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1月15日签署首阶段协议 2020年川普全面开弓
美国总统川普12月31日在Twitter表示,中美将于1月15日在白宫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他同时透露,稍后将会访问北京,并随即展开第二阶段贸易谈判。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只是一个在中美关系紧张局势下的停战协议,或者说中美最终协议的过渡性协议,分析普遍认为,第二阶段谈判难度更大,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据香港01分析报道,第一阶段的贸易战,美国采取了极限施压、勒索等对抗性的方式。虽然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但文本的签署和执行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川普身边的鹰派非常注重第一阶段协议当中的执行机制,甚至认为,该机制对中国兑现承诺的要求是"强制性的",对美国发起反击则是"单方面的"。
这就意味着,在第二阶段的谈判,美国仍有故技重施的可能。在这种形势下,第二阶段的贸易谈判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何况第二阶段本身牵涉的议题更棘手,而且关系到两个不同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更直接的碰撞。在理想状态下,双方在2020年会聚焦进出口控制、投资限制、经济制裁等技术性问题,而非纠结于增减关税的问题。
另外,第二阶段贸易谈判在美国大选年的背景下,任何形式的议题都有可能被过度政治化处理。因此双方妥协难度也会加大。
评论称,中美达成阶段协议只是暂时的,并不代表贸易战结束。美中贸易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后,川普政府也会将矛头对准其他国家,因为他需要这样的外部"战场"。这符合他2016年竞选时反全球化及自由贸易的策略。毕竟对于川普而言,其竞选连任是第一位的。
2、“中国知道自己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才是”
虽然中国的崛起令美国非常不安,川普政府也不惜打贸易战来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但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同时中国也知道自己不是超级大国。
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川普上台后,同中国打了贸易战,很多分析认为,中美关系来到了转折点。虽然中美即将签署贸易协议,为贸易局势降温,但是两国的根本矛盾并没有结束。川普打贸易战的目的之一就是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他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称,不希望中国经济超越美国。
但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的GDP现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就会大过美国。他说,中国的发展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如果美国的反应是防备,认为这是对美国的威胁,那么自己必须一直留在第一的位置上。这只能走向非常“麻烦的关系”,而且这样的努力也不会成功的。
李显龙早在2016年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也谈到了中国的崛起以及中美关系。他说,区域有新的大国崛起,所有国家都必须适应调整。只要理智和冷静地分析,得出的结论一定会是强大稳定的中国总比一个杂乱无章、动荡不安且"输出革命"的弱势国家来得好。
李显龙还表示,中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与其他国家之间还有悬而未解的问题,并且认识到美国仍是超级强国,而中国还不是。
3、“反渗透法”通过 2020成台湾“抗中元年”习近平表态
台湾立法院12月31日通过“反渗透法”,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报道认为,此举会进一步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中国称这是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和选举私利搞的“绿色恐怖”。
据路透社报道,“反渗透法”是台湾民进党政府多年来应对中国渗透和干预努力的一部分。在反渗透法获得通过后,民进党立法委员陈欧珀对路透社说:“中国的崛起对所有国家都构成威胁,台湾面临最大的威胁。”他说,“台湾地处中国渗透的前沿,迫切需要一部反渗透法保护人民。”
尽管反对这项议案的批评人士称,反渗透法是民进党政府的“政治工具”,目的是为了赢得明年1月11日的大选的选票,但是该法案仍然以67票对零票在立法院获得通过。
台湾主要的反对党国民党没有参加投票。杯葛反渗透法的国民党表示,他们支持保护台湾不受渗透的努力,但是指责民进党为了选举而仓促强行通过该法。国民党称这是对台湾民主的威胁。
中国主管台湾事务的国台办31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民进党当局为了谋取政治和选举私利,大搞‘绿色恐怖’,破坏两岸交流交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基进党主席陈奕齐表示,在2019年最后一天通过《反渗透法》,象征2020年是台湾"抗中元年"。全世界将会期待2020年的台湾加入民主世界的"全球防中连线",而2020年的台湾国会必须有坚定抗中的队伍,不断创设"民主防中"法律工具。
与此同时,习近平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谈话指出,在两岸关系方面,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印度的对华贸易定时炸弹会在2020年引爆吗?
到2019年12月下旬,当外界仍在密切关注于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CAA)而引发的大规模骚乱时,中、印两国的经贸人士也在面对另一系列风波的冲击。印度舆论界对于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也表示了不同意见。
据香港01报道,12月3日,印度将对350种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商品增加进口费用。玩具、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均在其中,这些也大多是中国输入印度的大宗商品。还有消息称,印度还将为这些产品增加一项"质量检查",以此限制其输入。
事实上,中国电商企业早就该预感到新德里的大棒迟早会打到自己身上。在2019年2月时,印度当局曾发佈新规则,禁止外商在印度直营销售商品,此举一度将美国亚马逊公司及沃尔玛公司罚出场外。很快,印度当局开始把目光聚集在中国资本注资的电商平台上,在2019年7月,印度政府就藉故查封了中国电商Shein公司的一处货仓。更有传闻显示印度要对中国电商平台出售的产品加征50%的惩罚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对于中国商品乃至电商平台的戒心与其对RCEP的提防是一脉相承的。
印媒《今日印度》认为,中印领导人第二次会晤为稳定2019年的中印关系发挥重要作用,但仍必须客观看待中印关系当前的"稳定"势头。对于中印关系,印度亚洲通讯社却持十分积极的态度。
文章称,在此次会晤两个月后,印度和中国举行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双方同意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制定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管控规则。两国领导人还同意设立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加强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减少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也是印度不愿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最主要原因。
5、住不下去了!高学历、中产家庭正逃离加州
加州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居住地,气候宜人、高薪工作多,人口结构年轻充满生机。不过,加州北部湾区的高楼价问题,带来生活成本飞升、贫富悬殊、露宿者增加等问题,很多高学历、中产家庭正迁离加州,当地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成疑。
《纽约时报》报道,加州虽然凭科网及创新工业走出金融海啸阴霾,州内总生产值高达三万亿元,家庭入息中位数自2011年起增加17%,失业率创新低,高薪职位供过于求;但同时备受露宿者和山火问题困扰,加上地震、水源短缺等一直存在问题,加州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成疑。
楼价高企为加州带来很多问题。目前,加州楼价中位数为55万元,是全美中位数两倍,导致加州自2006年起,流失逾100万人口到其他州份,本年度人口增长率更创1900年以来新低。
仍然留住加州的人,不少被迫搬到中央谷地 (Central Valley)等遍远、工作机会较少的地区,增加他们的交通成本,使加州成为全美贫富悬殊最严重地区之一。在2016年至2018年间,当地贫穷率平均达18.1%,低收入人口迁移减少城巿内廉价劳工供应,餐饮、清洁行业长期人手短缺,造成双输局面。
过去近50年一直以三藩巿为基地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上月宣佈,由于当地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决定将迁移总部。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早前亦宣佈,由于三藩巿街道卫生持续恶化,决定不会在当地举行年度软件会议。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政策讲师纽顿(Jim Newton)认为,目前加州出现收入不均、边缘都市化(suburban sprawl)、气侯转变等问题,同时是对全美发出警号。
6、美国人口成长率 百年来最低
据联邦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30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美今年人口成长率下滑至本世纪最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包括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外国移入人口减少等。
该调查显示2019年全美总人口数达3亿2800万,然而从2018年至2019年人口仅成长0.5%,约1500万人;据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首席人口统计学家弗瑞(William Frey)表示,今年的出生率可比1917年到1918年,历经二次世界大战时同样低迷。
同时今年受到二战后的婴儿潮世代老化影响,几十年来首次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就是出生人数比死亡人数,多出不到100万人。
自2018年至2019年间,外国移入美国的人口降至59万5000人,和2016年移入人口相比减少100万;弗瑞说:“除了川普限缩移民的政策所造成的观感之外,外国人认为美国经济前景不如十年前金融风暴重创时来得好,因此造成移入的人口减少。”
今年全美有10州的人口数呈现下滑:纽约州减少7万7000人,伊利诺州的登记住户减少5万1000人,另外西维吉尼亚、康乃狄克、密西西比、夏威夷、新泽西、阿拉斯加和佛特蒙州的登记住户也都减少12000人到5000人不等。
另一方面,南方人口却比以往增加,2018年至2019年整体成长0.8%,除了死亡人数低于新生人数,移入的人口也呈现成长;北方人口则因为大量人口外移,面临十年来首次人口数下滑,整体减少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