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会参院两党就弹劾川普交锋 共和党参议员反击
美国国会众议院13日通过对总统川普的弹劾议案,使川普成为美国史上首位被众议院二度弹劾的总统,眼下,美国参议院两党领袖已就弹劾总统川普案开始交锋,而众议长佩洛西尚未表示,她将在何时送交弹劾总统川普的提案至参议院。有美国学者担忧,参议院审理弹劾案可能会影响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的施政进度,也有参议员和专家对国会是否有权在川普离任后继续进行弹劾表示质疑。
综合报道,佩洛西13日被问及是否会在周三当天将弹劾提案送交参议院时,她回应说,“现在不会宣布这个消息”。而美国联邦参议员科顿13日表示,参议院不具备弹劾离任总统的宪法权力,因此无法在川普总统卸任后继续对他进行弹劾。
科顿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参议院缺乏对前总统启动弹劾程序的宪法权力。美国的先父们将弹劾程序设计为对公职人员免职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对私人公民的惩罚。”科顿在声明中引用了林肯的话“没有什么不满 是应该用暴民法则来补救的”,并说,“这些话在今天和在亚伯拉罕·林肯讲这些话的当时一样正确。”
同时,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副主席、宪政学者马尔科姆认为,川普总统的任期仅剩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参议院无法在川普卸任前完成审判,新国会缺乏在他离任后进行弹劾审判的宪法依据。因为弹劾适用于能在1月20日中午前被罢免的美国总统、副总统或其他文职官员。那之后川普将成为普通公民,如果他不再担任总统,他就不能被免职,所以在川普离任后,参议院是否可以进行弹劾审判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根据多家美国媒体预测和分析,这次针对川普总统的弹劾案或许能得到一少部分共和党参议员支持,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共和党人公开表态支持判定川普在弹劾案中的指控成立。
也有分析指出,民主党的大佬们在川普承认要进行权力过度时仍不放心,连川普执政的“最后时刻”都不放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忌惮川普总统手中还握有的军权,更担心川普卸任后,这个游离在政治圈外的局外人极有可能会“咸鱼翻身”,所以利用政治手段绞杀川普成了他们的唯一选项。
2、硬汉!海军陆战队司令如此拒绝佩洛西
为防止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的就职日出现动荡场面,大批国民兵部队正陆续进驻华府,CNN报导称,华府的维安层级升高到这种程度,堪称前所未见。不过,有报道称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将军日前拒绝了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提出的动用海军陆战队保障拜登1月20日就职典礼安全的请求。
据美国媒体《真实原始新闻》(Real Raw News)报道:五角大楼一位匿名的消息人士披露,佩洛西在本周一深夜联系了伯杰将军,她恳求他投入5000名海军陆战队军人,以帮助确保权力的和平过渡,并防止1月6日国会大厦的事件再次发生。消息来源表示,伯杰将军不明白为什么佩洛西需要额外的士兵来增强联邦和州官员组建的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部队,这支部队已经包括来自华盛顿特区、特拉华州、马萨诸塞州和罗得岛州的1.5万名国民警卫队。
报道称,佩洛西对此的解释是希望得到 “战备 ”增援,因为 所谓的“激进的川普支持者和古怪的QAnon阴谋家 ”即将汇聚华盛顿特区,她恳请伯杰将军重新考虑,认为平息叛乱、保证拜登坐进椭圆形办公室是将军的爱国责任。对此,伯杰将军回答:“不要对我进行爱国主义的说教,议长女士。我只对总统负责,据我所知,唐纳德·川普仍然是总统和总司令。我遵守宪法的文本,而不是你对宪法的解释。”
该报道还援引消息来源称,没有放弃的佩洛西尝试了另一种策略,她称,国民警卫队的没有做好击退 “疯狂的川普主义者 ”的准备,而身经百战的海军陆战队更加胜任,美国需要他们。不过伯杰将军告诉佩洛西,部署海军陆战队的唯一方式是,川普总统亲自发布这一命令。
3、又一冲击国会的“民主党假川粉”被抓
1月12日,纽约市一名法官的儿子、民主党人亚伦•莫斯托夫斯基在获得保释后,被布鲁克林区的联邦法院释放。此前的1月6日,他曾假扮成"川普支持者"冲进国会大厦"盗窃政府财产",因而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据报道,12日早上,FBI警察将34岁的亚伦•莫斯托夫斯基从其哥哥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家中带走,理由是他在冲击国会的过程中偷窃。刑事诉讼书指控,莫斯托夫斯基在国会大厦内盗窃政府财产,包括一件价值1905美元的防弹警用背心和一面价值265美元的防暴盾牌。另外,他还面临其它三项指控。当天下午,在布鲁克林联邦法院的电话会议听证会上,他的代理律师杰弗里•施瓦茨声称,上述证据并不能支持这些指控,并要求释放莫斯托夫斯基。负责该案件的华盛顿一名联邦检察官虽然表示对相关指控"深感不安",但他却同意以10万美元的保释金,将莫斯托夫斯基从拘留所释放。
而根据纽约州的选举记录,莫斯托夫斯基及其父亲、布鲁克林区的州法院法官史蒂文•莫斯托夫斯基,都是注册民主党人,截至发稿时,这位法官还没有回应相关案件的任何置评请求。目前,美司法部表示已经向170名闯进国会大厦的嫌犯提出刑事指控,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假川粉"却得以倖免。
以此同时,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麦克林托克13日公开表示,如果立法者们对今年夏天发生在全美多个城市的暴力时间做出同样的坚决反应,那这次的国会时间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麦克林托克当天在众议院讲话中表示,“如果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我们以同样的决心起诉全美各地的黑命贵和安提法的暴乱者,那么这一事件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对于当天众议院通过对川普总统进行弹劾一事,麦克林托克直言:“我想不出一个比弹劾更卑微、更斗气、和更没来由的行为了。弹劾已令总统当选人拜登承诺要治疗全美的言论成为一个空洞的笑话了。”
4、破天荒!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难产
破天荒!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被迫在15日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理事会主席,之前呼声最高的斐济候选人被中共和俄罗斯视为亲西方而抵制。
法新社报道,人权理事会前任主席结束一年任期,斐济驻日内瓦大使纳扎特原本看好继任,但中共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最后一刻反对,导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难产。据指出,北京当局担心纳扎特在维护人权方面声誉良好,会对人权纪录恶劣的中共带来不利影响。
普世权利组织负责人马克.里蒙也对法新社表示,“这几个国家认为斐济太亲西方”,但他认为:“实质问题是斐济非常注重人权,在人权理事会的立场很强硬。”不过,一名匿名的中共外交官不愿承认,他对法新社称,北京并未反对斐济候选人,“这是错误地理解了中方的立场”,沙特和俄罗斯也没有回答法新社的提问。
正常情况,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主要负责会议程序,任期一年,每年由各个不同的地区轮流。今年轮到亚太地区,代表们无法达成协议。如此,人权理事会47国的代表必须在15日举行无记名投票。
据指出,讨论新一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人选时,刚开始时斐济代表最被看好,但是中途突然发生戏剧性转变,巴林在中共、沙特、俄罗斯支持下推出本国的候选人。虽然中俄沙特幕后操作频频,但法新社报道称,斐济候选人最终胜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5、蓬佩奥连番力挺台湾 原因竟是习近平
近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一系列挺台举措引起极大注意,包括宣布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访台以及解除美台交往禁令等,引来北京的强烈不满。有分析人士说,虽然蓬佩奥解除美台交往禁令的时机引人质疑,但这个宣示是过去几年来美国对台政策转变达到顶点的结果,美国政策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答案是“习近平”。
《美国之音》援引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祁凯立分析,尽管蓬佩奥作此宣布的时间点看来“有一点可疑”,但无论蓬佩奥是否有意,他实际上是“帮了将上任的拜登一个大忙”,因为它将给新政府在台湾议题上拥有更多对付中共的筹码。
祁凯立同时认为,蓬佩奥宣示的政策改变也描绘出北京的“根本误判”。当蔡英文就任总统后,北京的策略实是基于“美台政策将维持不变”的假设,那使他们可以任意挤压蔡英文政府的政治、经济及外交空间而无须面对来自美国的任何反弹,其结果是,北京用尽了许多筹码来强迫蔡英文做一件对她来说是政治上不可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公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但与此同时也导致美国对台湾不分党派同情与日俱增,使得川普政府更容易将美国政策转向一个“亲台湾”的方向。”对于这个政策转变,“功劳”都应归于习近平。
如果北京不能找到一个方式来与蔡英文合作,那么他们也将无法与任何未来的民进党总统合作。根本而言,那才是问题所在,而不是华盛顿不愿意尊重北京对台湾的‘红线’。
6、加拿大批准孟晚舟家人团聚 中方允被捕加国公民通话
加拿大移民局已特别批准华为前财务长孟晚舟的家人赴温哥华与她团聚,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4日证实这项消息。对照之下,遭中方羁押的两名加拿大却仍被剥夺家属和律师探视的权利,中共当局仅仅允许先前被捕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与商人史佩弗于上个月圣诞节期间,与他们的家人通话。
加拿大电视公司新闻台13日报导,加拿大移民局已经批准孟晚舟的丈夫及两个孩子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旅行豁免,让他们得以到温哥华与被拘留在家的孟晚舟团聚。
据报导,孟晚舟的律师12日在法庭上表示,孟晚舟的丈夫刘晓棕和两个孩子于2020年底申请豁免从中国赴加拿大。刘晓棕在去年10月抵达,两个孩子随后在12月抵达。他们目前都留在加拿大。加拿大外交部长办公室发言人库里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报导称,因为疫情关係,除非外国人正在探望加拿大公民或是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否则加拿大禁止外国公民入境进行不必要的旅行。而孟晚舟既不是加拿大公民,自2009年以后也不是永久居民。不过根据当前的疫情旅行限制,加拿大移民局可以为在加拿大临时居住的直系亲属团聚提供旅行豁免。
消息传出后,舆论抨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政府如此善待孟晚舟,却对拯救两个加拿大人康明凯和史佩弗无法起到任何作用,14日,特鲁多号召全球统一阵线,以对抗中共当局的行径。据报道,特鲁多在接受《Reuters Next》专访时表示,"我们懂得如何团结合作,且不只是和美国,而是要和全世界的盟友们一起,持续对中共与日俱增的胁迫式外交手段提出质疑"、"我们必须站在同一阵线,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国的公民会是下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