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拿大警告中国产的KN95口罩掺了不合格假货
加拿大政府官网近日对市场上部分进口的KN95口罩发出安全警告,指出产品可能不符合安全和过滤标准,卫生部已经联系了进口商和分销商,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销售并通知消费者,同时更改标签,表明这些口罩可能不符合一线医护人员的使用标准,只能在其他过滤等级不需要95%的情况下使用。卫生部的通告没有说明这批口罩的数量,以及是哪些厂家,但是官网进一步指出,涉及的口罩未能通过美国疾控中心(CDC)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NIOSH)的实险室(NPPTL)检测。
同时,CDC的官网已经列出了一批接受检测的口罩及生产商。清单上的不合格产品有77个,分别来自广东、浙江、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其中广东有26个。有的产品最大过滤有效率仅10%。
此前,加拿大卫生部已经批准使用KN95口罩作为应对新冠的医用产品,并称N95与KN95在过滤、效果和材质上的标准相似。但是近期CDC的检测显示,部分KN95口罩并不合标准。
美联社的相关报道指出,一批假冒口罩企图仿制中国厂家的医用等级N95口罩,并且已经发放给美国部分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美国所有医院批准使用的口罩必须有NIOSH的检测认证号(TC)。CDC批给上海一间生产商的检测认证号TC84A-4329,被中国其他口罩厂家挪用,然后将不合格的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假冒口罩带有耳环,而合格的口罩有系到头部的带子,提高紧密度。所有带耳环的这批口罩都被认为是假货。
加拿大卫生部于4月27日临时批准了该厂家的DTC3X N95口罩,目前不知道有多少假冒该产品的口罩进入加拿大市场。美国疾控中心(CDC)在检测后已经取消了一批中国生产商在美国销售的许可,其中有部分生产商拥有加拿大卫生部的许可。
报道称,CDC发布的11个口罩的检测结果中,只有4个符合标准。停止使用令不仅限于7个不符合标准的口罩,还有一批尚未接受检测的口罩。美国最早批准的中国80家口罩生产商中,目前只有14家的产品仍然可以在美国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检测的中国口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差距很大。N95和KN95口罩应可过滤直径为0.3微米的所有颗粒中的至少95%。检测显示,广东一间生产商的10个KN95样品全部合格,其中4种达到100%的过滤率。另一公司的10个样品全部不合格,最高过滤率仅76%。还有一间公司的10个样品中,5个过滤率在98%和99%,另5个只有24%到26%。
加拿大卫生部在警告中要求各省和地区的卫生部门检查他们的KN95口罩存货,确保所使用的产品符合加拿大政府应对新冠卫生技术规格。但卫生部也表示,这次行动并不影响加拿大政府购买并经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检测通过的KN95口罩。在医疗机构以外的地方使用这些口罩的加拿大人可以继续这样做。如发现任何健康产品的不良事件,应向加拿大卫生部报告。
2、CERB欺诈处理官宣了!CRA将出台审查新措施!2021年批量检查
BC省复工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很多朋友就算还没有正式开始上班,也在做即将上班的准备了。之前被迫待业的时候,CERB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一个月稳定收入2000加币,维持生活是不成大问题的。现在正值特殊时期,很多人就指望着这笔钱维持生活,所以政府只求效率把钱发到民众手里,暂时还管不了是不是有人钻空子冒领。大家可能心里都明白,现在有不少人顶风作案冒领CERB,当然政府也知道有人冒领CERB。这种行为当然是要秋后算账的,包括特鲁多在内,多位财政部门的官员多此提到CERB欺诈现象,也明确表示会在将来对冒领者做出惩处。加拿大税务局正在行动中,着手计划一项新措施,来核查所有领取过CERB的民众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但是目前疫情尚未结束,就算是要审查也不会马上就实行,联邦政府承诺的对CERB欺诈的“清理”要等到明年报税期后才正式开始。
不过在近日的发布会上,CRA发言人再次强调:政府相信大多数加拿大人都是诚实的。但是CRA官员也承认,CERB的欺诈率可能高于大多数补助计划,粗略估计至少有2-3%。CERB欺诈也存在多种不同情况,包括明明有工作却谎称失业而冒领的情况,还有某些指标没有达到标准。还有一种是最近比较常见的情况,那就是接到了返聘却不愿意复工的民众,也会面临失去CERB资格的指控。
由于CERB允许兼职工作,每月收入在1000以下的民众领取补助,所以CRA现在也要求雇主提供有关其雇员的更多信息。CRA仍在制定计划,并每月从企业获取疫情期间向雇员支付多少工资等详细数据。要知道往年CRA并不会要求每月报表,而是只审查年度报表而已。官员们还说,他们最近为标记为“高风险”的申请引入了新的验证程序。
所谓“高风险”人群,可能高龄或者未满15周岁,也可能是以去世者名义冒领,又或者是罪犯等。一般来说,就是CRA认为这群人 “失去工作”的原因并不因为疫情。被标记为高风险的人群,需要拨打特定热线来接受初步核查。
而对所有申请人的事后核查,大部分工作将从明年1月和2月进行,届时CRA将开始从雇主那里获得T4信息,以总结个人的收入,CRA将对其与CERB的资格进行比较。有联邦官员曾自信指出,总体而言,政府补助计划的欺诈率不到1%。
那么, CERB欺诈的处罚措施到底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CRA有官员表示处罚不是关键,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将钱收回。也就是说,不诚实以及欺诈的后果是有限的,处罚并不会很严重,甚至可能没有处罚,只是将冒领的钱退还而已!
就在本周一,CRA在其官方网站上增设了CERB退还渠道,以便民众可以轻松退还多领取的福利。CRA发言人还是相信民众的自觉性,反复多次提到: “加拿大人很诚实,如果他们不符合资格,他们一定会主动偿还补助。”
加拿大政府如此相信国民的诚实品质,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遵纪守法的民众,大家肯定也希望对拒绝退钱的顽固分子该处罚还是要处罚的,这是政府和CRA该有的威严,也是让大家对法律抱有应有的敬畏。如果让那些冒领的不法分子逃过一劫,对其他诚实勤恳的民众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3、温哥华市上月1.34万企业关闭9万人失饭碗 占全市劳动力22%
温哥华市长甘廼迪14日更新疫情影响报告,4月份温市共有超过1.3万家企业关闭,9万多人失业,占全市劳动力的22%。另方面,在联邦及省府的补助金救急下,民众本月房租及地税支付力较4月出现明显改善,能全额付清的占八成左右。但报告显示,即使重启经济,出于安全顾虑,在未有疫苗前,可能只有40%到70%的客人会回去消费。甘廼迪表示,仅在4月份,全市共有1.34万家企业关闭,营业收入损失达270亿元。在疫情之前,温市有41万名僱员,现已降至31.9万名,意味着有9.1万人失业,占全市劳动力的22%。
受灾最严重的行业是医疗保健、社会援助、住宿、零售、食品服务和旅游业。关闭企业中包括2000多家酒店、餐饮业,3000多家医疗保健、社会援助类行业。
甘廼迪指,在一份覆盖635名温市居民的最新线上民调,有22%居民表示无法支付全部或部分地税,这可能导致市政税收损失1.21亿元。70%受访者全额支付了5月份的按揭,比上月多了2%;有12%的屋主未支付按揭,4月份该数字是8%。
不过,省临时租金补助等援助金计划初见成效,有84%的调查者称,5月份付清了全部房租,该比例较4月份增加了14%。同时,表示能付清地税的屋主亦比上月多出13%,达到近八成。调查还显示,在疫苗出现之前,大多数居民都不愿前往人流稠密的大型场所,例如社区中心、健身馆、体育场、音乐节等。
甘廼迪提醒商户,即使重启经济,在未有疫苗前,可能只有40%到70%的顾客会回去消费。另外,鉴于女性比男性、年长者比年轻人,在是否外出用餐、理发、坐车均较为谨慎,故市府建议商家在实施清洁措施、开设特殊购物时段等方面,更倾向于这些弱势群体。
4、穆迪:低利率无法挽救加拿大房市,价格或跌10%,西部省份受重创
根据穆迪分析报告指,加拿大的房屋销售量、价格以及新屋动工率今年将暴跌,并且至少延续一年,而加拿大的西部省份遭受的打击最大。穆迪经济学家辛格公布的加拿大房屋市场前景报告中表示,新冠疫情以及油价暴跌将在今年为房屋销售和住宅建设带来一场风暴。报告指出,由于加拿大西部的经济构成,这种负面影响将急剧显现。
他说,卑诗省在旅游和贸易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已经在应对能源需求疲软的草原省份最容易受到油价暴跌的影响。穆迪预测,与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GDP将下降15%,而失业率将翻倍至10%。这将导致到2020年底,住房动工量将从2020年初的21万下降至14.5万间。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加拿大央行3月已把基准利率下调至0.25%,随后5年定期房贷利率也降至3%以下。但穆迪警告,即使加拿大采取了这些“非常规措施”,有失业隐忧的购房者,最好继续观望。
辛格说:“甚至更低的利率也不足以挽救(加拿大)房市。” 穆迪预计,加拿大房价将经历从高峰到低谷的约10%的下跌。穆迪预计,大温地区的房价今年将下降4.2%,明年将继续降6%,2022年会再降2%,在3年后开始温和复苏。
今年房屋销售比去年同期暴跌了63%的卡尔加里,可能会出现加拿大最大的房价跌幅。穆迪预测,卡尔加里的房价今年将下跌8.3%,2021年将下降8.8%,预计到2023年可能出现两位数增长。
针对疫情到底造成多大冲击,业内人士对疫情后的房市变化有何预期等问题,Point2 Homes最近对全国地产经纪和业内人士进行一次调查。调查显示,86%经纪表示,买家兴趣大幅消退,其中41%表示多数买家停止看房,仅2%经纪表示买家兴趣只出现微幅下降。
调查显示,41%经纪表示,买家买房兴趣消退,他们有些担心自己的业务受影响;34%表示非常担心业务整个停顿.。仅10%受调者估计疫情导致的业务流失不到25%;多数受调者表示不乐观;62%表示业务至少缩水一半;近1/3表示疫情导致业务萎缩75%以上。调查显示,疫情冲击虽大,多数经纪对前景依然乐观,认为影响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80%认为1年内市场会恢复正常;51%认为半年内市场就会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