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时光故事》第127期 20220518)

暗杀袁世凯的女杀手,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中国女性的命运都与她有关

回望中国历史,有很多叱吒⻛云的名字都出现在⺠国时期。这其中不仅有铁骨铮铮、风华正茂的勇士,也不乏集柔情与傲骨于一身的女中豪杰。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时光故事的主⻆就是这样一位绽放在乱世之中铿锵玫瑰——郑毓秀。

郑毓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很多个第一: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案可查的第一个女博 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个女省级政务官员、第一个女法院院⻓、 第一个女审、检两厅厅⻓,也是唯一一个参与了《中华⺠国法典草案》起草的女性。

同时,郑毓秀也是⺠国初期著名的革命者、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倡导者,甚至,还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杀手。侠客的快意恩仇,律师的冷静决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几乎完美地融合在她的血液里,成就了郑毓秀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女子。

在我们继续今天的故事之前,您可以现在就按下我们这个频道的订阅键,而且打开小铃铛,这样您就不会错过我们更多精彩的故事了: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抗陋习,违婚约,为自由而战

1891年3月,郑毓秀出生在广东新安县的官宦之家。父亲郑文治曾在清朝的户部当官。出生在书香门第,郑毓秀顺理成章接受了优良的教育,但同时她也必须遵循女子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数。

对郑毓秀来说,母亲其实是她的第一位思想启蒙老师。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给她讲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一般英姿飒爽的女性形象在小小的郑毓秀心里,种下了自由的种子,只待时机,生根发芽。

郑毓秀第一次为自由抗争始于她5、6岁的时候。虽然出身大户人家,但受封建礼数的约束,郑毓秀也免不了要被迫遵守一些旧时沿袭下来的陋习——缠足就是其中之一。当家人把长长的裹脚布拿到她面前时,郑毓秀开始下意识地反抗。年幼地她也许只是单纯地不想经受这种荒谬的痛苦,不想被“丑陋”的小脚绊住,也许她只想自由地奔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无论家人如何软硬兼施,小郑毓秀就是不肯妥协,甚至以绝食抗争,最终使得家人无奈放弃。当时的郑毓秀可能还不知道,那时候,她已经成功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革命”,自由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郑毓秀的祖母是一位典型的、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传统女性。在郑毓秀13岁的时候,祖母就将一纸婚约摆在她面前,要求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嫁人生子。而此时的郑毓秀,已经进入女子学校读书,知识如雨露一般滋养着她心中自由的种子。此时若给她一对翅膀,她将毫不犹豫地飞向广阔的世界。

敢问,一纸婚约如何能困住这样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郑毓秀得知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一个不求上进、买官求荣的富家子弟时,便计划以此作为“解除婚约”的由头。她先写信向对方提出要求:要么去北京读书,要么出国留学。但男方不舍得放弃花钱买来的官职,郑毓秀就趁机以双方学问水平不一致为由解除了婚约。意料之中的是,郑家因此陷入难堪的处境,而郑毓秀也借机提出离家去天津求学。

变身革命党,刺杀袁世凯

在天津崇实女塾教会学校读书的郑毓秀终于摆脱了一切障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和自由的养分。1905年,郑毓秀跟随当时兴起的留学潮东渡日本。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最新的革命思想,认识到“反清救国”的出路。15岁时,郑毓秀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之后,她回到国内,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09年,汪精卫秘密潜入北京,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郑毓秀参与了行动并不负众望,完成了运送炸弹的任务。虽然这次刺杀最终失败,但却打开了郑毓秀开展革命活动的大门。

1912 年,郑毓秀参与革命党计划对袁世凯展开的刺杀行动。然而,“刺杀行动”在当日突生变故,导致行动失败,参与行动的十余名革命党被当场逮捕。郑毓秀则凭借着自己的斗争经验,巧妙地躲过了追捕。

不久之后,郑毓秀又亲自策划和参与暗杀革命党的死对头良弼的行动。在周密的布局安排之下,刺杀行动顺利完成,郑毓秀也因此正式成为一名女杀手。

以玫瑰为枪,名闻巴黎

参与的暗杀行动越来越多,郑毓秀的身份也随之暴露,成为袁世凯通缉追杀的对象。1914年,为避难郑毓秀前往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学,于1917 年获得硕士学位。

在巴黎郑毓秀也很快就成为留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她在自传《玫瑰与革命》中这样描述在巴黎的经历:“法国的生活很愉快,我仅有的自由时间都和朋友在一起,当时我们组了个小型国际社团,有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我位于拉丁区的房子被昵称为‘小公使馆’”。巴黎大学博士朱伯奇在《巴黎缤纷录》中也提到郑毓秀在巴黎与一般革命党人的交往:“当时同盟会中一班人物,几皆为男性,独郑为巾帼英雄,放言高论,旁若无人。”

郑毓秀能言善辩,并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法律学会成立时,她登台面对数千人演说,宣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而名闻巴黎。

而郑毓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发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

因精通英法两国语言,郑毓秀被认命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巴黎和会”期间担任翻译工作。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日的代表,竟置战争国中国的利益于不顾,将被德国占领、本应归还给中国的山东半岛划归给了日本。

1919年6月27 日晚,得到消息的郑毓秀作为留法学生代表,率领 300 多名留学生及华工包围了前来参会的、已接到国内指示准备在和约上签字的中国代表团的团长陆征祥的住处,要求他拒绝签字。

当时的情势危急,为迫使陆徵祥答应要求,郑毓秀在经过花园时急中生智,她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见到陆征祥后,她便用藏有玫瑰枝的衣袖顶住他的胸口,声色俱厉地说:“你若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最终陆征祥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而郑毓秀“以玫瑰为枪”的壮举,也在华人圈里流传开来,成为热议话题。

留法期间,郑毓秀也遇到了后来成为她终身伴侣的校友魏道明。1925年,郑毓秀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法学博士,也是目前有确切资料可查的中国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华丽转身,中国第一女律师

据1915年中国司法部颁布的章程,律师应为“中华民国之满二十岁以上之男子”。律师职业一直是中国女性的禁区。在仔细研究中国司法制度后,郑毓秀发现,作为一名取得法国律师牌照的中国人,她可以在法国租界的法庭出现。

1926年,归国后的郑毓秀与同是法学博士的魏道明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一间律师事务所。当时的报纸盛赞她为“中国第一个而且也是唯一之女律师……故不唯是中国妇女界之新纪元,而亦为法租界之新纪元”。

律师事务所开业之时,郑魏两人在霞飞路东华大戏院设宴庆祝。郑毓秀在宴会上慷慨陈词,说:“国家由人治入法治之际,一国之女子,苟能振作有为,即足证明其国家之人人克尽厥职,百废俱举也……不仅是克尽女性公民对法律救国事业所应承担的职责,同时也是与男同胞一起谋增高女子在法律上之地位所做的一种努力。”

郑毓秀作为律师代理的第一起案件是昆仑酿酒公司白兰地商标纠纷案。当时有评论称:“法租界恶势力犹存时,讼案胜败,多操在外人之手……郑雄言善辩卒告胜诉……由此律务蒸蒸日上,兴隆无替焉。”

由此,郑毓秀再一次完成了从革命党到律师的华丽转身。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爱情。1927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喜结连理。

郑毓秀非常关切中国妇女的权利与解放。作为当时《民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她参与起草了众多保护女性权利的法案,包括规定女子与男子同享平等的继承权;承认成年女子有权签订或废止婚姻契约;已婚妇女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不冠夫姓;落实“一夫一妻”制度等。有史家评论认为,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这部《民法》草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社会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命运。

除了开律所,郑毓秀还担任上海审判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等职务,并曾升任到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此外,她还曾兼任上海法政大学校长。

1931年,郑毓秀辞去立法院公职,回归律师行业。此时,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已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作为市长夫人的郑毓秀凭借过硬的人脉和关系,在上海经办了各种诉讼案件,一时风光无限。以至于沪上法律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博士电话到,推事吓一跳”意思是,郑毓秀博士一打电话到法院,法官就担心案子难办了。

声名大噪的郑毓秀收费自然不菲。据杜月笙回忆,郑毓秀经手的民事案件律师费“动辄以万数计”。据称,仅仅一件房屋拆迁案,郑毓秀获得的律师费就等于“上海大赛马的一个头等奖”。

晚景凄凉,玫瑰凋逝

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郑毓秀又以大使夫人的身份随夫赴美。1943年,郑毓秀陪同宋美龄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对其称赞有加,评价她“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而接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夫人鲜少过问政治,但也和郑毓秀成为亲密的朋友。

此时,郑毓秀的人生达到了巅峰时期。直至1948年,魏道明的政治生涯遭遇打击,他和郑毓秀选择卸职移居巴西经商,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之后,两人又回国经历政治上的几度沉浮,但终究风光不再。

几年后郑毓秀的健康也出现问题。她的左臂发生癌变,被迫切除。这对性格强悍的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至此以后,晚年的郑毓秀一直被疾病缠身,精神也一蹶不振。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

那支曾让郑毓秀一鸣惊人的玫瑰早已枯成干支,被她镶进画框里,悬挂在客厅的墙上,直到她离世。玫瑰虽已凋零,但其曾怒放的生命和铿锵的力量早已成为永恒——因为世人记得,玫瑰不仅是花朵,还可以为枪。

《时光故事》油管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2WSefxD318PvJvuwCmSw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