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视频 > 正文
《港湾播报》20201118-01 JTJJ

1.    疫情中,什么活动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加拿大全国的确诊病例在一个月内从二十万增加到三十万。近日,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日增确诊病例再破纪录。疫情严峻,人们不得不在日常活动中小心选择。现在人人都知道与人群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如果无法避免或不想完全停止活动,我们应该如何选择?Radio-Canada采访了六位流行病专家,请他们对各种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如何降低感染风险的建议。他们把风险级别分为极低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

户外滑冰滑雪:极低风险

经常运动和外出对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冬季到来,滑冰、滑雪、跑步等户外运动可能是疫情中最理想的活动选择了。但是专家们提醒说,运动时的急促呼吸会增加喷出的呼吸道飞沫,因此更应该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孩子们应该与玩伴相隔一米。不建议冰球等团队运动。

逛商店:低至中等风险

随着圣诞临近,即使不喜欢购物的人也免不了跑商店。人群,封闭环境和时长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要尽量避开高峰期,不要闲逛,速去速回,时刻记得戴口罩并与人保持两米距离,更不要把购物变成社交活动。

乘坐公交车:中等风险

与许多人想像的不同,地铁和公交车的通风实际上比办公室和餐馆更好,并不比与家庭以外的人拼车更危险。但是鉴于公交车在高峰时难以保持安全距离,扶手和门被多人触摸,而且坐车时间可能超过15分钟,因此乘车时不要摘下口罩或用手摸脸,下车后尽快用消毒液洗手。

上课:中等风险

教室集聚了室内、多人和长时间等风险因素。但是学校不能一直关闭下去。疫情严重的魁北克省目前只是在考虑延长圣诞和新年假期,已经让许多家长发愁。

除了拉开课桌之间的距离和戴口罩外,保持良好的通风也能降低教室的感染风险。即使在冬天里,也应该在课间休息时打开门窗透风。

聚餐:高至极高风险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一年一度的聚餐高峰期。然而,来自不同家庭的人共聚一堂吃喝谈笑,专家们认为没有比这更高的感染风险了,尤其如果有酒助兴的话。他们建议,如果做不到完全取消今年的圣诞聚会的话,至少应该尽量减少聚会。非要和亲友一起吃饭的话,也一定要避免自助餐式的聚会。

与朋友下棋打牌:高风险

除非是同住一个地址的人,否则仍然属于高风险:长时间围坐在一起,由于是朋友而警惕性降低,兴奋时说话溅出口沫。如果其中一人无症状携带病毒,其余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如果你实在想和朋友共睹时光,至少戴上口罩。

去健身房锻炼:高风险

在一个封闭空间里互相吸入因急促呼吸产生的大量飞沫。除非你是健身狂人,并且你去的健身房大到能让你和他人保持五到十米距离,否则最好改成去户外跑步。

看电影:中等风险

疫情中电影院即使开放也有人数限制和安全距离规定,而且观众是面朝同一方向的,感染风险因此低于餐馆。但是你看电影时最好戴着口罩,不要吃爆米花。

去餐馆吃饭:高风险

一起吃饭不可能戴口罩和保持两米距离,而且要和其他顾客共享密闭空间里的空气长达一个到两个小时。在广州一家餐馆曾发生过无症状感染者把病毒传给两米以外的其他顾客的群聚性感染。

去博物馆:低风险

博物馆由于要保护藏品,通风一般都很好,而且疫情期间游客绝迹。只要记得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去博物馆消磨一个下午是相对安全的休闲选择,如果你所在地区的博物馆还在开放的话。

2.   卑诗日增717例11人死 加拿大ICU要被挤爆?

在连续多日确诊超过600例的高位之后,卑诗周二经历了疫情爆发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单日确诊再次飙升,突破700例,达717例,累计确诊已达23,661例。单日死亡人数也大增了11人,累计死亡达310人。随着住院人数的不断表示,卑诗护士工会(BCNU)主席索伦森表示,本省护士正面临人手及装备短缺的问题。

随着第二波疫情在加拿大各地爆发,一些地区医院已人满为患。医生们也警告称,如果新增确诊照这个势头继续下去的话,医护人员将不得不在ICU病房面临艰难的决定:谁该活着,谁该去死?也就是说要决定先抢救谁,也许有些病人将会死去。艰难之中也有希望,在疫苗好消息不断推出的情况下,今天又迎来了一个超级利好。最新研究指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为广泛疫苗接种计划带来希望。纽约时报报导,最新数据显示,感染新冠病毒8个月后,大多数已康复的人仍然拥有足够的免疫细胞对抗病毒并预防疾病。短期内免疫细胞缓慢下降的速度显示,这些细胞可能在体内存在很长的时间。该研究共同领导作者之一的拉荷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院病毒学家克罗帝表示,“如此数量的记忆细胞可能让大多数民众在多年内都不会患重症或住院治疗”。近日辉瑞和Moderna都宣布了其新冠疫苗的成功试验。加拿大副首席公共卫生官尼奥乐观表示,这两种疫苗可望很快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到明年年底,大多数加拿大人应该都已接种了新冠疫苗。

卑诗首席卫生官亨利昨天表示,过去1天卑诗新增确诊717例,创下疫情以来的新高。此外,单日新增11人死亡,也是今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目前卑诗省内共有6589个活跃病例,198人在医院治疗,这一数字也创出疫情以来的新高,其中63人在重症监护室。10960人因存在感染风险,正接受医学观察,16469名确诊人士已经痊愈。菲沙卫生局辖区和温哥华沿岸卫生局仍是疫情的重灾区。今日菲沙卫生局辖区新增484例,占全省新增确诊的67%,温哥华沿岸卫生局辖区新增177例, 占全省新增确诊的24%。此外,温哥华岛辖区16例,内陆卫生局辖区18例,北部卫生局辖区21例。

亨利表示,卫生部门观察到温哥华岛、内陆地区以及卑诗北部地区确诊病例有上升趋势,这主要与低陆平原确诊患者的出行有关,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减少外出非常重要。另外,卑诗卫生厅长狄德安今天在出席素里贸易局一个网上论坛时表示,素里市是目前卑诗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不过该市新冠死亡率并不是全省最高,这可能和该地区年轻的人口相对较多有关。疫情严重,省府会不会考虑关闭学校?狄德安对此回应,卫生部门有意让学校继续开放,并强调校园内的传播并非主要因素。对于为何仍然未向全省发出强制口罩令,亨利昨天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场所已有相关规定,此外也担忧会将部分人标签化以及令个别族裔成为针对目标。不过很多民众对此已经受不了了。素里贸易局就认为,由于疫情在素里及菲莎卫生局辖区仍不断扩散,希望卫生当局能下达指令,强制民众在公众场所必须戴口罩。学校疫情也同样让人担忧,随着出现确诊病例的学校不断增加,不仅家长焦虑,老师们也深感不堪重负。

卑诗教联主席昨天指出,提早放圣诞假期对控制疫情并无帮助,她相信要减少校园爆发疫情风险,需要强制十岁以上学生及教职员在校内佩带口罩与及下调班级人数。北温教师协会主席佩纳也质疑称,不明白学校的规定为何会与其他行业大相径庭。比如许多其他行业都有戴口罩的规定,但教室里有十几名学生却可以不戴口罩。佩纳呼吁,对全省学校应该实行更强硬的戴口罩政策,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高贵林教师协会会长克里斯滕森也表示,希望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实行统一的强制戴口罩要求,现在没有亨利医生的强制口罩令授权,他们无法执行这一政策。不断攀升的疫情也让医疗系统更加吃紧。卑诗护士工会主席索伦森称,随着疫情加剧,护士正面临人手及装备短缺的问题。索伦森表示,护士们每天上班时都面临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他们不仅要超时工作,而且还没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PPE)索伦森强调,新增确诊者中每10人就有一个与医护人员有关,而这些人中的18%都是护士。索伦森说,目前护士们还很难得到N95口罩和个人防护装备,她呼吁政府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所需物资。

3.   重磅! 开车进温市中心收费被批准

据媒体报道,温哥华市议会批准了气候紧急行动计划(简称CEAP)。该计划概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大都会核心区实施机动车收费,比如道路收费。在会议上,市议会就道路收费问题展开了辩论,最终以6票对4票的投票结果支持机动车收费的具体政策。市议会分别就CEAP报告推荐的30多个项目进行表决。获得批准后,市政府工作人员将对大都会核心区内的机动车收费进行进一步研究。

该核心区指温哥华市中心及百老汇街中心区,包括南面的16街(16th Ave.), 西面的布拉德街(Burrard St.) 和东面的克拉克街(Clark Drive)。从狮门桥(Lions Gate Bridge)进入市区的车辆也会受到影响。市政府工作人员还将在2022年底前向市议会汇报,并就实施机动车收费的方案和下一步措施提出进一步建议。他们将与居民、学生、企业和专上教育机构协商。市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在作出决定之前,他们希望在2025年或更早之前实施机动车收费。

4.   食品住房都涨 加国10月通胀超预期

加拿大统计局今天公布了加拿大的最新通货膨胀率,继9月份通胀上升了0.5%之后,10月份加拿大通货膨胀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7%,主要是食品和住房的价格上涨所致,加拿大通货膨胀率继9月份上涨0.5%之后,10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了0.7%。加拿大统计局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几乎完全由食品价格驱动,特别是生菜、新鲜或冷冻的鸡肉。除汽油外,CPI上涨了1%。10月油价同比下降了12.4%。

金融数据公司Refinitiv的数据显示,经济学家此前预计同比增长是0.4%。10月份的通胀涨幅是自6月份以来最大的涨幅,但也是连续8个月的月度通胀低于1%的情况。加拿大统计局表示,10月份住房抵押贷款价格上涨和独立屋的住宅需求都在增加,住房成本上涨是10月份同比增长的最大原因。另外,加拿大统计局也公布一组有趣的数字,2018年加拿大收入最高 1%纳税人的收入情况,这些人平均年收入近50万,而普通纳税人的平均年收入不到5万!加拿大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收入最高的1%纳税人的年龄中位数为53岁,女性平均总收入为429,500加元,男性为518,600加元,而且这些1%纳税最高的人更有可能居住在大城市地区,如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或者卡尔加里。也就是说,住在大城市不一定能挣到钱,但是,想挣更多的钱就一定要住在大城市。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