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外交事务评论员伊格纳修斯的文章说,上星期日下午,数以万计的抗议者沿着轩尼斯道向特区政府总部进发。他们高呼支持民主的口号,挥舞着美国国旗。这是对香港渴望自由的热情表达。
抗议者似乎对危险不屑一顾:男人和妇女,青年和老者;穿着忍者服装的青少年,带着孩子的妈妈,都加入了连续第15个周末的抗议示威活动。一名医院医生,一位56岁的教师,一名学习德语、英语和哲学的19岁姑娘,停下来向笔者解释他们的口号:“为自由而战!和香港站在一起!”
当游行者经过一家亲北京的报社时,队伍发出嘘声。走近警察总部时,他们竖起中指大声辱骂,指警察是歹徒。在炎热的午后阳光下,他们散发了蓝色扇子,上面印有一条疯狂的鱼,写着:“我认为水是基本鱼权,自由是基本人权”。
民主抗议活动从6月初爆发,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天。至今警方发射了2,414发催泪弹,逮捕了1,453人。运动对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报告称,8月份入境旅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一些酒店报告说,入住率跌了近一半。
在民主似乎经常退却,独裁者正在崛起的世界,观察香港的抗议活动令人振奋。但不少人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这种理想主义的、基本上没有领袖的抗议,使人想起了阿拉伯之春的早期,并且感到担心。如果没有强势的领导,这场运动可能有和阿拉伯之春类似的不幸结局,最终会变成“阿拉伯之冬”。
民主运动在香港有很深的根基。在几乎每一个快速公交站和公众聚集处,都有所谓“连侬墙”,上面有涂鸦、招贴、个人抗议便条等。当局删除了这些信息,但第二天人们会贴上新的内容。上周,示威者聚集在购物商场及其他公共场所,高唱他们的新圣歌Glory to Hong Kong,其中唱道:“自由将照耀我们”。
这场可爱但不明确的运动将走向何方?《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评论员伊格纳修斯在香港的一个星期里,向激进抗议者、亲北京的政府官员、当地商界领袖、传媒专家等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几十次谈话中,他听到了基本相同的回答:“运动会如何结束?我不知道。”
现在是危险的僵局:香港政府软弱无力,每周都出现一场对峙。北京方面感到沮丧,但似乎不想进行军事干预。抗议者已经获得了民众广泛支持,但没有领袖能够取得实际胜利。一位著名前香港官员称,他想和年轻的抗议者谈判,但在这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无定形运动中,他找不到他们。
香港人公然反抗中共专制统治,令不少追求自由的地球人感动。中国大陆1997年曾承诺“一国两制”,这是很不错的构想和承诺,但外界普遍认为,北京已经食言了。前路茫茫,这是一场勇敢、高尚的运动,但需要能够当机立断,把握胜算的领导者。