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习釜山这一“跪” 跪出了真相
10月30日,美国总统川普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六年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这次在韩国某空军基地举行的会晤约90分钟,会后川普立即宣布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今年早些时候因芬太尼问题对华加征的关税,从20%降至10%,这将使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总体关税税率约从57%降至47%。川普说,中国将“立即购买大量”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美国贸易代表表示,川普和习近平还达成了一项谅解,北京将放宽对稀土出口实施的管制。北京在峰会结束后不久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美就解决重要的经贸问题达成共识。有分析指出,习近平这次韩国见川普,不是主动出击,而是一场被压着上考场的政治豪赌,拿着元老们拟定的“投降书”为川普送上了三份大礼。
在釜山会晤前的三周里,北京当局密集做出三项政策调整:推迟稀土出口管制、强化涉芬太尼执法、以及突击采购美国大豆。三项动作时间相近、指向明确——分别触及美国在高科技、毒品与农业票仓这三大敏感领域。从表面看,这是对中美关系的阶段性修复;从更深层看,更可能是习近平一次权力格局与政策路线的系统转向。10月9日,中共商务部发布新的稀土出口管制规定,原定于12月1日生效。外界普遍解读为对美科技战的强硬信号。然而10月26日,美国财政部长率先对外宣布——中共已同意将新规推迟一年。北京方面未予否认,这意味着政策调整实质上已成定局。稀土被视为中共少数的战略性资源“王牌”,十年来一直是对外谈判的重要筹码。然而在现实层面,这张牌的威力早已被削弱。日本自2010年后布局澳大利亚、开发深海矿;美国重启加州稀土矿,并牵头构建“印太稀土供应链”;欧盟也在推动回收与替代技术。这些动作让中共稀土“垄断”的神话不再。延后实施出口管制,既避免加剧供应链对抗,也反映了习近平对形势的重新评估。更关键的是,这一调整象征着决策逻辑的变化:从过去强调政治姿态与战略对抗,转向强调经济可持续与外部稳定。如今,北京以务实派技术官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显然不愿再让稀土成为地缘博弈的火药桶。这一转向,也意味着以“斗争”为核心的习近平强硬路线暂告一段落。
在稀土政策转向后的几天里,另一场“信号行动”迅速上演。10月26日至27日,公安部长王小洪赴广东主持禁毒大会,强调要“学习林则徐精神”,誓言“坚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会后,全中国多地密集发布涉芬太尼案件的执法通报,几乎同步。芬太尼问题长期是中美矛盾焦点。川普多次公开指责中国企业向美国输出原料,导致阿片类药物泛滥。对美而言,芬太尼不仅是公共安全议题,更是牵动选票的社会痛点。中共此时高调推进专项整治,并强化“国际合作”表述,无疑是在关键节点上主动向美国“投降”。值得注意的是,负责此事的王小洪是习近平的亲信,某种意义上,这种“对外议题优先”的重新排序,意味着习近平不得不选择让外交回归问题导向:以具体合作替代象征性对抗。从政治操作角度看,这一动作也透露出一种权力再平衡的迹象——过去主导对外叙事的“强硬派”声音正在退场,而熟悉国际机制、重视执行效果的专业团队重新掌握主动。
10月29日,距釜山会晤仅一天,国企中粮集团突然宣布连购三批、总计125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近一年最大规模的采购。此举引发外界高度关注。自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北京减少购买美国农产品,改向南美市场。但此举推高了饲料价格,也加重了国内通胀压力。如今在从川普习会前突击采购,既有缓解供需矛盾的经济动因,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象征。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川普的重要票仓,这批订单等同于“投票式示好”。更重要的是,这一操作背后反映出党内经济务实派重新取得话语权。在“保增长、稳就业”成为压倒性任务的当下,政治意愿开始为经济现实让步,政策重点从“防风险、保安全”重新转向“稳外贸、稳市场”。政策观察人士指出:“这批订单的意义不在吨位,而在态度,它宣告党内经济团队回来了。”上述三项动作接连发生,显示出一个共同点:习近平对美政策的重心从“对抗”转向“修复”,而主导这一过程的,不再是强调政治斗争的强硬派,而是以务实派为主。川普还没上飞机, 拟定的验收清单已经被习近平一项项的全部完成了。还有两个细节,第一个,10月29号川普在日本那边高朋满座,王毅这边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疯狂打电话探口风,问日本你们聊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王毅这个习近平的外交马仔已经被踢出内核信息圈了?第二个,福建是习近平的老巢,四中全会一结束人民日报立刻点名福建永春县的环保问题 ,一个十年前的旧案偏偏现在拿出来用倒查责任、深挖根源,这分明是元老派在向全党释放一个最清晰的信号,这项目是2013年批的,当年能拍板这个项目的人,不管是谁都必然是习福建帮的人,现在就要从习的龙兴之地查起,把习过去几十年的福建遗产连根拔起,向党内释放整顿与重塑的信号。权力重组往往伴随着政策转向,而北京这次从稀土到芬太尼,从大豆到地方问责,釜山会晤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很可能正是中共内部力量平衡变化的最新外在表现,老习在釜山这一“跪”,跪出了真相。
2、川习会刚一结束   A股掉头急跌   
而就在习近平还在釜山“递作业”的时候,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A股不但没有欢呼,反而用暴跌回应了这场“跪式外交”。10月30日,中国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午后出现一波急跌,全场4000只股票飘绿,沪指失守4000点。财经人士分析认为,主因是川习会结果不及预期。彭博社指出,2位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充其量只是一场脆弱的“战术性休战”,而非根本性的关系重置,因为导致贸易战的根源问题仍未解决。
截至30日收盘,沪指跌0.73%,报3986.9点;科创50指数跌1.87%,报1461.3点;深证成指跌1.16%,报13532.13点;创业板指跌1.84%,报3263.02点。数据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4097只股票下跌。沪深两市成交总额24217亿,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1657亿元。尤其是下午2点后出现急跌,当时中共官媒发布川习会新闻稿,习近平称,“两国经贸团队就重要经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
微博大V“招财股添乐”表示,“看了下网上的消息,本次谈判结果低于市场预期,应该是成为午后资产价格波动的核心诱因。谈判仅持续1小时40分钟,不足预期时长一半,且无新闻发布会,参与方结束后直接离场,仅明确随行人员将后续协商,未涉及协议签署,实质性成果缺失。”马来亚银行证券驻新加坡大宗经纪业务交易主管霍查尼指出,总体而言,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战术性暂停,而非战略性突破,技术、供应链和稀土等领域的潜在紧张局势仍未得到解决。香港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则表示:会晤结束后,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也会恢复稀土出口吗?美国会解除技术限制吗?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彭博社指出,2位领导人达成的协议暴露了“华府想要的”与“北京愿意提供的”之间根本性错配。在这次会谈中缺席的,正是川普当初发动关税战时所引述的重大议题,包括中共的产业政策、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其出口导向的成长模式。此次协议仅能为未来的艰困谈判,争取到一些宝贵的时间。
3、前往印度的俄罗斯油轮突然调头
而在全球经济神经紧绷的此刻,另一场突发事件,让国际能源市场再次警铃大作——俄罗斯石油突然被拒,背后是新一轮制裁的连锁反应。
一艘载有俄罗斯石油,原定前往印度的油轮,在美国下令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后,匆匆掉头返回,显然是印度买家拒绝了这批油料。在美欧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后,俄罗斯石油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障碍,他们最大的客户就是印度炼油商,所以印方暂停购买俄罗斯石油影响巨大。
根据船舶网站Kpler 和 Vortexa 的资料,这艘船名叫Furia,他于10月20 日于普里莫尔斯克港口装载约73万桶原油,准备驶往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锡卡港。预计该船将于11月中旬抵达,但该船航行到丹麦和德国之间,突然速度骤减改变航向,最终停了下来。目前俄罗斯方面没有说明此事,但是当川普提出制裁后,印度炼油商立即声明“暂停俄罗斯原油的进口”,比如印度最大的俄罗斯石油买家信实集团表示,将遵守制裁措施。如今,俄罗斯供应商不得全世界寻找新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