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1、特殊时刻  李希不寻常举动有深意

北京传言不断,由于中共高层政治历来黑箱操作,究竟中南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不清楚,但高层内部势力版图正在重新划分,习亲选的班底相互间勾心斗角,掌握官员生杀大权的中纪委相关动向也引发关注。

7月19日,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立案52.1万件,处分42万人,其中省部级干部30人、厅局级干部1876人。相比去年同期,立案数量、处分人数和受处分高官均增长超过20%。注意,2024年处分人数、包括受处分高官已大幅增加了,2025年再加码,这就不是一个“维持高压反腐态势”的套话所能解释的了,这涉及到中共政局诡异之际李希与习近平的关系问题。

海外时评人士王赫撰文分析,二十大上李希接替赵乐际出任中纪委书记,掌控了最关键的刀把子职位,然而中共政局发展出人意料。自2024年4月起,习近平被曝大权旁落,几次反扑,有消息说甚至动了枪,但都失败了。这时,蔡奇和王小洪似乎和习近平拉开了距离。表现一是,原来紧跟习的蔡奇,几次缺席习的出巡。表现之二,蔡奇、王小洪以及多名中共高层,淡化以往的标配效忠之语“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然而,李希却不同,在其数量并不多的会议报道中依旧是每次必提效忠之语。例如不久前7月15日,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官方报道中,李希仍然大谈必须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王岐山任中纪委书记之后,中纪委大大扩权,其手段令官员闻风丧胆。不过,王岐山、赵乐际这两任,每年落马的官员也不少,但都赶不上李希这一任。

李希2022年10月接替赵乐际出任中纪委书记,2023年与之前基本持平,但2024年就大发力了,处分人数暴涨至88.9万,其中省部级高官73人,是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落马中管干部最多的一年。2025年上半年,共处分42万人,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6.5%;其中,省部级干部从25人增至30人。李希执掌的中纪委为什么从2024年起大发力?这难道与习近平自2024年4月起大权旁落是巧合吗?文章分析,这并非巧合,而是习在利用李希执掌的中纪委在反扑。事实上,在蔡奇、王小洪等等都与习开始拉开距离的形势下,中纪委是习仍能利用的所剩不多的势力之一了。不过,习最重要的军权旁落后,其“核心”地位就开始塌陷,他的反扑碰壁,中纪委的相关清洗就发挥不了相应的效力;而且,在实际控局者的压力下,中纪委也不得不处理习的一些嫡系了。

这其中最明显的、成为标志性事件的是,中央军委委员、习的军中人事管家苗华于2024年11月28日被宣布落马;而习在军中唯一能够与张又侠抗衡的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又于今年3月起“被失踪”,甚至有网传消息称何已死亡。因此,即使李希仍效忠习近平,也改变不了习失势的大局。而且,鉴于李希的政治立场,政局实控者可能也有所动作了。外界观察到两个事件,第一件事是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极为罕见的中央统战部长石泰峰和中组部长、习的亲信李干杰互调职务。4月29日,官媒报道石泰峰又多了一个新职务: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本届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兼任,李希为副组长,现在副组长增加了石泰峰,这是不是变相削夺李希的权力?第二件事,5月30日香港中联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郑雁雄被免职,后转入二线。李希任职广东省委书记期间,曾一路将郑雁雄提拔为广东省委常委,又于2020年7月3日助其成为首任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署长。郑雁雄赋闲,是不是对李希剪裙边呢?综上所述,退一万步讲,即使李希仍效忠习近平,却改变不了习大权旁落、中南海一派末日景象,而且未来李希也可能自身难保。接下来,北戴河时刻即将来临,尽管已没有公开的会议,北戴河仍然是中共权力的一个重要象征,熟悉中共政治的人都知道,开小会比开大会更重要,胡耀邦被罢免总书记,是在几个老同志发动的所谓党内生活会上完成的,赵紫阳失势是在邓小平家中策划好的。北戴河无会,并不意味着中南海风平浪静。

2、公务员欠薪越演越烈  党媒炒作“公职人员送外卖”

中共财政陷入危机,越来越多的体制人员被欠薪。日前四川纪检人员下班送外卖登上微博热搜,官媒将其当作“正能量”宣传,被指别有目的。

7月22日,话题#公职人员下班送外卖#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多家官媒也参与炒作。报道称,四川遂宁市的孙先生此前在当地消防队工作,转业后被分配到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今年7月10日,单位下发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通知,他马上向单位提出申请,获批后就开始下班跑外卖。他还说,看到通知后,身边不少同事都开始行动,有尝试跑代驾的,也有跑网约车的。媒体报道刊登的孙先生照片很年轻。但根据官方规定,消防员一般要干满12年才能获得当局从新安置工作的机会。据此可大致估算孙先生的年龄。多家地方官媒跟进报道,并向遂宁市纪委质询此事,对方默认确有此事。

此事引发热议,许多网民纷纷联想到公务员欠薪事件,认为官方有意将此事打造成正能量,旨在树立榜样,借此缓解当局的财政压力。近年来,公务员降薪一轮接一轮,多地公务员被欠薪。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在网上抱怨,自己被欠薪几个月,有的超过一年。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养活,还要还房贷或车贷,生活陷入困境。目前爆料者已经不限于东北及四川省、河南省等经济落后地区,连曾是中国经济龙头的广东也不例外。被欠薪的公务员也不再限于乡镇基层和清水衙门,就连大城市的维稳部门,包括部分城市的公安都被拖欠工资。日前山东菏泽市一名网格员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已被拖欠一年工资,想要离职。著名维权人士陈光诚也指出,现在国内经济萧条,政府没钱了是真的。有个朋友维稳级别比较高,原来国保成天跟着他,你去到哪儿,他就在附近找个宾馆住着。前一阵子,突然发现他们换到一个比较差的宾馆里,再接下来出门也不跟班了。这不是他们良心发现,主要就是没钱了,好几个国保跟着出去连住带吃,一套下来是多少钱呢?原来他可以这样干,现在是条件不允许了。

3、中国经济惨淡   富人都比疫情时更悲观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7月发布的一项对中国富裕人群的调查发现,中国人对经济的悲观情绪甚至比疫情期间更严重,其中年轻富裕族群的“经济失落感”最重。

今年5月对中国富裕阶层的这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22%的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略高于2022年10月的21%,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受访的中国富人在谈到对未来五年经济前景的看法时,普遍比2022年更悲观。奥纬咨询合伙人伊姆克‧沃特斯表示,现在中国富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看法,不只是短期情绪,而是一种“心态上的根本改变”。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好,他的行为就会改变——可能会少花钱、多存钱,也更不愿意冒险投资或消费。这种心理上的转变,会对整体经济活动造成影响。而这种情况拖得越久,他们对长期前景就会越悲观,消费也会变得越谨慎。调查发现,无论收入高低,越来越多受访者认为自2023年以来,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所恶化。中国的官方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2年11月降至85点的历史低位后,至今仍未见起色。

调查显示,收入属于富裕阶层、且居住在中国一线城市18至28岁的年轻人在四个年龄组别中对经济最为悲观,信心跌幅最大。奥纬咨询表示,中国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千禧世代与X世代,这些人较为乐观,主要因为已积累较多财富、工作相对稳定,且对“美好时光”抱有期待。调查中,29至44岁的受访者对经济最为乐观,尤其是在对未来五年的展望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富裕中国人疫情后更热衷出国旅游,而非购买奢侈品,他们宁愿将钱花在“能让自己当下感觉更好”的事物上。奥纬咨询预测,今年中国富裕阶层出国旅游的比例将达到37%,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32%。目前已有27%的受访者曾出国旅游,预计今年晚些时候还会有10%的人次出游。不过,中国富裕阶层的旅游目的地并不一定恢复为疫情前的热门地区如美国,而是更倾向于选择较近的地点。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赴马来西亚和日本的旅游人数已完全恢复至2019年的水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炸了!习远平说出这句话
2 港媒突然放风:政治局月底将有重大宣布
3 传言漫天 中纪委书记李希不对头
4 习真实情况如何?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5 川普话音刚落 涨疯了!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