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力量办蠢事后 习近平更危险了
在一意孤行大搞清零近三年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去年12月来了个180度政策急转弯,疫情“海啸”随即席卷到中国各个角落,习近平标志性的“清零”以这种混乱无序的方式收场令其威望备受打击。有分析指出,习近平最喜欢说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因为其独断专行,最终的结果就是集中力量办蠢事和傻事。与此同时,一旦习近平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几乎肯定会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更加难以对付。
《美国之音》的评论指出,就在两三个月前,外界还在猜测中共国的“全面主席”(Chairman of Everything)习近平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他的清零政策,当时习刚刚在二十大上打破惯例实现连任,他一直执拗地相信“清零”展示了中共的制度优于西方,然而,事情在一夜之间就变了。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指出,习近平在无准备情况下突然放弃清零令华盛顿困惑不解,但也进一步认识到在习近平个人专权下中共政权的任意性。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教授拉里·高斯廷曾指出,毫无章法的退出清零将是习近平所谓高效治国下的一个“重要污点”。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员余茂春分析指出,习近平常常讲,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现在看来是集中力量办了蠢事。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习近平最喜欢说的,就是中共把全中国的资源都垄断起来,所以他们可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结果是太集中,集中在领导人的意志上面,结果就是以集中力量办蠢事和傻事而告终。
报道指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经济,这个星期,习近平派出即将退休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达沃斯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刘鹤在他的演讲中试图把中国描述成一个依然值得做生意的好地方,对于刘鹤的一系列说法和表态,贝克利认为,至少政策制定者们更加现实和清醒,这倒让习近平看起来显得非常无能,他的一连串失误,从偏执地坚持清零毁掉经济,搞得民怨四起,到毫无准备的放开,这让外界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余茂春则表示,刘鹤说中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充满了滑稽和讽刺意味的。请注意,这次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第一次没有中国的民营资本家像马云这样的人物参加,因为他们都被打跑了。在经历了清零的瞎折腾和毫无准备的突然放开后,习近平治下的中共正丢掉它的国际信用。塔夫茨大学的贝克利认为,习近平的独断专权加大了与他共处的难度,从清零到一夜之间的混乱放开令人感到你正在与一个可能反复无常的国家打交道。
对于接下来北京的动向,美国知名中国问题学者裴敏欣指出,习近平作为一个政治强人在清零政策上遭遇的挫败可能会让他更加危险,世界应为此做好准备。他撰文将习近平与1960年代初毛泽东时代的三年大饥荒相比较,当毛泽东意识到“大跃进”导致的饥荒破坏了他在中共党内的地位时,他并没有认输或放弃,而是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后来成为文化大革命,使国家陷入了十年的混乱。文章这样写道,“习近平可能不会成为另一个毛泽东,然而,与他的前任一样,如果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他几乎肯定会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更加难以对付。”
2、军中异动 中共中部战区一年半内三次换帅
中共军中近期接连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中部战区更是在一年半内三次换帅。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军中亲信不多,一直对军队不太放心,靠派发官帽收拢人心,但未必有效。
综合报道,1月18日,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给刚升任中部战区司令的黄铭颁授上将军衔,现年60岁的陆军上将吴亚男已卸任中部战区司令。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部战区已经连续三度换司令。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分析指出,林向阳、吴亚男、黄铭都是在中部战区司令职务上被提拔为上将。虽然走马灯换人,但是也是习不断地扩充上将队伍的过程,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此举未必有效。除了林向阳是习近平当年任职福建时有密切关系的31军出身,吴亚男和黄铭原来都来自徐才厚的老巢,东北的16军,算是习近平上台后收编过来的部分。李林一认为,像战区司令这种具体职务,习还是需要亲信把持,否则关键时刻恐怕还是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显然,习近平看来不太放心,他军中真正能信任的人也不多,所以只能靠发官帽来笼络。中国问题专家李燕铭则评论指出,习近平二十大后首次晋升上将,黄铭成为军中黑马,中部战区司令一年半三度换人,原司令吴亚男已调任军委部门首脑。习近平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军权,内防政变,对外备战。
稍早前有分析指出,中共军委从2018年起的元旦后,身兼军委主席的习近平都会签发“1号军令”,以开启当年的军事训练,宣示军权。但今年,军委“1号军令”至今未发布,打破惯例。这可能是因为军队内部发生了某种外界难以觉察的重大变化。时评人士沈舟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中共军队在南海,特别是台海挑衅动作频频,不断对外暴露自身的弱点,结果四面树敌,让习近平对于“备战”的态度变得不明朗。另一方面是国内去年底前突然爆发的白纸革命,令北京当局不得不放弃清零,中共若冒然开战,现在最担心的应该是来自内部的倒戈甚至政变。所以习近平必须先稳住军队,继续加强对军队的掌控。
3、杨恒均案第七次推迟判决 澳外长喊话北京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杨恒均案件的判决再次被推迟到4月份。四年前,这位澳籍华裔作家在广州机场被捕,在被控犯间谍罪之后,杨恒均的案件于2021年在北京进行了闭门审理。在澳中寻求修复双边关系之际,澳方表示正持续关注杨恒均案件的进展。
据路透社援引杨恒均友人报道,这名澳籍华裔作家被控间谍罪名的案件判决再次被推迟到4月,这已经是该案第七次推迟判决。2019年1月,当时在纽约工作的杨恒均乘坐飞机到广州,在机场被逮捕。2021年,北京一家法院对杨恒均一案进行了秘密审理,针对他的案件信息从未对外界披露。杨恒均一直否认自己为澳大利亚或者美国担任间谍。悉尼科技大学学者冯崇义表示:"中共对杨恒均的任意拘禁是一种蛮横的政治迫害,因为他倡导人权、民主和法治等普世价值。"他还补充道,在经历了四年监禁之后,人们对杨的健康问题十分担忧,包括营养不良。路透社看到一条杨恒均从狱中发给朋友的信息,他在文中坚持自己是无辜的。"四年的时间很长。我来了,我在受难,我在思考。但是我没有被征服。"
在杨恒均被捕四周年之,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际发表声明指出:"澳政府对于杨恒均案件的一再拖延深感担忧。自从杨博士被拘押以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呼吁为杨博士提供符合基本公正、程序公平和人道待遇标准的对待。
德国之声的报道指出,在澳中两国正在寻求修复双边外交关系之际,澳大利亚方面表示正在对杨恒均以及澳籍华裔女记者成蕾的案件始终保持密切关注。1月13日,在澳方呼吁恢复外交官探视之后,澳外交官对杨和成二人进行了探视,这也是去年10月以来澳外交官首次探视此二人。
4、外资逃出中国 去年最后2个月跌幅创纪录
面对经济放缓、人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中共政策的难以捉摸,外资正加速“去中国化”。彭博社引用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估算,去年的最后2个月,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跌幅创纪录。
据报道,去年12月中共实际使用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为76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暴跌约29%;尤其是去年11月的减幅高达33%,为2015年以来的最大减幅。按照官方口径,去年全年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创纪录的1.2兆元,但中共并没有公布这些资金的来源明细。若依照2020年和2021年的模式,超过70%的资金可能来自香港。
如今,外国企业对中国前景正感到悲观,沃尔玛和家乐福等等零售商百货收摊离开,电商、金融业相继淡出中国市场,日、韩企业也加速撤离中国,根据统计,过去10年,进驻中国的日企已减少1600多家,据韩媒调查,超过1成的韩企打算撤出中国。而外资撤离的原因除了中共过度防疫、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当局政策模糊、朝令夕改,以及稍有不满便实施反制或扬言抵制的行为都让外企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