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BC预测:经济衰退明年狂袭加拿大 每个家庭"痛失"3000刀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衰退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到来。最新的预测来自加拿大皇家银行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题为“论点:加拿大的经济衰退比预期更早到来”。
该银行此前预测经济衰退将在2023年到来,但现在它预测经济衰退最早将在当年第一季度到来。预计更高的杂物价格和贷款利率将使加拿大普通家庭减少3,000加元的购买力。全国的失业率预计也将上升至7%。预计经济下滑对低收入加拿大人的影响最大,他们需要适应失去疫情福利金的生活。“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给加拿大企业和家庭之间带来的痛哭并不相同。”作者Nathan Janzen和Claire Fan写道。他们指出,房地产市场降温、加拿大央行大幅加息以及失业率上升,这些都是加拿大经济正在形成衰退的迹象。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位空缺过多,加拿大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这将防止短期内失业率大幅飙升。然而,失业者可能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来找到一份工作,而那些有工作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减少。到2023年夏季,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裁员。加拿大皇家银行预计,只要通胀压力缓解,加拿大央行将在2022年底停止加息。然而,美国可能会在2023年初将利率从4.5%提高到4.75%,这将加速经济衰退的到来。目前,加拿大工资上涨的速度几乎与加拿大的通货膨胀一样快,而商品价格的上涨正在侵害加拿大人的消费能力。这次衰退可能与以往的衰退不同,疫情重创的旅游和酒店业在来年可能会变得更有灵活性。
2. 病毒已杀疯:BC新增少报100倍,住院患者猛增
两年半了!全人类一天都没松懈过,始终都是竭尽全力地对抗着新冠病毒,但似乎依旧很难“了断”他们。CTV报道,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加拿大医院平均每日的新冠住院患者达到4700人。但在去年同一时期,这个数字仅为每天2000人!
全国所有省份中,魁省的医疗系统受打击最为严重,该省的住院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000人,卫生厅振臂疾呼希望居民都能接种加强针以增加保护。安省情况也不乐观,本周安省新冠住院人数增加至1629人,达到5月4日以来的最高纪录。诺省和新省也都出现了同样的增长的态势,尤其是70至80岁长者需要住院的人数正在不断趋升。传染病学专家此前预计,随着流感季节到来,今年秋天新冠感染病例会有所增加,但例如出现新变种、其他病毒以及医疗问题等众多因素已经给医院系统带来了新的压力。多伦多急诊室医生Dr. Kashif Pirzada表示,近期医院挤满了病人,尤其是儿童住院患数量激增,他们其中不仅有新冠感染者,还有很多人受到其他呼吸道病毒和流感的影响。“现在还不太清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通常这些病毒爆发的季节是在更晚的冬季。” Dr. Pirzada说,儿童药物Advil和Tylenol短缺就体现出这种激增的状况。Pirzada提醒大家,现在出现的新变种正带来新的威胁,要知道英国和新加坡正在出现与新变种BQ.1.1和XBB进化分支有关的病例激增,大家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在BC省,情况同样也非常严峻,根据BC COVID-19建模小组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血液样本数据显示,新病例的数量可能被少报了100倍!也就是说,BC目前严重低估了所有主要的新冠病毒指标。BC COVID-19 建模小组由来自UBC大学、SFU和维多利亚大学的专家组成,成员专业水平还是非常权威的,该小组还表示,人群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正在减弱,“BC都感染和住院人数仍处于高水平。”该报告的作者之一莎拉·奥托(Sarah Otto)表示,除非人们真的加强保护措施,否则情况会变得更糟。”这份报告使用两组数据(其中一个是由BC省卫生官Bonnie Henry博士共同撰写的一项研究),来估计病例被低估的严重程度,因为BC疾病控制中心 (BCCDC) 每周报告的所有病例都是核酸检测(PCR),但目前大多数BC省人都无法进行检测。这两组数据使用血液样本来估计人群中COVID-19抗体的水平。报告显示BC省的病例少报了大约100倍,且高度传染性的 BA.5 Omicron 变体目前依旧在本省占主导地位。BC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周四有 365 人感染该病毒住院治疗,在过去30天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中报告了25例新增死亡——奥托说,实际数字远比这个公布的数字要多!在这份报告中,建模小组发现每周住院人数平均少报 25%,“最近接种加强剂的人数并不如预期多,戴口罩的人更少了。”她表示,目前没有看到 BA.5 疫情浪潮真正下降,但人们的免疫力却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却又没看到加强疫苗的大量使用。
在当下迈入秋冬之际,奥托认为BC省府应该发出更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着重指出戴口罩可以减少秋季 COVID 疫情的影响。病毒迟迟不走,疫情难以告终,大家的生活似乎很难完全恢复正常。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自身健康安全,是所有人都最为关注的,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世界上就有这么一小部分人,似乎真的就是“天选之人”——因为具备特殊基因的缘故,无论病毒进展如何,他们就是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牛津研究人员发现,约30%到40%的人拥有独特的“HLA-DQB1*06”基因,这群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更强的免疫反应而可完全隔绝病毒,哪怕和他们同床共枕的亲密爱人感染,他们也依旧可以逃脱,简直太让人羡慕了。领导研究的传染病学医生门泽(Alexander Mentzer)表示,科学家利用加入英国疫苗性能测试“ChAdOx1 nCov-19”计划的1677人进行五次测试,分析不同受试者的血液样本,观察第一剂疫苗接种辉瑞- BioNTech或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成人反应。结果发现,具备HLA-DQB1*06基因的人打完疫苗后,体内出现了更多的抗体,这更加进一步保护了这些人抵御新冠病毒侵袭,让他们在病毒肆虐的环境中更加安全,目前研究结果已经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此外,研究人员还追踪第一剂疫苗打完后,连续一年每周筛检的受试对象,结果发现有HLA-DQB1*06基因的人在12个月内比较不会出现突破式感染,而许多人在接种疫苗后仍会出现轻微的染疫症状,“根据这项研究,我们有证据说明基因组成是人们接种疫苗后,出现不同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基因医学教授奈特(Julian Knight)这样表示。
3. 牛油果发霉 土豆提前变质 Costco 8款食物被吐槽
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的就是买到便宜又量大的东西,Costco经常给人非常优惠的感觉。因为“划算”的错觉,你也可能因此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可问题不止这些,有网友最近就疯狂吐槽,Costco东西的质量滑坡,这8种食品买了就踩雷,放在冰箱不久就扔掉了。
一、土豆保质期大幅缩短
这样一大袋土豆,看上去非常划算,但实际上买回去很快就会生霉、发芽。
最近,投诉Costco土豆质量的客户不在少数。一位 Reddit 用户分享说,他们购买的一袋Costco赤褐色土豆,通常保质期长达五周,然而他们在购买后仅两周就开始变质。不仅仅是土豆,Costco的草莓、橙子、香蕉和西红柿,也被很多网友吐槽:很容易变质。
二、发霉的牛油果
有网友在帖子里分享自己买到了生霉的牛油果,没想到底下一呼百应。大家都在集体吐槽:Costco的牛油果质量有问题已有一段时间了。大家抱怨说,这种水果买到的时候要么生得不行,要么已经开始腐烂。最近的牛油果品种被偷偷换成了秘鲁品种,大家都开始怀念之前Costco的墨西哥牛油果。
三、柯克兰牌的熟鸡蛋,有种恶心的味道
网友评论称:“这款Kirkland煮熟的鸡蛋很恶心,它们有一种奇怪的味道,”“我买过,吃起来味道特别奇葩,就跟吃塑料一样,”另一位评论者分享道。不过,也有支持者,另一位评论说,“我全吃光了,没有任何问题。也许你买的这一批没有储存好。”有些网友则表示无解,自己买新鲜鸡蛋回去煮不香吗?
四、全球美食辣酱没啥味道
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但在 Costco 出售的全球美食辣酱系列中显然不是这样。这品牌包含12种不同的辣酱,从新奥尔良波旁辣酱到非洲卡宴辣酱都一应俱全。但是,根据最近的Reddit帖子吐槽,所有12个口味,吃起来都没有风味差别,且缺乏热量标签。“恐怕辣酱爱好者也没法拿它来送礼了”。其他人也认为这些辣酱质量低劣,由于它们底料添加的醋味,味道也被淡化了。
五、味道奇怪的麻糬冰淇淋
这款My/mo麻薯冰淇淋之前是非常受欢迎的,然而最近也是备受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款三种口味:芒果、香草、草莓味道的冰淇淋非常好吃,另一部分人表示并不怎么样。他们认为这款冰淇淋无论味道或质地,只能用“可怕”形容。一位评论者甚至将它比作烧焦的泥土。
六、烤鸡:质量、数量齐缩水
最近,针对Cosoco著名的烤鸡肉的投诉浮出水面。粉丝认为,从疫情过后,美食广场开始不质量在线,这款烤鸡肉首当其冲。当前版本被描述为:平淡无奇,鸡肉更少,整体更小,价格更高。一位用户写道:“它基本上只是一个昂贵的法式长棍面包,里面有一根咸奶酪,吃最后两根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吃到鸡肉。”
七、黏糊糊的无腌制加拿大培根
Jones Dairy Farm的这款无腌制加拿大培根也是吐槽重点。大家最近感觉这款培根表面粘乎乎的,很多评论者都表示同意:最近在多批次的培根上面都发现了一层黏糊糊的薄膜。也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和健康风险,但不符合之前的生产标准。
八、Costco Okami 寿司派对托盘
一向以“新鲜”著称的Costco Okami 寿司派对托盘最近也开始不新鲜了。消费者吐槽:“这就像咀嚼蘸酱油的软塑料,”一位 Redditor 回忆道。另一位说:“我喜欢 Costco 主要销售质量非常好的商品。但这寿司是垃圾。”看来物价飞涨的同时,Costco为了赚钱,也开始不淡化口碑了,大家购买时,还是仔细看看保质期,查一查成分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买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要被“便宜”的表象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