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万维读报》 20210321-1)

“总加速师”严整网络一周年回望    严格封锁助力全面“倒车”

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一直都与严格的审查监控制度一路相伴,过去20年里,中共政府已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线上审查系统。谷歌、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大型在线平台很久以前就已被屏蔽。但是中共政府在最近一年对于网络内容与生态更加严格的审查与整肃,仍然让这个原本已经处于“国际顶尖水平”的舆情监控工程、在“总加速师”的领导之下获得了加速发展与累累硕果。

在一年前的2020年3月1日,中共《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生效。这份《规定》由于被很多媒体认为是中国迄今推出的最为全面、最为严厉的网络审查和信息控制举措之一,而被引发普遍关注。

在这份报告出台的7个月后,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人权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2020年10月发布2020年网络自由报告显示,在65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排名垫底。这份报告评估了全球65个国家、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87%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结果显示,网络自由状况排名第一是冰岛,美国排名第七,中国连续第六年排名垫底,排在俄罗斯、古巴、伊朗以及叙利亚之后。

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数百个关于新冠肺炎与疫情资讯的关键词都被设置为“敏感词”,并且成为封杀言论甚至追查用户的线索。

与此同时,中国的审查员已成为一个不断壮大的新生产业,数以万计的审核员,为超过八亿多互联网用户每天看到的内容进行把关。这些审核员来自于互联网企业或者外包公司。而时至今日,外包工厂在一线大城市已经雇不到大学生了。只能去陕西、四川、浙江这些省份小一点的城市去做审核工厂,“因为用的人太多、规模太大了。”

当时间进入2021年,这项《规定》的活力似乎在逐渐加速。

2021年2月上旬,中共政府屏蔽了新兴的Club House应用。这款曾经让众多中国人民证明自己“与那些享有言论自由的人一样拥有创造力和口才”、并且“甘愿等上几个小时而等待自己发言时刻”的新兴社交软件,最终还是在昙花一现之后、与那些“伴有泪水、伴有笑声”的中国大陆用户告别了。

3月9日,主要美国社交网络应用中、唯一被允许在中国运营的领英发表声明,称其“暂时”停止在中国注册新用户。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本月谴责领英高管未能控制政治内容、在两会期间发现了内容不可接受的帖子。作为惩罚,要求领英进行自我评估,并向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中央网信办提交报告,并暂停中国境内新用户注册30天。

3月16日,加密聊天应用Signal中国用户广泛反馈称该应用程序已无法正常运行。《纽约时报》在上海和北京对这款应用进行的测试证实了上述反馈。

而在3月20日由BBBC中文网报道的“一个前任微博审查员的自述”的主人公刘力朋详细介绍了中国网络审查的机制、乃至因此而形成的“庞大产业”。刘力朋自己于2016年、曾把新拿到的微博内部的工作日志交给在纽约的非营利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并匿名接受访问。2020年,刘力朋意识到新冠疫情后中共政府的全面监控让自己不再安全。

回顾这一整年关于中国“加速”网络审查与监控的,似乎一切都在印证去年3月、当中共官媒对于该《规定》的“现实意义”进行加力宣传时,很多中国大陆网民的悲哀调侃——“今后只有好消息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仅仅是在13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中国仍然能够让人感到这里是一个表达自由越来越开放的地方。

当时政府颁下新规,外国传媒记者毋须得到地方政府批准,就可自由通行全国各地;今天看来也许难以置信,但当时,谷歌搜索没有被屏蔽;

而中国本地传媒的调查报道质量不断进步,如《南方周末》或《财经》杂志的报道,堪与国际传媒比肩。

BBC驻北京记者麦迪文(Stephen McDonell)曾在2017年10月16日的撰文中提到,在2008年前后出席一个公开活动时,面对一群记者对当时网络某些限制的种种忧虑,参加活动的一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告诉大家“别担心,”并且一边推动汽车换档杆开车的手势一边说——“中国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前。”

今时今日,这个比喻或许已不太准确,因为“开倒车”这三个字,恰恰是中国大陆那道“信息之墙”的内外两侧、所共同感到的滋味。

摊牌后立马展开行动 美国可能很快再制裁中共

美中两国阿拉斯加会晤无疑让双方的分歧再次浮上水面,可以说是美中双方的一次摊牌。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近日报道说,与拜登政府官员接近的中国问题分析家披露,拜登政府正考虑在几周内对中共采取制裁措施,惩罚中共在新疆进行的种族清洗行为。具体的制裁措施可能是新的经济制裁办法,并且有可能是和欧洲国家联合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在展开行动。周五,当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与中国官员会晤的当天,国会有两党议员提交了一份要求就香港问题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法案。

另外,网络上的对抗可能也在美国政府的考虑范围内。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M. Gates)最近指出,美国需要在网络上更具有攻击性,找到创新的方式让美国的对手付出高昂的代价。拜登政府曾表达过相似的看法。

前国防部官员马特·克洛宁(Matt Kroenig)指出,中美关系可能由此变得更糟,而且这种紧张关系可能持续整整一代人。

种种迹象还表明,选择阿拉斯加作为拜登政府上台后美中两国第一次会晤的地点,似乎潜藏着双方关系更多的风险,甚至有可能牵涉到临近的俄罗斯。

美中阿拉斯加摊牌之后,双方更紧锣密鼓地采取了各自的行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3月22日至25日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北约部长级会议,与欧盟领导人会晤。

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指出,本次会议将讨论《北约2030》改革报告、对中共和俄罗斯的关切,以及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布林肯也将借此表明拜登政府加强同盟国关系的决心。

与此同时,中共也邀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3月22日至23日访华,引起外界广泛关注。

中共官媒对此次访问的报道比较谨慎,目前为止,新华社仅刊发了一条简讯。但有中共官方背景的凤凰网转发了一则评论,指出拉夫罗夫在此时访华并非巧合。

“乐观”与“悲观” 并存,美国国内对中美会谈结果的不同评论

蓬佩奥点“穴位”:中共为啥这次如此咄咄逼人

拜登上任后首场中美高层会谈结束,双方充满火药味兼分歧严重。而同样充满分歧的,则是美国国内对于拜登总统对华姿态的不同评论。

在乐观派中,曾经担任美国联邦政府顾问的戴维·鲁宾斯坦则认为,这次会谈实际上要比外面看到的情况要好。

他并不认为这一进展为两国元首峰会做好了准备。他估计,拜登和习近平至少在一年内都不会见面。但鲁宾斯坦指出,这并不一件坏事。路透社引用他的话说:这是因为“他们都在幕后争取,在峰会举行的时候能够拿出一些富有成效的东西。”

而悲观派一方,则同意布林肯在会谈开始前的说法,认为这次会谈不是中方所称的“战略会谈”,而是一次“一次性的活动”,如果中方没有作出任何妥协和改进,双方就不可能恢复任何沟通机制。

而特别是,令人值得担忧的一点是,中共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这次在会谈中向世界展示出的粗暴和不讲道理将会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留下怎样的影响,尚难预料。

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直接点破,表示拜登总统对中国有些过于软弱,面对中方批评又采取退缩态度,导致对方整场会谈都咄咄逼人。

蓬佩奥接受福克斯新闻节目主持人汉尼蒂(Sean Hannity)访问,汉尼蒂形容美国有如被中国“上了一课”,蓬佩奥回应指:“听到你这样说令人感觉难堪,但更重要的是这很危险。当中共察觉到软弱的时候,他们便会像昨天在安克拉治那样对待我们。当他们观察到拜登政府对待伊朗手法、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和重返世卫,便们会欺凌我们,以及在我们身上讨好处。”

他强调美国必须展现领导能力,否则美国“只会陷入麻烦”,“软弱导致战争及敌对”,又指中共就是知道拜登政府对华软弱才会有如此表现。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