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主席正风光 不料半路杀出一个特鲁多
习近平闭关三年初登国际大会场G20,一口气会见许多国家领导人,尤其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峰会之后,党媒迫不及待地吹捧习近平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习主席很风光,然而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中共官媒从来十分严谨地处理最高领导人言论,这场言论交锋也让外界一窥习近平罕见的一面。
《法广》的评论指出,“川习会”对习近平来说可能是一个事故。加拿大记者拍下了在公众场合总是小心翼翼的习近平的另外一种表现。“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这句话被解读明显带有威胁的性质,曾于2009年至2012年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马大维对纽约时报表示:“简直就像是大叔对小男孩的训诫。”马大维认为,加拿大人看到这一视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特鲁多敢于对抗是件好事”,但令人不安的是,特鲁多仅仅因为公开反对中共干预加拿大选举就受到这样的斥责。
评论指出,西方社会是一个民主透明的体制,领导人与另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具有保密性质,因为媒体在追踪,与其不报,不如主动向媒体通报要点。特鲁多政府向媒体简要通报与习近平交谈内容,丝毫不过分,而且交谈的内容直接涉及中共干涉加拿大事务,更是十分地有必要。习近平觉得加方的做法过分,因为习近平来自一个封闭的专制体制,而他本人又是这个体制高高在上的独裁者,平时说话,颐指气使,四周言听计从。中共国的媒体都在控制之中,即使知道内情,也不敢擅自透露。何况习本人平时很少对外即兴发言,这次的G20会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场合,会议间隙,领导人可在大厅相遇。谁想到特鲁多单刀直入,利用短暂休息的间隙找到了习。
评论指出,报道G20的中共媒体代表团很庞大,但全世界都在报道的这件事他们不敢报。习近平发火的新闻传遍世界,唯独中国人不知。17日,尽管特鲁多的微博账号没有被删除,但对他经过验证的账号的搜索结果却是空白。动静闹得太大,中共外交部不得不出面说话,发言人毛宁强调习近平对特鲁多的谈话不应该被视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不过,中共当局的“灭火行动”正如习近平当时不耐烦地摆脱特鲁多时所聊下的一句:“很天真。”
2、反送中声名大噪的此人去世 两大谜团未解
中共官媒《环球时报》前记者付国豪日前被曝光,一年前他就已经病逝,年仅30岁,但病因未知。付国豪曾于2019年一度被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扣押,成为中共宣传的“典型”,但他的记者身份被广为质疑,至今仍是谜。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17日晚间,《环球时报》原记者付国豪的父亲通过社交网络发布消息:“知名爱国爱港记者付国豪于2021年10月25日晚间因病去逝,逝年三十周岁。”报道称,17日晚间记者从付国豪多位亲友处确认,付国豪已经于去年10月去世。至于付国豪的死因,澎拜新闻未提及。不过,另有媒体透露,付国豪有抑郁症。
据报道,付国豪曾在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名声鹊起。2019年8月13日晚11点左右,付国豪出现在香港机场,偷偷拍摄香港抗议人士的大头照。抗议者怀疑他是中共或港警的便衣,便截住追问。付国豪试图逃跑未果,被抗议者按住后,他又用英文自称旅客,否认是记者。后来抗议者在他身上搜出中国护照,及印有“我爱警察”的上衣,但没有发现记者证,便将他绑在行李车上。不久,付国豪被送上救护车离开。随后,《环球时报》编辑部发声明,宣布付国豪的身份是该报“派往香港机场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党媒和五毛全力炒作,付国豪随后成为“英雄”,一度声名大噪。
付国豪事件后,他的个人资料被网民搜索出来公布在网上。香港《苹果日报》当时引述一名前中国记者分析,普通人在中国不可能同时持有不同名字的有效证件,除非他拥有国安等特殊身份,因此付国豪很可能是受指派到香港执行“特殊任务”,所谓“《环球时报》特派记者”不过是用来掩饰的身份。有分析指出:付国豪事件后,各类传闻不断,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他的身份。付国豪此后从《环球时报》离职到了现在,其父亲突然公布他已在去年10月去世,为何在去世近一年后才发声?以及付国豪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这两个谜团估计更加难以解开。
3、点破解放军缺陷 美最高将领:中共不会近期攻台
美国最高军事将领米利16日最新表示,中共军队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入侵台湾,若近期发起进攻,习近平可能很快就会得出结论——那将是一场灾难。
据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当天在五角大楼简报会上警告,中共攻台将是一项“执行起来非常困难的军事行动,我认为中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具备军事能力和做好准备”。米利同时警告,中共攻台会是像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一样的战略错误,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也很清楚这一点,米利认为习近平“会根据成本、收益和风险来评估事情,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近期对台湾发动进攻的风险过高,最终会导致中共军队的战略崩溃。”
米利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共军队自1979年越战以来就没有打过仗。对中共来说,入侵台湾将是一场“危险游戏”,因为中共军队缺乏战斗经验。虽然中共军队可以用炸弹和导弹对台湾发起进攻,但要想占领这个多山、人口稠密的岛屿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军事任务”。米利最后表示,美军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现在的关键之一是确保台湾能够自卫,美军从乌克兰战争吸取了很多教训。
4、霸榜32年的全球第一学府怒退排行榜
过去32年连续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评选为全美最佳法学院的耶鲁大学法学院,16日宣布将退出评选,痛批评选标准有“严重缺陷”,同日,榜单上排名第4的哈佛大学法学院也跟进退出,对学校评选产业投下了震撼弹。
《纽约时报》报道,耶鲁大学法学院16日宣布退出这项排名,院长葛尔根16日在学校官网发布声明,指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是一个有“严重缺陷”、“营利性”及“商业化”的企业,所使用的评比方法并没有对该校支持公益事业、欢迎劳动阶层学生的计划给予足够关注,评比结果对重视这方面的法学院造成误差。
葛尔根认为,这项排名对法学院的评分中,20%源自于学生成绩及测验成果,这样的权重对学校造成庞大压力,导致学校不得不忽视有潜力、但负担不起昂贵测验课程的学生,同时也迫使学校必须祭出补助来招收高分学生,而这笔费用原本可用来当作低收入户学生的奖助学金。关于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后续的就业情形,葛尔根也指控该项排名具有误导性,同时也贬低了希望继续攻读研究所及博士学位的学生。针对耶鲁法学院的声明,《纽约时报》指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仅“枯燥乏味”地回应称会坚持“使命”,确保法学院为所提供的教育负责。值得注意的是,自199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评比全美法学院以来,32年来耶鲁法学院持续蝉联第1名宝座。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之后,哈佛大学法学院也跟进发布声明,宣布退出该项评比,哈佛法学院院长曼宁在声明中表示,已经无法调和学校原则及承诺与排名方式的分歧,因为评分方法可能产生违背常理的激励措施,导致学校做出损害潜在学生利益的决定。
整体而言,上述两间名校认为,评比使用的方法贬低了他们招收贫困、低收入户学生、并且提供经济援助、鼓励毕业学生投入低薪公益法领域服务的努力,未来将不再配合提供资料给予评分。在哈佛法学院跟进退出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态度才变得缓和,坦承评分无法提供全貌,不过也强调,评分只是个开始,不是答案,目的是要提供未来学生及家庭有关学校的数据。目前其他排名前10的法学院似乎仍在观望。《纽约时报》指出,耶鲁及哈佛退出评比不太可能瓦解整个排名产业,一个原因是,只有法学院退出评比,而非整所大学或其他学院退出评比,另外,排名评比在高等教育文化中根深蒂固,而且,未来学生也没有其他客观方式来评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