒绝承认这是一场入侵战争,并加大与俄罗斯的贸易,进而为俄提供了一条经济生命线,也导致中共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据路透社报道,分析人士怀疑中共官员会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主导作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东项目负责人乔恩‧阿尔特曼表示:“不认为中共在推动一项议程。”北京的参与更可能是出于声誉以及抓住讨好中东和“全球南方”国家的机会。近年来,中共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渗透。与此同时,欧美也在争取“全球南方”国家。为了赢得这些国家的支持,西方官员表示,他们届时将强调,自从俄罗斯退出了允许乌克兰通过黑海出口粮食的协议,并对乌克兰港口进行一系列空袭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飙升。另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我们肯定会大声而明确地表达这一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稍早表示,他希望这一倡议能够促成今年秋天世界各国领导人举行“和平峰会”,以支持基于他自己提出的俄乌战十点解决方案的原则。泽连斯基的方案包括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领土上撤军。西方外交官表示,泽连斯基提出的十点和平方案的全部内容在会谈中获得支持的可能性极小,但他们希望至少获得对《联合国宪章》所载原则的明确支持,例如领土完整。而乌克兰的目标首先是通过与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全球南方”国家接触,建立一个超越其核心西方支持者的更大外交支持联盟,其中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一直声称对俄乌战保持中立。

  尽管北京一直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和平缔造者,但其不断呼应俄罗斯的宣传,引发外界质疑其中立性。“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表示,这次,沙特作为东道主对北京来说更容易接受,因为这不会被视为是西方策划的。亲北京的《南华早报》甚至指出,中方的到场是为了确保这次会议不至于成为某种“反俄大会”,中方不是为了孤立俄罗斯而出席,恰恰相反,中方是为了会议最终能达成某种真正有意义的结果而出席。显然,中南海另有打算。

 4、不是美国“无能”  而是中共“强大”

  德国《南德意志报》的一篇评论警告说,今后的美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中共,欧洲必须更多地承担起维护自身安全的职责。

  这篇题目为《欧洲以及与拜登的美好时光》的评论由美国鹰派智库"马拉松倡议"主席、前国防部高官科尔比撰写,文章警告,今后的美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中共,很可能无暇关照北约的欧洲盟友。假如一直坐享美国保护伞的欧洲国家不趁早意识到这一点,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文章分析,关键的问题是,美国并没有强大到能够同时领导两个联盟:在欧洲对抗俄罗斯、在亚洲对抗北京,并不是说美国太虚弱,也不是说美国正在衰亡,而是因为北京前所未有地强大。不论是川普时期的战略专家,还是拜登麾下的幕僚,都很清楚地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对付这两个对手,但首先需要采取措施应对中共不同寻常的军力提升。

  文章指出,拜登政府正在帮助欧洲全力抗俄,与此同时美中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却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共正在全力补齐自身短板,并且正在为遭受西方制裁做准备;北京全面备战迹象迫使美国也必须为一场冲突做好准备。而一旦中共出兵,欧洲就会受到重大影响,中共军队固然有可能像如今的俄罗斯那样磕磕绊绊,但是就像眼下的俄乌战争那样,北京发起的战争对于华盛顿而言也会十分漫长。美国届时极有可能陷入二战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场冲突中,演变为一场艰难、血腥、疲乏的消耗战。不论拜登或者其他的尚且主宰美国的老派政客如何许诺、如何怀旧,华盛顿今后将不得不集中精力于中共以及亚洲。

  文章最后指出,尽管欧洲对军事的重视程度已经比几年前有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中俄的威胁,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德国应当尽快完成军费提升,以便在东欧共同防御中接过美国的领导角色。

5、风向有变?刀郎官媒报道被秒删

  大陆歌手刀郎近日因新歌《罗刹海市》再度爆红,这首歌曲借古讽今,抨击社会乱象,引发舆论共鸣,全球网络播放量已超过80亿次,创历史纪录。在发布新专辑的第二天,刀郎还现身新疆党委学习会,当时有媒体曾感叹:没人敢扳倒刀郎了,但有媒体发现,官媒这条报道已被秒删。

  《北京青年报》8月3日报道,7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刀郎等文艺工作者也参加了集体学习。新疆官媒画面显示,身穿黑色T恤的刀郎坐在第二排,面前摆放的名牌写着“罗林”,这是刀郎的本名。在此前一天,刀郎发布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一首新歌《罗刹海市》被指影射当前中国社会“光怪陆离,黑白颠倒”的乱象,引发热议。刀郎爆红后参加新疆党委学习,港媒曾报道,刀郎简直就是新疆的代名词,如今又如此火爆,要“讲好新疆故事”,要“推进文化润疆”,刀郎当然是最佳人选。不过,记者4日发现,中共官媒对于刀郎参加党委学习的报道,已被全网删除,具体内情不得而知。有分析指出,尽管52岁的刀郎始终低调,但依然逃不过《罗刹海市》所引发的是是非非。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