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倒猢狲散 他受元老重托清理习各派山头
近年来,邓家等中共元老、太子党联手反习传闻频频传出,2024年三中全会至今,中共政局突变,党魁习近平权力危机频现,在攸关中共高层下一届人事布局的敏感时刻,日前中共政治局委员石泰峰与清华系习家军李干杰职务对调。有分析指出,石泰峰是中共元老王震培养的人,曾是王震家中的座上客,王震家族利益地盘中信戴卡窝案发酵之际,与王震有密切渊源的石泰峰异常转任中组部长要职,为高层内斗发展趋势带来变数与新的看点。与中共元老家族以及团派、江派大佬都有交集的石泰峰异常转任中组部长,背后有何内幕?到底是谁主导?是否是中共元老、太子党、红二代联手反习的动作之一?引人关注。
4月3日,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李梅生与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梅兴龙同日被查。中信戴卡是中信集团于1988年投资组建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国内铝车轮出口量第一;全球汽车零部件一百强第49名。近一年来,中信戴卡已有多名高管接连被查。2024年三中全会前夕,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佐被通报调查。徐佐曾长期担任中信戴卡总经理、董事长。已落马的梅兴龙、高秀英都是徐佐主掌中信戴卡期间的下属、副手。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邓小平支持下由“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于1979年创办的。中共太子党、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王军曾长期担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而中信戴卡就是王军一手推动组建的。曾有消息披露,1993年王震去世之前与邓小平商定让荣毅仁当国家副主席,而交换条件就是荣毅仁完全退出中信公司。随后,王震的二儿子王军由副总经理升至总经理,1995年被中组部任命为中信董事长(正部长级)。三十多年来,王震和邓小平等家族的子女仅仅通过中信及其名目繁多的子公司、孙公司中获取了多大巨额私利,中共高层都很清楚。2024年三中全会前夕,习家军施克辉带队巡视中信集团,邓卓棣任职中信的消息也被曝光,随后,中信集团副总经理、中信戴卡原董事长徐佐被查。习近平清洗目标指向邓小平、王震等元老家族。
但2024年7月三中全会后,中共政局突变。近期中共高层一关键变化就是石泰峰和李干杰分管工作互换,石泰峰出任中共中组部部长。值得关注的是,石泰峰还是中共元老王震的党校旧部。海外时评人士袁红冰近日披露,石泰峰与现任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李书磊都是王震培养的人。李书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读书期间,通过一定的关系成为给王震讲历史的一个讲述者,与王震结成了很亲密的关系。而石泰峰就是通过李书磊的关系认识了王震,也成为王震家中的座上客。王震从1982年开始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党校的校长,李书磊和石泰峰毕业之后通过王震的关系,进入中共中央党校担任教员。
海外时评人士李燕铭分析,习近平十八大掌权以来,大肆提拔、重用旧部。而太子党、红二代被逐渐排除出党政军核心系统,太子党、红二代长期把控的国企、金融、军工系统也成为重点清洗目标。按惯例,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于2025年下半年召开,攸关下一届高层人事布局。如今政治背景复杂的石泰峰转任中组部长,料将在中共下一届高层人事布局中担任重要角色,为高层内斗发展趋势带来变数与新的看点。万维博主胡亥则认为,石泰峰是曾庆红的暗桩,后来的晋升与其说是习近平的提拔,不如说是曾庆红特意的长远安排更为恰当。至于曾庆红推举石泰峰的目的,无非是大变在即,用一个稳当可靠的圆熟老吏,去理清习近平执政十几年,留下的派系林立的混乱官场。如果习在位能够控制自如,令各帮派互相争斗,彼此牵制,对统治有利。一旦习退位,新主上台,面对各帮派林立的局面,一定会感觉威胁,尾大不掉,进而必定把清理派系,清除异己作为头等大事。这就是为什么元老派非得找这么一个早已应该退休的老家伙来当组织部长的主要考虑。石泰峰肩负重要使命,既要消除山头,打散小团伙,又要平衡派系关系,稳定大局,避免引起反弹,以达成上峰的目标。历史上类似情况并非首次,例如当年六四后,邓小平把默默无闻的,即将退休的山东省纪委书记张全景任命为中组部长一样,为的是越是大乱之后,越要抓住人事这个根本,调配干部,赏罚分明,安定人心,安全度过危险时期。李燕铭指出,目前中共政权内外交困,习权位岌岌可危,中共高官可能人人都在暗中重新站队,找退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习近平或一步步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
2、经济崩了就打台湾 北京机场广告全换成…
美中之间的贸易战迈向白热化,北京在采取报复措施后,美国又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课征的关税,使总税率高达145%。为了转移民众对经济的注意力,中共当局突然又鼓吹武统台湾。
近日,北京机场撤下原来广告,全部换成鼓吹武统台湾的内容。网传的相关影片显示,北京机场广告全部变成巨大的“统一”两字。推主“大雄的微笑”点评,眼看经济不行,北京就用台湾议题转移社会矛盾。推主“中日政经评论”指出,许多中国主要城市对出口依赖程度都不低。中国各城市2024年出口额占GDP比重图显示,深圳依赖程度为76.4 %,苏州为61.2%,宁波为52.1%,上海为33.7%,这些对外贸依赖程度高的城市要经历强烈阵痛,诸如失业、消费萎靡、商业凋敝、房价继续探底等。
随着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中国民间则弥漫负面情绪,甚至有网友转发“怎么吃树皮”的方法,通过详细分享“晒干、碾粉、过筛、蒸食”的方法,嘲讽当前的生活困境。一位博主写道:“2025,难,但没想到会如此之难。”一位网友表示,目前各行各业都显现出经济萧条和民众的无奈情绪:所有做外贸生意的,目前都不好做,广东、浙江受关税战的影响最大,科技和经济领域都停滞了。浙江主要以轻工产品比如小商品销往欧美国家为多。山东从事重工业如机床等,产品输往非洲穷国,那些发达国家不买我们的机床。外国经济玩不好,大不了总统被弹劾,这边玩不好就崩盘了。
3、芯片1分钟涨1次价 中国掀抢购囤货潮
美国总统川普对全球的关税政策4月9日风云突变,直接加码对华关税至125%,关税总额已至145%。北京4月11日也宣布,对美关税由84%提高至125%,从4月12日起生效。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国内市场已经出现动荡,掀起芯片的抢购囤货潮,出现“上一分钟问,下一分钟就涨价”的一幕。
据陆媒报道,美国推出高关税政策后,市场抢购囤货芯片潮已经疯了。虽然国内半导体产业对川普的关税政策早有预期,但“对等关税”还是让市场震撼。在半导体市场上,有“大宗商品”之称的记忆芯片最先传出涨价风声。芯片巨头美光已经通知对包括DRAM记忆体和SSD固态硬碟等记忆产品征收与关税相关的附加费。报道访问三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半导体产业人士,不只记忆芯片,类比芯片、车用芯片现货行情都异常火爆。因为客户抢购现货导致价格上涨,“一天一个价”,美光、德州仪器的大陆代理商都已经停止对客户报价。由于关税政策前途不明,市场上大多数现货商目前持观望态度,也有人寄希望于再现2021年芯片行情下可以一夜暴富。
陆媒认为,与2021年芯片供不应求的背景不同,客户现在因为恐慌关税政策囤货,但记忆芯片、类比芯片这些产品近三年来市场需求一直徘徊在低点,没有真正的需求,这波上涨空难无法持续下去。不过,这一观点显然是在自我安慰。台湾科技专家许美华日前透露北京准备豁免美国半导体进口关税,虽然消息尚待证实,但她认为这项豁免政策非常合理,毕竟半导体确实就是中共的软肋。因为“韭菜们”虽然吃草可以过一年,但最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实在承受不了进口高价半导体。作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半导体每年的进口金额超过石油,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部分,大都是无法取代的产品,一旦中国对美国课高关税,整个高科技产业链,会被冲击到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