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 美国会众院共和党阻止罢免川普首次表决

  1月1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不出意料的正式提出了弹劾川普总决议,决议指控川普上周“煽动”国会冲突,根据最新消息,该项罢免川普总统的决议案已被众议院共和党议员阻止。目前,众院民主党仍在施压副总统彭斯,尽早启动第25修正案。民主党方面表示,明天将试图就同一议题设法进行记名表决。

  综合报道,据媒体1月10日报道,美国会众院议长佩洛西给予副总统彭斯24小时期限,要求他启动第25修正案,从速罢免川普总统,同一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佩洛西毫不掩饰的承认,民主党人发动弹劾的动机之一就是确保川普不能再次竞选美国。不过,这场由民主党单方面主导的“闹剧”,连日来遭到了包括共和党方面和美国法律界人士的质疑和反对。

  新泽西州众议员杰夫‧范‧德鲁在1月10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呼吁当选总统乔‧拜登说:够了,让我们努力走到一起。”

  范‧德鲁指出,让大家团结起来将“非常困难”,但要团结的第一步,就是放弃弹劾总统的要求。因为“这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弹劾将在美国造成分裂。数千万人投了票,人民仍然支持川普。”

  范‧德鲁此前一直是民主党人,直到2019年才转为共和党籍。他表示,“自己真的很好奇民主党代表了什么,就像自己在共和党大会上说的:要忠于自己,而不是忠于曾经认同、现在已不认同的党派。”

  肯‧巴克、奇普‧罗伊和托马斯‧马西等7名美国国会众议员9日,也联名致信拜登,建议他阻止佩洛西启动对川普的弹劾工作。议员们表示,《宪法》没有设想在未经充分调查、没有国会听证的情况下对总统进行弹劾。议员们写道“在川普总统即将卸任的前几天进行第二次弹劾,既没有必要,也具有煽动性。此时,我们数以百万计的同胞正被新冠大流行及其带来的经济后果所伤,在这种情况下弹劾将破坏您团结美国人的首要任务,还将进一步打散我们的国家。”

  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德肖维兹也公开表示,总统只是行使了第一修正案的权利,并未煽动暴力,他的言论不构成被弹劾的条件,而且,在川普任期的最后几天弹劾总统是违宪行为。德肖维兹近日对极限新闻表示,“如果因为一个总统行使第一修正案的权利就弹劾他,这对宪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就像一把上了膛的武器一样,随时可以被任何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这不是弹劾或第25修正案的意义。”

  同时,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特利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解释说,总统呼吁抗议大选违规,并不构成暴动,国会必须仔细审议这些指控,以符合宪法规定的方式推进相关程序。特利在《国会山报》上发表文章认为,进行快速的弹劾将会损害宪法。他指出,“总统的演讲本身并没有为暴乱或煽动的指控提供明确的依据,总统告诉他的支持者在国会和平游行……他没有号召暴动。他没有号召暴力。”

       面对民主党人的第二次弹劾,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川普总统可能会请他的私人律师朱利安尼为他进行弹劾辩护,德肖维兹也表示,如果被要求帮忙,他将很荣幸地帮助川普辩护。

2、惊闻:一名美国会大厦事件中死亡的警察是自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援引《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警察霍华德∙利本古德并非在国会大厦骚乱期间受伤,而是死于自杀。川普总统1月10日命令在美国境内和境外悬挂的美国国旗降半旗至13日日落,以纪念1月6日在国会大厦举行抗议活动后国会大厦两名遇难的警员的“服务和牺牲”。

  据报道,在美国国会大厦警察局服役的希克尼克在抗议者1月6日冲击大厦时受伤,随后死亡。警方1月10日发布消息称,有第二名警察死亡,现年51岁的利本古德警官在9日下班后死亡,当时并未执行公务,不过国会警察局没有透露利本古德死亡的具体原因,但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称,据可靠消息,这是一起明显的自杀案件。

  美国保守派新闻网站"网关专家"10日也报导称,已经证实,利本古德死于自杀。报导表示,尽管这位警官死于自杀的消息已被广泛报导,但是左派媒体仍然试图把他的死和国会大厦的抗议活动联系起来。

  国会大厦的抗议活动发生后,美国国会警察局正在接受审查,该局局长史蒂文·桑德已于上8日宣布辞职,辞职决定将于1月16日生效。此外,众议院警卫官保罗·欧文和参议院警卫官迈克尔·斯滕格也都辞去了职务。

3、美最高法院拒绝川普团队选举案件的快速通道

  11日,美最高法院正式拒绝接受唐纳德·川普总统及其盟友提出的快速选举挑战。

  据美媒极限新闻报道,最高法院11日驳回了快速的考虑参与涉及五个关键州大选结果的诉讼,这五个州分别是亚利桑那州,乔治亚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

  报道指出,美最高法院的最新表态并不令人惊讶,上周在国会清点选举人票之前,最高法院此前未对川普团队提出的涉及大选违规的这些案件采取任何行动,间接帮助了拜登。

  报道称,最高法院仍然可以在晚些时候针对与11月3日大选有关的上诉采取行动,几名法官对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案表示了兴趣,该案涉及宾州最高法院在共和党控制的立法机关的反对下,将收到邮寄选票的截止日期延长了三天。但是,即使法院要处理与选举违规有关的案件,何时才能进行相关辩论仍是个未知数。

4、时间线证明:所谓"川普煽动"根本讲不通

  1月6日国会大厦抗议事件后,民主党人和左派媒体大肆抨击川普总统,试图将冲突归咎于川普在事前举行了集会,然而时间表证明,川普和冲突根本没有关系。

  据美媒《国家脉搏》11日报导,根据左媒《华盛顿邮报》对当天事件报导的时间线证明,倾听川普演讲的与会者不可能及时赶到国会大厦。

  报道指出,尽管川普在集会上呼吁进行和平抗议,《华盛顿邮报》还是试图将冲突事件归咎于川普以及挑战选举人票的国会议员的"鼓动",但他们自己的报导却记录,"第一波抗议者在中午12点40分左右抵达国会大厦"。

  要知道,川普总统当天在白宫南面的椭圆形草坪举行的演讲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11分才结束,而椭圆形草坪与国会大厦之间至少有45分钟的步行路程,再加上当天下午1点,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道路已经关闭了,川粉根本没有办法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所以参加川普演讲的人第一批最早到达国会大厦的时间不会早于1点56分,比首批示威者进入国会大厦的时间整整晚了1小时16分钟。

  《华邮》还称,"在国会大厦西侧的外围警戒线,15分钟内就被攻破了",也就是说,在川普演讲的与会者到达之前,国会大厦就已经被攻破1个多小时了,这与现已辞职的美国国会警察局长史蒂文·桑德接受採访时承认的情况一致,桑德说:"自己在下午1点意识到情况不妙… …看著自己的人被攻击。"

  另一关键点证据是,当天下午1点09分,还没等川普总统做完演讲,桑德就给参众两院的警卫官打电话称,是请求部署国民警卫队的时候了。桑德甚至说,他要宣布紧急状态声明。而《华邮》的报道最后却援引桑德的话,把在川普集会后发生的冲突事件归咎于川普讲话,而时间线却显示,这根本就说不通。

5、远没结束!奥布莱恩:正研判对中共采取进一步行动

       美国川普政府即将卸任之际,依旧保持对中共的强硬态度,除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将访台,美国务卿蓬佩奥9日宣布解除台美交往限制,更在同日与英国、加拿大及澳洲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港府大举逮捕香港民主派一事,一再挑战中共底线。但一切似乎还未结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10日通过声明表示,在日前香港50逾名民主派活动人士遭到逮捕后,美国正在考察采取进一步选项予以回应。

  《美国之音》报道,奥布莱恩称,“2020年5月,川普政府预见到并宣布香港社会的自由和开放将死在中共手中。上周,当局对包括前民选官员在内的50多人的政治性逮捕是北京在香港民主的棺材上钉上许多钉子的最新举动,这些人不过是行使基本法赋予的政治权力。同样在5月,川普政府要求北京回答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并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将问题推给中共让它得以继续掩盖真相。”

  奥布莱恩称,“美国是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率直地指出中共政权真实本质的大国。至关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都应要求北京负起责任。对北京不负责任和害人的行为,无论是其终止香港的法治,还是在新冠大流行的问题上不与国际卫生官员们合作,世界不能持天真的想法甚至与之共谋而继续付出沉重代价。美国正在考察采取进一步选项予以回应。”

  此前,美英澳加四国外长亦就香港大批逮捕民主派人士事件9日发表声明。声明称,“我们,即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外长和美国国务卿,对香港依据国安法以颠覆罪名大规模逮捕55名政治人物和活动人士的行为强调我们的严重关切。”

6、国会抗议事件令地下逃生通道意外曝光

  此前发生的华盛顿民众抗议活动中,有示威者涌入美国会大厦,使当时正在举行会议的国会议员不得不从地下通道紧急疏散的事件,意外曝光了国会大厦的地底迷宫,也不由得让外界想一探究竟。

  据美国军事新闻网站"战区"报导,其实,美国国会议员、职员为了在国会大厦邻近的几个建筑间来往,天天都会使用这些地道。

  报道称,国会大厦的地底迷宫至少由19个隧道组成,有的甚至还包括地铁,第一条直接从国会大厦伸展出去的隧道于1800年开通,被英军在1812年的战争期间烧毁后,于19世纪后半叶重建。这些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即1861-1865开凿出来的首批隧道主要用途是通风,并于1898年首次架设电动轨道,连到邻近的国会图书馆,用来传递文书,不过这个系统如今已经不再运作了。

  至于国会大厦底下第一条供人交通的地底通道,则连到了分别在1908、1909年竣工的"老内务局大楼"和"罗素参议院办公大楼"。这些建筑目前仍是议员办公的地方。

   后来,国会大厦的地底通道随时间演进逐步开凿、扩大、改进。如今国会大厦和"老内务局大楼"的通道已发展成一座小型地下城市了,沿途设有修鞋坊、邮局、信用合作社、自助餐厅等等,地道牆面则装饰了全美各地学生的美术创作。此外,国会大厦和"罗素参议院办公大楼"之间的隧道刚凿通便具地铁雏形,从只供斯图贝克老爷车穿行,发展成如今的轻轨,而整个地铁系统也逐步扩展,延伸出许多支脉,通向邻近不同建筑。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