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故事》第84期 2021202) |
中国“第一神童”13岁被中科大破格录取,却花了25年“逃跑”,最终出家为僧…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通常会把智力超长、天资优越的孩子称为“神童”。曾经在独生子女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很高,对所谓“神童教育”也尤为追捧。 1977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老爷子邓小平发表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随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当时响亮的一句口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少年班的背后是整个国家被压抑十年的科学热忱。 1978年3月9日,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21名少年被送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成为第一批“少年班”学员,其中就包括被称为“中国第一代神童”的宁铂。 在成立至今40多年的时间里,少年班自然不乏人才辈出。但出人意料的是,曾经家喻户晓、被寄予厚望的“神童”宁铂后来却成了中国“神童教育”的反面教材。这位天才少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第一神童”的传奇故事。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之前,对尚未订阅本频道的网友,建议您按下我们这个频道的订阅键,而且打开小铃铛,这样您就不会错过我们更多精彩的故事了: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第一神童”横空出世:与副总理对弈,13岁被中科大录取 1965年,宁铂出生在江西赣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幼小的宁铂由爷爷奶奶照看。那时候,宁铂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读家里的旧书。2岁开始,宁铂异于常人的天赋就逐渐显现出来。据当时的媒体描述,宁铂2岁半就能熟背30多首毛著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时认识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8岁时看着棋谱学会下围棋,还可以熟读《水浒传》。 宁铂的父亲宁恩渐也意识到儿子并非“普通的孩子”,于是拜托好友、江西冶金学院的教师倪霖帮忙举荐。1977年10月,倪霖给时任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写了长达10页的推荐信。方毅将此信转给中国科技大学并批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随后,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老师来到到宁铂就读的赣州八中,对他进行了文学、数学、中医甚至围棋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时年13岁的宁铂顺利通过了考试,得以被中科大破格录取,成为少年班的第一个学生。 1978年年初,宁铂受到方毅副总理的接见,两人对弈两局,宁铂全胜。一张“两人对弈”的现场照片还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照片上,方毅紧蹙着眉头,宁铂却显得胸有成竹。 1978年,几乎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在媒体和舆论的追捧之下,宁珀被推上了神坛。当时,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录片《中国1978》还将“宁铂”列为当年的代表人物。翻阅当时的纪录片资料,还能看到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 那时,整个国家对科学和教育高涨的热情,使得全社会对宁铂的赞美也达到顶峰,中国的家长们无不将宁铂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据称,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当年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篇关于宁铂的文章后,激动得夜不能寐。6个月后,张亚勤就成为67名第二批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学员之一,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宁铂的同学。 曾有一名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学生在撰文中记录了当年的“宁铂现象”。他说:“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倒垃圾一样丢掉。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然而对于宁铂来说,与天赋随之而来的,还有国家的希望和时代的使命,戴在他头上的“神童”的光环与荣耀也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 据宁铂自己回忆,赴中科大报到前一天,当年推荐他的倪霖老师把他叫到家里,表示了两点担忧:一是宁铂被捧得太高,希望他自己能有清醒的认识;二是宁铂较同龄的孩子更早,倪霖警告他不要早恋,否则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宁铂后来在回忆中感慨道:“遗憾的是,那些年我几乎把这些话给忘了。” 天才的光环与魔咒:自尊又自卑的双重人格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对宁铂的第一印象是:头很大,脸色苍白,不怎么爱说话,时常戴着玻璃瓶底一样的眼镜,盯着人看,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起初,大学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学们将宁铂视为偶像,都喜欢找他下棋,拉他进各种社团。宁铂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还是诗社的成员。 但发育与年龄之间的落差,同时让进入青春期的宁铂饱尝苦闷的滋味。一位女同学在谈及对宁铂的印象时称他“极端自尊,又极端自卑”。不过,她说宁铂有一点值得欣赏:“尽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但他很绅士”。 求学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追逐仍然在继续,宁铂被推到了一个他的年龄无法承受的高度。这一切,都让他喘不过气来。多年后,宁铂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实际上,从1978年入校到2003年离开中科大,25年里宁铂曾多次做过“逃离”的挣扎,但都没有成功。 入学一年后,少年班学生开始选专业。当时,宁铂被安排攻读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理论物理,但他对物理并不感兴趣。宁铂对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汪惠迪随即向学校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按照宁铂自己的兴趣,转到南京大学学习天文,但学校的给予的回复是:“既来之,则安之。”学习天文的路被阻断后,宁铂也很少将精力用于物理学科,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一般。 之后,宁铂将兴趣转向了对“星象学”的研究,他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围棋、哲学和宗教。后来宁铂在中科大的“怪异”的名声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此。一位同学坦言,宁铂后来对宗教和气功的执着似乎与这一时期的爱好也有关系。“当时他就神神道道的。” 还有一位中科大78级的校友回忆说,宁铂的确很聪明,记忆里超强。他从来不记笔记,只听课,但下课后他的复述和老师讲的相差无几。这位校友还说,宁铂给同学们演示公式推导,就跟‘录影’一样。 王在是宁铂大学时期的好友。宁铂经常向王在抱怨自己被过度曝光,为名声所累。虽然他私下常常感慨“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但他对外界要求还依然表现出顺从。 多年后,宁铂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还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他说:“在很多场合,我被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痛苦迷茫的成才之路:“逃跑”成为最终的出口 本科毕业后,19岁的宁铂留校任教,媒体又给他冠以“全国最年轻讲师”的称号。不过,这是他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此后,宁铂身上“神童”的光环便逐渐褪去了。在1982年至1984年,宁铂三次报考研究生后都又自动放弃了,甚至连考场都没有进去。 1984年,他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学校的一位老师抓住他逼他去考,他声称,再逼的话他就逃跑。宁铂之后对此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在之后的1989年至1991年间,宁铂又连考3次托福,但均未过关。 后来,宁铂经好友介绍与资料录入员程陆华相识,两人于1988年结婚。婚后的宁铂练习气功,还吃素食,与妻子的教育观念也有明显的冲突。据称,宁铂坚决反对对儿子过度教育,但妻子认为他矫枉过正,认为培养儿子成为“神童”没什么不好。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宁铂还离家出走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宁铂还曾一度下海经商,最远跑到海南,但都以失败告终。 宁铂曾这样描述当时自己的处境:“感觉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现实和理想间的矛盾。”他开始痴迷于宗教、哲学,离所谓的“物理学家”之路越来越远。 1998年,宁铂受邀参加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已经34岁的他却依然像个叛逆的少年。每当主持人用“神童”称呼他时,宁铂都会立刻打断说:“我不是神童!”在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言辞激烈地抨击神童教育。 而台下的观众则对着语速很快、情绪激动的宁铂发出阵阵哄笑。谁也不会想到,站在他们面前那个门牙脱落、举止怪异的中年人,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第一神童”。 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不久就被中科大劝回;2003年,他再度前往南昌出家修行,成为“云海”法师。“神童出家为僧”的消息再一次将沉寂多年的宁铂推向舆论的焦点,无数“教育失败”的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甚至连父亲都无法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认为他“丢了整个家族的脸”。而妻子也与宁铂离婚,不愿再提起关于他的任何事情。 如今,宁铂在江西的一座佛学院担任讲师,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拿宁铂自己的话来说:他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宁铂说:“学佛是为了解决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扰。为此,我花了6年时间来寻找答案。” 年少时的宁铂被自己的“天赋”裹挟着,一面忍受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套上“神童”的铠甲。他花了25年的时间,终于卸下这无形的桎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神童”的时代早已落幕了,而属于宁铂自己的舞台却在迟到了多年以后,终于拉开了帷幕。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
|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所有晶圆被“销毁” 华为落得一场空 |
2 | 习权力风向标又出现异常 |
3 | 蓬佩奥出局 更多内幕曝光 竟与乌克兰有关 |
4 | 向川普发出警告 北京打响第一枪 |
5 | 宣布封校!规模远胜白纸运动 多地大学生串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