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口“挂红” 中共第五号人物消失
农历春节前,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赴东北辽宁考察。官媒塑造一片当地张灯结彩、习近平深受民众爱戴的景象。然而,通过党媒报道画面,外界发现一个重要变化。从官媒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陪同习近平到辽宁考察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但如果不留意点,根本就找不到他,因为党媒根本没有提蔡奇的名字,更值得注意的是,照片显示蔡奇胸口上罕见“挂红”。有分析指出,这可能与从前蔡奇陪同考察抢了风头、川普团队之前点名要见,都让习近平大动肝火,导致蔡奇失宠。而且这次党媒刻意不写蔡奇,应该也是主管文宣的蔡奇本人亲自下令,要在有关习的考察报道中只突出习近平,这种做法不多见但用心明显,就是要给外界一个印象——想扳倒习是不可能的。
1月22日,习近平先前往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葫芦岛在去年八月遭遇破纪录的豪雨袭击,灾害损失超过百亿。1月23日,习近平赴辽宁省沈阳市考察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和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从央视的画面中,当地呈现出张灯结彩年节气氛。
通过官媒的报道,观察家们注意到陪同习的蔡奇胸口上“挂红”护驾,中共虽然鼓吹“无神论”,但习近平似乎更相信预言和超自然力量。海外时评人士陈破空分析指出,习近平属蛇,去年的三中全会曾传出习近平中风倒地,差点出大意外。习近平进入本命年,可能是不放心,所以下令要蔡奇胸前挂红布条,以示吉利,因为本命年要避邪。蔡奇挂两条红布条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习近平。更为匪夷所思的是,蔡奇陪同考察,但如果不留意点,根本就找不到他,因为党媒没有提蔡奇的名字。书记处常务书记、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谓的第五号人物,居然名字都不提,白陪白跑,陪了无名,恐怕蔡奇是要走人了,这就是党媒党报的暗示。四中全会如果习近平不走,蔡奇就要走人,这已经暗示很久了,包括政治局常委到处外出考察,就是不给蔡奇安排。
海外时评人士今涛拍暗也分析指出,习近平东北行新华社给出的通稿中,没有提及蔡奇“陪同考察”。这是继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在福建漳州和厦门进行考察,蔡奇“缺席”数度之后,重新挂红护驾但却“榜上无名”。这似乎解释了蔡奇“失宠”,被褫夺露面显赫的资格。而这一次“挂红出征”还不留下文字记载,这种情况,也只有“负责意识形态、文化和网络监管”的意识形态沙皇蔡奇亲自干预,才有此结果——喉舌习近平的考察报道中,应用“三突出原则”,只突出习近平。其实这种做法还不多见,但用心明显,就是要给予外界一个要“扳倒”习近平是万万不能的,释放出习近平绝对“定于一尊”在2025年的开局中的蛇年信号。要特别留意的是,习近平本命年,将挂红赐予蔡奇,异想天开系上一条红丝带,也不知是哪个“御用周易八卦”专家的馊主意。此外,习近平何以首先挑出葫芦岛考察慰问,此次考察的主题是“灾后重建”,显示在他的亲自领导下,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取得丰硕成果。
陈破空认为,习近平以慰问去年的洪灾受灾民众为名访问辽宁葫芦岛,洪灾已经过去半年多,灾后重建工作几乎结束。从画面看来,现场布置和群众互动更像是精心策划的“群众戏剧”。东北现在是中国最贫困的区域,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东北经济全面垮塌、工业产值持续下降、人口严重流失到外省,地方财政长期亏损,由于中央财政拨款枯竭,东北无法指望实质性援助。而这次习近平春节前的作秀到东北去只是起到安慰的作用,试图缓解地方不满情绪。中国独立金融学者贺江兵分析指出,其实不光是东北,东北只是表现得早一点 ,一开始大家都在笑东北,事实上后来到处都变成了东北。东北的兴衰,从鹤岗见微知著。产煤的鹤岗市政府2019年、2020年连续2年无力偿付的到期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成为中共1949年建政以来,第一个债务违约的地级市。然而据陆媒报道,截至2024年9月,中国25个省、95座城市的房价朝“鹤岗化”发展,就连经济发达的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地也被“鹤岗化”城市包围,房价跌至10几万甚至数万人民币。过去大家嘲笑鹤岗房子滞销、人员大幅外流,然而这已经成为全中国化现象。
2、谁也逃不掉 恐惧正在蔓延…
近几年来,中共当局面临经济每况愈下、房地产大萧条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压顶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当局为寻求扩大财政收入,征收“海外富人税”的风暴即将袭来。近期,中共当局想效仿美国实施的“肥咖条款”(FATCA),对征收“海外富人税”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这一政策无疑将对中国国内的富裕阶层、全球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外富人税被视为习近平当局“共同富裕”政策的延伸,中共希望通过更严格的个人财富管理及跨境所得稽查充盈国库。在共同申报准则框架下,北京过去六年已与全球约150个司法管辖区交换金融帐户资讯,近期开始出现实务稽查案例。部分被锁定的高资产人士已被要求先自行检视其海外所得并主动呈报,也就是俗称的“自查自报”,未来若申报不实,除了补缴税款外,还可能附加滞纳金及罚款。虽然具体稽查范围期间及强度尚未完全明确,但高资产人士普遍对此已开始高度警戒。
金融时报指出,一位派驻大陆的税务合伙人透露,自我查税的要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的富人之中引发不安,甚至“恐惧”。彭博社2024年10月就曾报道,北京已开始对国内超级富豪的海外投资收益征税,中国主要城市的一些富人当时已被要求自我评估,或被税务机关传召以评估潜在税款,包括过去数年拖欠的款项。据悉,政策所涉及的富人们将面临高达20%的投资收益征税,部分人还可能因逾期付款而受到处罚。
随着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不断恶化,如何有效监控富人群体的资产,防止他们通过各种管道将财富转移至海外,已成为北京想解决的重要问题。资料显示,部分中国的高资产人士和企业家通过各种途径,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设立海外帐户、开设信托基金等方式隐匿资产,规避中共国内的税务监管。而拟议中的“海外富人税”可能会要求高资产人士和企业,无论其资金是否已经转移至海外,都必须向中共税务部门报告其全球范围内的资产状况。同时,北京可能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建立多边税务信息交换机制,以便更好地追踪和监控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资产。征税具体操作方面,当局可能会设立较高的税率来对海外资产进行征税。
不少专家都认为中共当局税收大减,是北京终于要将“黑手”伸向拥有巨额海外投资富人的最主要原因,熟悉中国商业及经济状况的专家认为,中共政府打算从富人身上揩油的盘算,不但因为多种原因难以实现,反而更容易吓唬中外富人,甚至引发新一波资本外流的浪潮。海外时评人士金山分析指出,中共当局此举是自杀行为,“能不能操作下去会有难度,因为富人避税手段比较多。或许会有一些效果,但肯定会打折扣。不过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养鱼而不是捕鱼的治国理念,像这种只强调征收,而不去培养税收基础的行为,最终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国际政治观察家方恩格律师也质疑,北京必须跟外国政府,尤其美国政府合作,才有可能征收海外富人税,然而中共在国际上处处与人为敌,所以其实根本难以推行,“比如说中国富商在美国有投资,美国政府会跟北京合作,交换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吗?可能性不大。”中共“海外富人税”这一政策不仅对该国内富人产生影响,也可能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及各国政策产生重要的波动和连锁反应。不少专家直言,这项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在考虑是否进入中国市场时,会更加谨慎。资本外流和外国资本的减少可能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及资本成本,这也可能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产生影响。
3、与鲁比奥通话 王毅演戏好辛苦
鲁比奥曾经是北京最痛恨的人,因其强硬批评中共人权,支持香港民主运动,被北京称之为“反华急先锋”,两度被列入制裁名单,自川普提名鲁比奥担任国务卿后,一个严重的问题提了出来,北京要不要跟鲁比奥打交道?会不会把美国的外交一号拒之于门外?然而,真是形势比人强,现在,北京对鲁比奥的制裁不取自消,中共最高外交长官王毅1月24日与鲁比奥通上了话。
鲁比奥是出名的对华鹰派,就在1月15号,他出席美国国会参院对他的提名确认听证会时还强硬地表明:中共通过撒谎、欺骗、偷窃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按照惯例,北京会作出激烈反应,但直到第二天,才笼而统之地反驳了一下,态度出乎意料地温和。看样子,北京彼刻已经开始降温,预备接待这位还列在黑名单上的国务卿。1月21号,中国外交部为北京退步继续打预防针,当记者追问北京是否解除对鲁比奥的制裁时,外交部发言人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称:“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
现在看来,人们的疑问都是多余的,北京的制裁令无需专门取消,在王毅与鲁比奥通电话的那一刻就形同作废了。两人通话,按照中共官媒的说法,是王毅“应约”,北京方面似乎得到了面子,欣然接受?不再追问鲁比奥被制裁的身份。据央视报道,王毅在与鲁比奥通话中紧紧抓住川普近日有关中方的一系列“友好表态”,王毅称,“习近平主席上周五同川普总统举行重要通话,达成一系列共识。中美关系发展迎来新的重要节点。”这次通话的确比较罕见,但如何达成王毅所说的“一系列共识”?美方没有更多披露,不过, 川普说了一句“我们的交谈非常好”。
鲁比奥国务卿的反应,按照央视报道,似乎沿袭了拜登时期的相关说法,比如:“美方愿同中方坦诚沟通,妥处分歧、以成熟和谨慎的方式管理好双边关系,”鲁比奥还说:“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比较特别的是,王毅更以家常话的方式说道:“希望你好自为之,为中美两国人民的未来,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的说法,似乎既有跟美国新政府国务卿通上话了的欣然,又带有一丝提醒意味,不要辜负北京悄悄取消对其制裁的一番苦心?这次通话,北京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稿,但美国国务院截至发稿时尚未对此次通话发表评论。
4、拆墙?传上海考虑让部分商贸区上外网
中国经济衰退,与欧美加速“脱钩”。港媒消息,为了吸引外资,上海考虑允许部分国际商贸区绕过网络防火墙。网民戏称现代版“网络租界”。
《南华早报》1月24日报道,在北京当局下令吸引外资之际,上海官方正在探索允许特定地区的企业绕过国家防火墙、访问海外互联网的可能性。上海市政府正在考虑一项提案,允许位于浦东新区自由贸易区的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企业直接访问海外网络。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文件,上海当局称将“支持商务区内企业便捷接入国际互联网”,并“升级虹桥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云云。不过,当局何时才会允许直接访问国际互联网仍不清楚。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本月早些时候告诉陆媒,如果实施,企业可以“绕过各种渠道”,“通过直接渠道访问国际互联网”,这将加快他们的网页浏览速度。
上海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中国城市。其他几个司法管辖区,包括广州南沙区,正在实施与香港和澳门的快速跨境数据传输。《南华早报》称,地方政府推动更便捷地访问海外网站和改善跨境数据流动之际,北京正试图增加外国投资流入,以扭转中国科技行业日益与世界其他地区“脱钩”的趋势。在社交平台上,网民纷纷留言嘲讽和质疑,:“上海绕墙引外资,商务区成网络租界”“天朝就喜欢玩那套,先骗资本入坑再说,珠海横琴和澳门共同管理,说该深度合作区会开放外网网络,现在横琴都已经实行一签多行了,墙还在。倒是骗了不少资本在这边投资。”“按照中共的尿性,不可能绕过,最多是审查后放行。”“洗洗睡吧,外资如果信了共匪的话就掉坑里了”“政策可以随时更改,宪法有如废纸”。
今年1月17日,中共上海人大全体会议开幕。当天中共国家发改委旗下的《中国发展报》在“头条”综合平台帖文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共上海市人大常委毛祥东在市人大会议上提议解除该市部分区域的上网限制。帖文称,毛祥东的提案内容包括允许上海市内部分国际商务区、国际人士居住的社区自由上网,放宽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网络限制等。不过,该帖文当天就被删除,显示此事相当“敏感”。
5、深圳日童被杀案宣判 中共继续封杀消息
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表示,去年9月18日在广东深圳刺杀一名日本男孩并导致其死亡的中国男子1月24日被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但中共当局对上述判决秘而不宣,被怀疑担忧影响“小粉红的仇日积极性”。仅仅在一天前,江苏苏州中级人民法院也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一名去年六月持刀刺伤搭乘校车的一对日本母子、并将另一名中国籍校车引导员刺杀致死的中国男子死刑。外界普遍认为,这起案件的裁决背后,中共更关注如何避免影响中日关系,而非彻底揭示案件的真实动机。
2024年9月18日上午,一名在深圳日本人学校就读的10岁男童在距离校门外200米处遭到时年44岁男子钟长春持刀袭击受伤,送医后翌日凌晨不治。不幸遇难的男孩出生于一个中日通婚的家庭,他本人是日本籍,父亲是日本人,但母亲是中国人。凶嫌钟长春作案后当场被警方拘留,由于当天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93周年,外界普遍认为凶手专门选择日本人下手,很可能与中共的反日情绪有关。钟长春去年11月被以故意杀人罪名正式逮捕。
共同社报道,庭审当天上午开始,经过休庭后下午继续开庭,当天下午审结宣判。深圳中院的判决书写道,被告是为了在网上博取关注而买刀对儿童痛下毒手。当天庭审不对媒体开放,但是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到场旁听。加上前一天的宣判,两个案子宣判的消息都是通过日本媒体放出。中国媒体全部回避,疑似收到官方禁令。针对案件裁决,中国独立政治学者表示,他对于案中被告被判处极刑并不感到意外。北京当局在春节到来之前,集中判决了一批2024年的社会性报复案件,基本上都以死刑方式一审判决,显示了当局在贯彻习近平在珠海遇袭事件之后的指示:从严、从快处理所谓的极端性社会报复事件,显示中共当局高度紧张,也多少反映了中国社会危机的严重程度。
上述苏州与深圳的袭击事件不仅加剧了日本民众的恐惧心理,也使中日民间交流雪上加霜。事实上,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好感度近年来持续下降,2024年12月的调查,近九成受访日本人对中国持负面印象,部分企业和旅游机构开始减少与中国的合作。在日本生活30多年的华人相林坦言:“过去印象不好不是一种恐惧,是一种厌恶。现在厌恶上升为恐惧:我们去中国可能有人身威胁。我们公司会尽量少往中国派人。旅行社就不积极推中国这条线了。观光客尽量不去中国。”
6、川普提名通过 美中情局长宣誓就职
美国国会参议院月23日确认了川普总统国家安全团队的第二名关键成员的提名,以74比25的投票结果,批准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出任美国最高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CIA)的第27任局长。
拉特克利夫在川普第一任期结束时担任国家情报总监。在参议院确认对他的提名之后大约两小时,拉特克利夫在副总统万斯的主持下宣誓就职。拉特克利夫在上周的确认听证会上表示,将进行重大改革。他表示中情局将在收集人力情报和打击美国对手方面将会更加主动进取。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拉特克利夫坚持认为中情局更加主动进取,这在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中间都引起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